文化

首页>文化>口述历史

洪宜成口述历史——洪氏眼科,心中有悟,始见光明

 

  【人物简介】

  洪宜成:1939年出生,江苏省南京市人。南京市中医院洪宜成眼科主任医师。1964 年开始从事中医眼科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南京市名中医,中共党员,江苏省第六七届人大代表。1956 年至 1958 年跟随祖父洪立昇习医于夫子庙中医联合诊所,1959 年在市中医院眼科随祖父洪立昇习医,1960 年至 1965 年在南京中医班学习,1974 年任中医眼科医师、科负责人,1981年任主治医师,1984 年任科主任,1987 年任副主任医师,2007年被市中医院聘为主任医师。

  享誉金陵,祖父创设洪氏眼科

  全心尽力地帮患者把眼睛看好


  【口述历史】

  金陵洪氏眼科是我们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始人是我的祖父洪立昇。

  我们洪家是中医世家。我祖父的原籍并不在南京,是在安徽。听我祖父讲,他的父亲就是医生,也是中医,这么算到我这一代算是第四代。

  我祖父在家排行老三,他们三兄弟都是中医。老大是外科,老二是牙科。我祖父最早是在家里坐诊行医,和现在的私人诊所差不多。过去的医生,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所谓的全科医生,什么病都会看。我小时候就看到我们家有一个大匾,长条形的木匾,上面八个大字:“内外妇儿,大小方脉”。意思就是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大人小孩病都能看。

  能说病人到你这个诊所了,你说我不会看啊,这个好像有点说不过去。所以过去的话,医生基本上都是全科医生,什么病都能看,若己不能为,则嘱病人另请

  我祖父在30岁左右的时候就小有名气。当时社会上患眼病的人很多,但从事中医眼科的人很少,在我们南京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上世纪70年代,受江苏省卫生厅的委托,江苏省中医眼科专业委员会做了一个调查,调查显示,江苏全省专业的中医眼科医生不足十人。

  我祖父当时见社会上中医眼科医生很少,就立志从“内外妇儿”转向专门的眼科,做中医眼科。以前我们家的诊所是在南京市秦淮区琵琶巷34号。这个诊所,我现在还记忆犹新。从大门进来以后,有个大的屏风,屏风后面有个天井,过了天井就是堂屋,也就是我祖父行医看病的地方。那时候病人很多,来自个各方面,可以说是络绎不绝。病人来了后要领挂号的木牌子,我们南京人叫筹码,其实就是竹制的长形的挂号牌。病人领到筹码以后,依次来看。

洪立昇,时年75岁

  祖父在南京还是较有名气的。多病人都叫他“洪三爷”,因为他在家里排行老三嘛。我记得家里当时藏有好多书,都是线装的、宣纸的,一本一本的书到处堆的都是。堂屋的背墙上面有幅很大很高的画,这幅画宽有1米左右,长大概的有2米。画上面的是什么呢?就是一个老医生的画像。我小时候不懂,后来因为对画感兴趣,就问祖父这是谁。祖父说这就是我们中医的老祖师爷,中医的前辈孙思邈。

  画上面,孙思邈老先生骑在一个虎背上面,旁边是个年青人,是孙思邈的徒弟,背上挂了一个葫芦,手拿长竹杆,这是为了爬山和采药方便。我很好奇,就问祖父,我说这个老先生还能骑在虎背上面,这个虎能让他骑吗?旁边的年轻人还站在虎旁,也没关系吗?他们就不怕老虎把它吃掉吗?我祖父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孙思邈师徒二人上山去采药,走到半山上,看到前面一只老虎伏在地上。离他们不远。那个徒弟看到了,就说老师,你看前面一只虎,今天我们恐怕性命难保了。孙思邈说,用我们中医望闻问切来看这个老虎,它趴在地上不动,也没有要吃人的眼神。不要慌张,我们不妨前去看一看。徒弟害怕,说万一被老虎吃了怎么办,孙思邈连说,不会不会,其实他已经心中有数。他发现,这个老虎可能眼睛看不到了。因为这个老虎双目并没有对着孙思邈师徒二人。徒弟战战兢兢地跟在孙思邈后面,来到了这个老虎的旁边。师徒二人仔细地观察了一下,这个老虎确实是双目呆滞,没有一点神光。孙思邈断定,这个老虎两眼肯定是看不到了,便从葫芦里拿出药给老虎治疗。师徒二人和老虎共处了两三天,把老虎的眼睛治好了。老虎为了感恩,对孙思邈说:先生在外面采药,到处奔波,爬山越岭,我就给你当个牛,你骑在我背上,我背着你走。

