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扬州三江营“生态岛”试验区建设作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案例向全省发布。什么是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扬州“生态岛”建设案例为何全省发布?有何示范意义?记者昨就此进行采访。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三江营“生态岛”试验区地处长江、夹江和太平江的交汇处,向北涵盖“七河八岛”区域,不仅是淮河入江核心区,更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是扬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区域,多区域交叉使其成为实践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调推进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最佳场所。
天时、地利只是三江营“生态岛”试验区建设被提上日程的必要条件,获得全省推荐更在于其落实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行动中的一个个“妙招”。
首先,厘清生态保护红线边界,优化生态空间布局。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明确试验区内的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其次,明确环境准入条件,不同区域分类施策。在优先保护单元中,打造“生态核”,构建植被生态通道、珍稀水鸟迁徙通道、哺乳动物迁徙廊道和鱼类洄游通道。在重点管控单元中,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空间布局约束和资源利用效率要求。第三,推进生态空间修复保护,打造生态安全格局。通过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关闭拆除非法码头、船厂、企业,疏浚整治河道和长江堤岸,构建多层保护屏障,并同步推进生态湿地公园建设。
经过一系列努力,三江营“生态岛”试验区取得显著成效,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355.13公顷,建成约293万平方米的湿地公园,生态湿地实现了“零损失”。最新调查数据显示,长江扬州段江豚从2020年观测出水800头次到2024年达到1300多头次,试验区内记录到鸟类180多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开展三江营(广陵、江都)“生态岛”试验区建设,深化落实生态分区管控要求,扬州为全省沿江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蹚新路,也为跨区域联动、左右岸协同治理提供了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岛”建设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