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江苏省政府召开“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专场新闻发布会

  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备重大引领和变革作用。11月17日,江苏省召开“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新闻发布会,解读近日经省委同意,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有关情况,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高清介绍《指导意见》主要内容。

  高清介绍,近年来,苏州、南京、无锡、常州等地围绕未来产业出台多项政策举措,抢先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氢能与储能等前沿领域,为江苏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科技创新方面,全省有20余家本科高校设有人工智能、未来网络等未来技术相关专业学科,超过75家重点研发平台开展未来产业相关技术研发和重大项目攻关;中科南京智能技术研究院研发的“问天1”类脑超级计算机成功实现约5亿神经元仿真,领跑国内类脑超算水平;徐州医科大CAR-T细胞产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效率、缓解率较国外同类产品提升近一倍。企业集聚方面,南京未来网络小镇成功创建省级特色小镇,集聚上下游应用企业160余家;苏州张家港、常熟、南通如皋等地吸引和培育氢能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和机构超过300家,占全国氢能企业数量比重超过10%。

  发布会上,高清介绍了《指导意见》有关情况:在重点方向上,《指导意见》提出优先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氢能、新型储能、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通用智能、前沿新材料、零碳负碳(碳捕集利用及封存)、虚拟现实10个成长型未来产业,超前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类人机器人、先进核能等一批前沿性未来产业,明确构建“10+X”未来产业体系。《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初步形成“10+X”未来产业体系,南京、苏州率先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到2030年,10个成长型未来产业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驱动力量;到2035年,未来产业要成为江苏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支柱。为实现目标,《指导意见》强调要聚集江苏科技、教育、制造业等方面优势,协同发力。

  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使之成为“最大增量”。《指导意见》提出,每年实施15个以上前瞻技术研发项目,加快培育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项目,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支持建设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的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中试验证平台。同时优化完善容错机制,为营造未来技术研发敢闯敢试、不畏失败的创新环境。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主体,《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本土创新型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围绕应用场景的建设和开放,《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国有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建设验证场景,面向社会有序开放;推动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到2030年,建设50个以上开放应用场景。在统筹未来产业布局方面,《指导意见》要求,到2030年,建设2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支持苏州、南京等城市积极争创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在人才引培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研究制定未来产业核心人才库和紧缺人才图谱,加大产业科创领军人才“顶尖人才支持计划”“双创计划”和省“333工程”等对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到2030年,系统培养具有交叉复合背景的未来产业创新人才(团队)100个以上。在金融支持方面,提出要推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与相关设区市共同组建未来产业天使基金,进一步优化省级有关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加大对未来产业领域重大项目支持力度。

  在深化开放合作方面,《指导意见》提出,探索构建跨区域未来产业协同发展体系;深入对接京津冀、粤港澳等未来产业先发地区,联合开展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加大融合性和原创性技术供给。针对未来产业风险大、投入大、周期长等特点,《指导意见》明确要统筹推进先用先试,支持大学科技园开展未来产业园建设试点,探索“学科+产业”创新模式。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指导意见》明确要强化未来产业发展动态监测和分析研究,定期发布未来产业运行情况报告,对培育未来产业工作成效明显地方,给予督查激励表彰,经验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陈思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4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