  这是个神话故事,所以就画了这么一幅画出来。我后来想,祖父为什么要把这样一幅画挂在我们堂屋的墙上,还挂的那么高。实际上,祖父就是想表达一个意思,他作为一个眼科医生,要全心尽力地给病人治病,把病人眼睛看好。

  解放以后,我们南京成立中医联合诊所,我祖父毅然地站出来,放弃私人行医,带头组织大家成立夫子庙中医联合诊所,并任所长。当时诊所里面有内科、儿科、外科、针灸科,他在眼科。

  南京市中医院是1956年成立的,我祖父1958年调到了市中医院,是我们市中医院第一任眼科主任。那时候的病人多,他一天要看100多号。这一做就是几十年,直到他去世,他是97岁去世的,去世前两个月还在我们医院上班。

  那个时候,我们很多的老红军、老干部,像江苏省的省委书记江渭清,江苏省委代理第一书记陈光等这些首长都来看过眼病,还有刘伯承元帅也找祖父看过眼病。我记得当时是六十年代初困难时期,刘伯承元帅来了两次,每次我都在旁边陪着祖父诊疗。

洪宜成(前排右二)参加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答辩

  【历史现场】

  南京市秦淮区琵琶巷34号,早年的洪氏眼科诊所就设在那里。

  在洪宜成记忆中,堂屋的背墙上面有幅很大很高的画,这幅画宽有1米左右,长大概的有2米。画上画的是孙思邈师徒上山采药、途中救治一只老虎眼疾的故事。

  洪宜成说:我对这幅画的印象特别深,每次给学生讲课的时候,都会以此类有关中医药的有趣故事开头,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兴趣,听好每节课。

  眼睛是人的重要器官

  祖父治疗眼疾强调整体观念

  【口述历史】

  祖父非常谦虚亲和,对病人无微不至,这是我一生当中铭记在心的,也是我现在行医的座右铭。对贫穷的病人,他从来不收费,不但不收费,而且还把很多外用药,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分送给病人。

  从小耳闻目染,再加上祖父的影响,我对中医就很感兴趣,从小就会去翻祖父的那些中医书籍。祖父也很看重我,我兄弟姊妹有8个,上面还有个大哥,祖父却非要点名让我跟他学。

  1956年,我读完中学后,就开始跟随祖父习医。他那时已经在夫子庙中医联合诊所当所长了。在跟祖父学习的期间,还有些波折。当时南京市办了中医班,半天上课,半天跟老师学习临床,我提出去上课,但相关部门许久都未予回应,我负气离开诊所。祖父坚持要把洪氏眼科传承下去,1958年通过省卫生厅将我从另一个单位调了回来,我如愿参加第二届中医班,学习5年,并以优秀成绩毕业。

24岁的洪宜成

  我到了市中医院眼科以后,跟随祖父习医又20余载,与祖父日夜相处,勤学苦练,心领神会,较好地继承和掌握了洪氏眼科的精华,并有所发挥。

  从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当中,祖父总结出治疗眼病的一些基本方法:一是要有整体观念。眼是人体重要器官,“五脏六腑之精华,上注于目而为睛”,凡治眼病,必须“细辨其症,详究其本”,指出“目疾在表、因在其里,脏腑失调,精血失充,精华不能上荣,目疾罹患而发”。二是要辨证施治,以人为本。肝脏血,肾脏精。老年人多肝肾二虚,精血不充,精血不能上濡,内障病而起;妇女多因气血二虚、气血失调、血不养睛,目不得血不能视。因此在临床上用药要因人而异,据病给药,灵活合切。

