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有趣又好学!亮相中国教博会的58项江苏优秀成果蕴藏着哪些教学密码?

  近日,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广东珠海举行。记者了解到,江苏共有58项优秀成果参展,覆盖了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等各个学段,成果主题紧密聚焦立德树人、课题与教学的变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关键领域。

  多年磨一剑,多项江苏精品教学成果惊艳亮相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陆岳新表示,江苏参展的成果体现出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的结合度高、教学变革与课题研究的关联度高、理论与实践成果直接转化的效能度高的特点。记者了解到,其中,省教科院共有四个领衔的成果参展,分别是陆岳新领衔的《云媒教育思维的智慧学园实践样态》、董林伟领衔的《做数学:义务教育学科育人的创新实践》、张克中领衔的《素养引领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变革的实现路径探索》与魏惠领衔的《素养导向下测评推动初中英语教学的系统性变革》。

  省教科院深耕研究20余年的项目“做数学:义务教育学科育人的创新实践”赢得在场许多专家的点赞认可。项目聚焦学生与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真实互动,致力于数学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将抽象、枯燥、难学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易懂,让学生在手脑协同、启思明理的实践活动中,享受到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让更多的青少年体会到数学好学,进而能够好学数学、学好数学,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班级那是根,所有我的所谓研究成果收获,都源自这个根上长出来的。如果我离开了课堂,我就是无本之木了,也是无源之水了,就干涸了。”南通市启秀中学教师李庾南走上三尺讲台至今已有66个春秋。教博会上,李庾南教师团队携“班级育人60年”项目亮相。“引导学生长出精神来”,是“班级育人”模式的核心,通过努力做好“整个人的教育”,注重统筹教育教学,促进德智共生,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淬炼教学思想以及班级育人主张,创新班级建设与学科教学整体融合的育人机制,整体优化班集体教育生态。

  学科融通、学段贯通,打造创新育人“百宝箱”

  现场,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正在进行“小神农传承人”工作坊展示。“小神农传承人”是该校“融通学程”项目中劳动学科的学生微项目实践。拉小孩子们从防蚊虫、驱湿气、促睡眠等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出发,通过现场探究、调查了解中草药的不同药性,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学习使用药臼、药秤等工具,制作中草药囊。

  “融通学程着力解决的是学习进程和生活进程脱节、学科之间和学段之间存在割裂、学习评估与素养目标尚有差距的问题。融通学程目前主要有三种样态,学科大课堂、学程周和幼小初衔接学程。”拉萨路小学校长严瑾介绍,自2015年起,拉小从儿童与自然、儿童与历史、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共4个领域、12个主题带领学生进行综合实践。幼小初衔接学程以成长需求为基点,整体关照儿童学习储备期、衔接适应期和进阶生长期,重视学生六年间的学段衔接,更关注小初衔接和小幼衔接的贯通培养,陪伴儿童成长的全过程。

  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德育团队携成果《指向新阳光少年成长的“校本活动链”建构》进行了工作坊成果展示。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副校长沈燕琴介绍,学校依托新阳光少年形象大使——阳阳和美美,构建系统的“校本活动链”框架体系,由“校本节日活动链”“七彩社团活动链”“校外基地活动链”形成一级校本活动链,具体的活动内容为二级活动链,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经历一场有意思的校本活动之旅,恢复童年活力,提升品格,成长为焕发活力、崇尚礼仪、传递爱心、彰显智慧的“新阳光少年”。

  改变育人模式,培养创新人才。江苏省常熟中学为改变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匹配的问题,基于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型,在拓展、深化现有国家课程基础上,构建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立数学学科研究院、信息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海洋科学研究院等“六大研究院”研学场域,建成海洋科学探究馆、机器人创客实践室、3D打印创客实践室等特色鲜明的教学场馆。促进学生在玩中学、研中学、做中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专注、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自由独立的学术精神。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破解学生成长“科学密码”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着对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缺乏足够关注的问题,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推进较困难。”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副校长孙登祥介绍,本次展示的“基于课堂教学自动评价技术的‘以评优学’实践”项目,利用信息技术监测、采集课堂教学评价数据,分析学生注意力聚焦教师、聚焦黑板、聚焦课堂活动的实证数据,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优化教学方式,创造学生课堂学习高投入、高认知、高表现的状态,并引导家长关注与成绩有关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促进家校共育发展。

  改变儿童传统学习孤立化的问题,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提倡的伙伴学习方法赢得了现场不少专家的共鸣。汇文小学常务副校长周小卉介绍,伙伴学习提倡学习者脱离“孤立”姿态,强调其作为主体与客观世界、重要他人、内在自我的深度对话,将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要素融入一个生态系统之中。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求对每堂课进行伙伴学习活动设计,并100%执行伙伴学习环节。保证所有学生100%参与伙伴学习实践活动,经历语言交流、思维碰撞,组建伙伴学习组织,积极参与活动。在课堂评价阶段,伙伴学习意义推进过程后,90%以上的孩子完成伙伴互评,真正达成伙伴素养的提升与进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通讯员 宗锦莲 李韦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4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