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江苏:企业单位办托育,如何托得“更轻盈”

  原标题:江苏5家单位帮职工“带宝宝”入选2023年度全国典型

  单位办托育,如何托得“更轻盈”

  谁来照看0—3岁的孩子,是令不少双职工家庭头疼的问题。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三成婴幼儿家庭有托育需求,但入托率仅为5.5%左右。一边是普惠托育“一位难求”,一边是社会托育“送不起”“不敢送”。

  “如果单位有照看婴幼儿的福利就好了。”不少初为父母的年轻职工感慨。近日,全国总工会、国家卫健委联合公布100家2023年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江苏有5家单位在列。用人单位办托育有哪些独特优势?其运营和发展存在哪些难点、堵点?如何有效联动社会资源,解决育龄家庭的托育难题?

  企业办托“重出江湖”

  早晨7时45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迎来上班的员工,不少人还牵着孩子。当娃娃们被送到位于院内的托儿所后,这些医院职工再分别赶赴各自的岗位,中午有时还过来看看孩子,下班后接上娃一起回家,基本实现了“带娃上班两不误”。

  与市面上动辄数千甚至上万元的托育机构收费相比,这些职工家长仅需每月缴纳780元的保育教育费和每天15元的伙食费。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办托育有着天然优势,托儿所接送距离近、师资食宿家长放心,职工的育儿负担得到缓解。对职工而言,“用人单位办托育”无疑是份带有普惠性的“超值礼包”。

  “我们托儿所,不仅要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更要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托儿所所长金宇红说,“0—3岁是孩子自理能力、独立自信和良好个性培养的关键期,可塑性较强。我们重点引导孩子们感受社会化知识和技能,满足他们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同时依托妇幼保健院的优势,注重医教结合,定期开展儿童保健活动。”

  用人单位办托儿所并非“新鲜事”。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开办托儿所一度成为很多企事业单位“标配”。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企业逐渐剥离“办社会”职能,不再自办托儿所、幼儿园。但“入托贵”“质量低”等问题也随之凸显,婴幼儿照护的任务主要还是由家庭自行承担。

  “虽然在市场经济驱动下,各类社会服务得到快速发展,但0—3岁的托育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不仅社会办托育的标准、质量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公众对社会托育师资、场地环境的信任度也有待提高。”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殷飞认为,在发展社会托育的初期阶段,用人单位具有职工信任、时空便捷等有利因素,家长们更容易接受,因此也更需要得到政府的鼓励和扶持。

  为了鼓励更多用人单位加入爱心托育的队伍,去年6月,省总工会、省卫健委联合下发“江苏爱心托育用人单位”推荐申报工作,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产业园区等,通过单独、联办或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方式创办托育机构、提供托育服务。同年10月,8家爱心托育用人单位被通报表扬,并分别获得2万元专项经费补贴。目前,全省各用人单位(产业园区)可提供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3563个。

  托育行业“还很年轻”

  调查显示,我国现有的托育机构九成是营利性质,其中有些机构托育费较高,大部分家庭期盼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接受、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务。围绕“房、人、资金”等关键节点,相关扶持政策亟待落地。

  据了解,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主要聚焦3—6岁儿童的保育和教育,而0—3岁婴幼儿托育还较为薄弱。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要求计算,托位数要达到约600万个,而目前仅有200万个,托位数仍有较大缺口。

  既要有得“托”,更要“托”得好。然而,托育机构师资队伍招聘难、不专业、流动性大的现实状况,也加剧了家长们的担忧。“托育服务质量良莠不齐,部分机构收费较高,家长不放心、不愿意把孩子送到托育机构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省总工会女职工部有关负责人说。

  “因为自我服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以及对家人的心理依恋,0—3岁的婴幼儿托育对场所环境、人员素质等要求更高。”殷飞认为,这个阶段应该以托为主,育在托中,托育机构应致力于健康安全的环境建设,加强托育工作者的挑选与培训,遴选富有爱心、耐心、情绪稳定的工作者进入该行业,避免用各种花哨的早教概念营销托育服务。

  此外,适合办托育的场地也不好找。根据相关规定,托育机构应当有自有场地或租赁期不少于3年的租赁场地。设置符合标准的婴幼儿生活用房、户外活动场地,配备适宜的户外玩具、游戏设施和安全防护措施。常州市总工会开展的一项专题调研发现,84.21%的单位没有场地办托育班。

  金宇红坦言,托儿所提供专业化极高的照护,离不开医院工会在场地、资金、人力以及医疗上的支持。“孩子年龄小容易生病,也会有很多小意外发生,这需要老师、保育员有更多的关注和投入。我们背靠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南京市儿童保健所,婴幼儿医护服务有保障。还有,托儿所现有职工均为医院正式职工,也保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探索“更轻盈的托举”

  婴幼儿被称为“最柔软的群体”。托育行业具有前期投入大、投资周期长、收益回报低等特点,这个行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如何有效联动社会资源,解决职工育儿难题,实现“更轻盈的托举”?

  围绕顶层设计,各地政府和有关方面也都在因地制宜进行实践探索——

  南京市先后出台多份文件,对托育机构用地规划、建设标准、财政保障、服务质效、人才队伍等作出明确规范要求。制定《南京市“十四五”托育服务发展规划》,明确托育工作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目前企业办托育机构提供托位563个,投入资金314.3万元,惠及职工子女973人。

  苏州市以政府为主导,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有条件的工业园区、街道社区等创建区域性“职工亲子工作室”,提供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服务辖区内小型、分散的非公企业,惠及更多青年职工,提供托位数818个,投入资金277万元,惠及职工子女783人。

  宿迁市对承担一定指导功能的示范性普惠托育托管单位,每年择优选取一批,分别给予5000至10000元的奖补资金,奖补资金专款专用。今年宿豫区卫健局、泗洪县税务局、泗阳县中医院、宿城区卫健局等4家用人单位以自建委托的形式开展职工子女托育服务,投入资金87.3万元,惠及职工子女142人。

  省总工会女职工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托育服务需要政府和各有关方面花大力气推进。近年来,我省各级工会组织一直在积极呼吁、推动,并力所能及地参与和支持用人单位办托,努力帮助职工家庭解决生育养育的后顾之忧。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1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