  祖父认为,内眼病治疗重在补益肝肾、调理气血;外眼病治疗,强调驱逐六淫之邪,二者以“病”“证”相结合,融入中西医理论灵活治疗。诸如“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和营通络”“利水化浊”“清热解毒”等方法,经常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对一些眼科疑难病,如色素膜炎、急性视神经炎、视网膜炎、黄斑病变、眼底出血、巩膜炎、角膜炎、麦粒肿等内外眼病均有较好疗效。

  在中药的使用上面,祖父有他的原则。他总结出来的好几个方剂,像经验方“明珠饮”“疏风散”,分别成为治疗内外眼病的代表方剂,一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应用。他创立的经验方“决明退障口服液”更是他诊疗精髓所在,对控制和延缓晶体混浊加重,改善视功能有较显著疗效。结合我们现代医学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效果更是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我们现在的有些眼底病,西药还没有什么好办法,那么使用中药的话,其实效果还是很好的,所以我们中医院的眼科在这方面还是很有优势的。

  祖父一辈子是艰苦朴素,两袖清风。他出生在解放前,那些旧社会的恶习,他一点都没染上,他不喝酒,也不抽大烟,抽嫖赌他全部都没有。他的生活习惯也非常健康,我们南京过去老年人都知道,一个叫水包皮,一个叫皮包水。所谓皮包水的,就是早晨喝茶,吃点心,就是说水在肚子里面,吃了中饭以后,就是水包皮,到澡堂泡澡是祖父每天的习惯。以前我们老宅在琵琶巷,附近有个钞库街,钞库街有个老澡堂叫得新池。每天中午,祖父吃过饭就过去,12点半钟就过去了。澡堂里的那些老师傅都知道,都会提前帮他留好固定的座位。

洪宜成(前排左四)参加共焦激光眼底扫描系统对相关眼底疾病诊断意义的研究鉴定会

  【历史现场】

  平时,祖父洪立昇问诊病人,洪宜成在一旁记录症状。祖父洪立昇他把症状一分析,洪宜成就能把方子开出来,再报给祖父听。在口述历史采集现场,洪宜成介绍说:他点头那就行了,这样的话就省了时间,因为他一个上午看100多号病人呢,经常看到下午一两点钟。

  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眼科发展

  学好中医关键在“悟”

  【口述历史】

  现代医学很好,但是作为我们中医院,作为我们中医,不能完全西化。但现代中医也不能只靠“三个指头”,新的东西你要接受,要接受过来为我所用。比如现在我们看眼底病,仅凭“三个指头”怎么能知道眼底病是什么呢?眼底出血了?视神经萎缩了?血管动脉硬化了?有水肿了?你怎么知道呢?现在,我们通过眼底镜去查,就能直接观察到。用现代医学手段进行检查,用我们中医中药进行诊断和治疗,就可以实现完美的结合。

  中西医结合对于中医眼科专科,无论是在临床诊断、治疗、科研等方面作用巨大,从事中医眼科的医生必须要尽多地掌握现代医学知识与技能,为我所用。原来中医没有什么手术可做,而现在我们基本上都能做手术。

  在继承祖父创立的洪氏眼科基础上,我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对中医治疗眼科的一些方剂进行了改良。我要继承祖父的遗志,努力把中医眼科干好,而且要有所发展,传递下去。这么多年我也带了不少学生,1982年和1983年,受江苏省卫生厅委托,我办了两期全省中医眼科进修班,学员近30人,这些学员如今已经成为省内中医眼科的骨干力量。我还任教过南京市西学中班、上海中医专科紧缺人才培训班和中医药大学等,受聘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教改班临床实习导师,带出了大量学生。现在,我带着两个学生,作为洪氏眼科的传承人,这是市里面批下来的,他们还是不错的。

