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各地的年味越来越浓。街头巷尾装饰一新,人们走出家门购年货、逛市集,在各类活动中喜迎新春。
村民站C位 市集和“村晚”年味拉满
品年味,看乡村,C位当属村晚和作为主角的村民们。岁末年初,我市不少地方筹备起了“村晚”,精彩纷呈的活动、喜气热闹的场景,直接将年味拉满。
1月22日晚,金东区东孝街道雅芳埠村的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越剧、舞蹈、器乐演奏等轮番上演,为当地群众献上了一道精美的文化盛宴。台上演员全神贯注地表演、台下观众津津有味地观看、收到“福”字的市民喜笑颜开……当晚,东孝街道“我们的村晚·我在东孝过大年”系列文化活动拉开序幕。
“下午来的,等着晚上看戏。”家住雅芳埠村87岁的朱奶奶告诉记者。活动现场,书画家们挥毫泼墨,用一幅幅寓意吉祥的春联、一个个饱含祝福的“福”字,表达对新春的美好期许。台上演员们精彩的演出和娴熟的技艺博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青春俱乐部的20多名演员除了带来去年10月新排演的舞蹈《中国脊梁》外,还演出了屡获奖项的《再逛新城》等拿手好戏。团长胡志梅告诉记者:“我们带来了许多喜庆的节目,希望给东孝街道的村民们带来欢乐。”据悉,该场晚会所有节目都由街道的文艺爱好者自发组建、自导自演。
和东孝街道雅芳埠村一样,“村晚”也成了义乌农村喜迎新春的一个重要方式。1月20日晚,“春暖万家·心想巳成”义乌市农村文化礼堂2025“我们的村晚”系列活动在该市北苑街道何麻车文化礼堂内举行,一盏盏红灯笼高高挂起,渲染出浓浓的年味。当天晚上,当地村民与游客共赴一场文旅融合、精彩纷呈的文艺盛宴。
民乐合奏、原创小品、热歌演绎、道情话古村、乡村T台秀等10余个精心编排的节目轮番登台,让在场的观众大呼过瘾。
参与本次“村晚”演出的有农民、企业职工,还有非遗传承人等,他们用最真挚的表演,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浓郁的年味与幸福的滋味。
文化礼堂内看“村晚”、赏文艺,文化礼堂外展非遗、品美食。当天下午2时许,新春年味市集拉开帷幕。吹糖人、画糖画、剪纸、制作百子灯……市集现场,除了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活动引人驻足,还邀请了“有礼的祖儿”、蛇年生肖文创等主题IP赋予传统生肖文化、乡村特色文化新的内涵,让大家切身感受一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别样年味”。同时,市民游客还可以现场品尝地道佛堂白切羊肉、绿云农场的新鲜水果、义乌红糖、土猪香肠、手工葡萄糕、赤岸豆腐包、义乌红粿等美食。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的活动策划、执行、导演、主持人等由省、市、县三级文化特派员担任。活动期间,文化特派员围绕各自职责任务,深入挖掘、细致整理、生动展示乡村文化,为这场乡村文化盛宴带来全新的活力。
满满祝福与关爱 年夜饭温情开席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幸福安康!”1月22日,市区瑞莱克斯大酒店里暖意融融、气氛热烈,不断传出阵阵掌声。由金华市慈善总会主办、金华第一百货集团、邮政金华分公司等爱心企业联合举办的第十九届“爱满金华 温情久在”慈善年夜饭在这里温情开席。
440户困难群众齐聚一堂,一边欣赏精彩节目,一边品尝可口年夜饭。“往年一个人在家炒两个菜就算过年了,今年与这么多人一起吃年夜饭,还有精彩的节目和新年红包,很热闹、很开心。”金华开发区汤溪镇汤溪村的徐悦新老人满脸笑容。今年是他第一次参加慈善年夜饭活动,来自社会各界对特殊群体的关心和支持,让他感到新年的温暖和幸福。
“今天太开心了。”来自金华开发区罗埠镇的郑月根老人今年已经是第6次参加慈善年夜饭活动,他竖着大拇指,激动地说:“现在政府和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越来越多,感觉越来越幸福。”大家围坐在一起,举杯祝愿、共享美食,欢声笑语不断。
活动中,市慈善总会与各爱心单位向积极参与慈善捐赠活动的20名志愿者代表颁发“最美慈善志愿者”证书,感谢他们对慈善事业的无私奉献。同时,一辆辆满载米、油、干果、牛奶、甜橙等年货的邮政车辆将新年大礼包运往市区440户困难群众家中,为他们送去满满的社会关爱和新年祝福。
同一天,在位于义乌市稠江街道云驿小镇的义乌市中通快递有限公司内,80张圆桌依次摆开,来自该公司的快递小哥、操作工、司机等800余人欢聚一堂,一起抢红包、话家常、看表演、吃年夜饭。
当天晚上,伴随着龙腾狮舞的开场和喜庆的歌声,美味佳肴开始上桌。烤羊排、神仙鸡、炖牛肉、肉圆……一道道美食热气腾腾,快递小哥们吃得笑容满面。
“都是‘硬菜’,都很合我胃口,非常好吃。”尹加雨来自云南德宏,今年是他在中通工作的第7年,也是他春节留岗的第3年,“虽然不能回老家过年,但是和同事朋友一起这样提前庆祝新年,也是不一样的感受,缓解了我的思乡之情”。
中通江东网点负责人施云兰今年第一次和大家一起吃年夜饭。她所在的网点共有300多名员工,为保障春节期间正常服务,其中有40%选择春节留岗。
“我们的快递小哥大部分都来自外地,这顿年夜饭让大家相聚一起聊聊家常,互相分享家乡过年习俗,氛围很好,也让我们感受到义乌这座城市对新就业群体的关怀。”施云兰说。
“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每天风雨无阻,越是节假日越忙,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这顿年夜饭是对他们辛苦付出的慰问,感谢他们的付出。希望新的一年,他们在义乌都能有新的收获。”稠江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排练舞狮迎新春
在锣鼓的伴奏下,两只动作协调、配合默契的雄狮摇头晃脑、跃然而起……昨天,兰溪游埠古镇早茶街上传来阵阵锣鼓声,为迎新春佳节,舞狮队伍正在抓紧排练中。
游埠舞狮也被称为“落地狮子”,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民国时期更是盛行一时。如今,游埠舞狮已成为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每年春节期间,舞狮总是最热闹的时刻。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抑或是景区庙会,到处都能看到雄狮闹新春的热烈场面。
“全镇有80多对狮子,这已经成为我们镇一张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舞狮队负责人邵伟荣告诉记者,游埠舞狮分为单狮和双狮,以及文狮和武狮。不仅如此,游埠的狮子还能“叠”出各种吉祥的字,如“福、寿、吉、丰”等,每逢重要节日,舞狮队都会献上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表演。
随着一阵锣鼓声响起,一个头如麦斗、眼如铜铃的“狮子”立了起来。据了解,狮头和狮尾各由一人操控,两人必须默契配合,才能完成腾挪、飞跃等高难度动作。“三分狮,七分舞。狮要舞起来,才能显出它的威猛。”舞狮队队员张红军从小练习舞狮,只见他转动着狮头,在前方开道,狮身则跟随狮头有节奏地舞动。突然,张红军将狮头转向狮尾,狮身紧随其后,这一连串的动作引得围观群众一片喝彩。
舞狮不仅仅是节日庆典中的一个重要节目,还承载着吉祥纳福的寓意。“从正月初二到初五,我们将在老街上进行分时段巡演。希望通过我们的表演,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舞狮,将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下去。”邵伟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