1983年江苏省第六届人大代表部分小组代表合影,右二为洪宜成

  学习中医关键个悟。老师教的是个点,只能指一个方向。好多东西都要你自己去领会,去悟出来的。不通过悟,你永远只会学,印象不深刻。我们要尊古,但是不能泥古。所谓“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现在有一些中医院,中药的使用率过低。多病人来中医院,想请中医来看看,结果开了一堆西药,那病人就很失望了。所以说,中医怎么样进一步得到发扬,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

  现在下决心把中医学下去的人为数不多,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工作,把我们的年轻人唤醒起来。中医是不是没有前途,不要看得那么悲观,特别像我们这个专科,中医眼科很有独到之处,西医现在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治疗那些眼底病,而中药的疗效就比较高。

  我为什么要用唤醒两个字?现在大家对中医药的信任度在逐步提高,但还没到人人能接受的程度。现在有些西医,往往会对病人说,中药不要吃了,吃了没用。这都是不对的。在我的口里从来不会讲这样的话,我不会说西医不好,西药不能吃。我们应该是中西医结合,互相扶持,取长补短。对于西医来说,老百姓都知道,一些急救的必须做手术的一些病种,尽量的还是去手术,我们中医眼科也不排斥西医的治疗方法,比如说白内障,到了后期你吃药根本不可能治好,那就应该通过手术的方法。

1983年江苏省第六届人大代表小组合影,左五为洪宜成

1983年江苏省第六届人大文卫体小组代表合影(后排右二为洪宜成)

  西医是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用解剖学、生理学、药物学等来治病。我们中医是用阴阳五行,表里寒热虚实等理论进行临床辨证施治,投以方药。

  所以从理论上来讲,中医和西医这个概念是不一样的。所以为什么我们现在学生,学西医他容易学,因为他看得到摸得到。而中医从理论上,看不到摸不到,所以为什么我提出来要用个悟呢?要你去理解,而且要你把它悟出来。中医不能说它不科学,说它不科学是没有道理的,它是科学的,它是朴素的唯物论。它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来解释人间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比如说你肝火大,我用平肝泻火的方法把你的病治好了。那么有的人会问:我肝里面怎么会有火呢?有火不把肝脏烧掉了吗?这样理解你就错了。这个肝火是病因病机,古人通过几千年的时间,把这些症状归纳为肝火大,所以用平肝泻火的方法把它治好了,这就是科学。尽管我们从理论上,按照现代的西医的要求来解释,可能解释不清楚,但是用中医完全可以解释。

  中医的优势还在于,不是头痛就治头,脚痛就治脚的。从西医来说,只要症状明确,用药是一样的,而中医不是的,一个病它要辨证施治,有可能有多种原因,多种的病机,而根据不同的病机。我们把它细分。我讲个最容易理解的,比如说感冒,西医一般就是开感冒药。中医不是这样的,我们要弄清楚,感冒是风寒引起的还是风热引起的,是风热引起的要用苦寒的药,是风寒引起的要用辛温的药,治疗完全不同。现在好多人一感冒就要用柴胡啊,用小柴胡汤,柴胡饮,这个都是不对的,按照我们中医理论,早期的感冒,你用柴胡的话,反而把这个病邪引入里了。

  我觉得中医和西医的不同点就在这个地方,那么我想,我们要互补,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中医好,西医也好,中西医结合更好。

洪宜成(前排左四)参加中药热敷眼罩治疗麦粒肿有效性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成果鉴定会

  【历史现场】

  1975年夏,洪宜成带着自己的儿子去看祖父洪立昇。那时候,洪立昇已卧床不起,有个把多月没下床。但看到洪宜成来了,很是高兴,还饶有兴趣地把洪宜成带来一把折扇打开看看,蛮有精神。洪宜成介绍说:我让儿子在那陪他,回家去拿点东西。可一到家,电话就到了,说祖父走了。后来知道,祖父一个多月没下床,很想下床走走。床前面就是一个书桌,书桌旁边有个藤椅,家人扶着他走到藤椅,准备坐下来,结果一坐下去人就走了。

  洪宜成说:祖父的身体一直很好,没什么毛病,活到97岁才过世。

 

  【采集时间】2024年5月17日下午

  【采集地点】金陵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

  【采集整理】南京市中医院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682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