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要闻

一季度台州港获“双第一”的背后

台传媒记者盛鸥鸥

日前,台州港传来好消息。今年一季度,台州港货物吞吐量1816.55万吨,同比增长23.31%,集装箱吞吐量19.55万标箱,同比增长14.79%,增速均为浙江省沿海港口第一。

自去年以来,台州港这两项指标同比增长率,多次位列全省沿海港口前列,不仅彰显了台州“向海图强”的斐然成绩,也进一步激活了逐梦“三高三新”的“蓝色引擎”。

“安全、绿色、智慧是锻造一流强港硬核力量的关键要素,也是发展港口‘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台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陈安说,以绿色港口、智慧港口等为牵引,我市正在探索形成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为重要特征的竞争新优势,聚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南翼枢纽。

智慧成效愈加凸显

大型货轮有序进出、桥吊或门机紧张作业、运输车辆来来往往——推动海洋经济实现稳进提质,需要码头生产作业的不断提速。正是在它们的紧密配合之下,港口生产经营成绩被不断刷新。

记者从台州港港务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一季度,从大麦屿港区、海门港区、龙门港区、头门港区整体情况来看,平均在泊效率同比提升20.14%、平均船舶效率同比提升16.86%,都印证了装卸作业效率和综合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

这背后,离不开数字化改革的助力。据悉,去年台州港务的“数智台港3+1”工程落地见效,全年投入运行管理操作系统共8个,港口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其中,头门港区投入运行集团首个散货智能闸口系统;大麦屿港区作业效率大幅提升,散杂货单机效率提升35%,船时效率提升76%。

“我们聚焦生产增量,针对船舶密集到港情况坚持前瞻性部署、全局性谋划、整体性落实,通过统筹下属港区泊位资源使用,持续放大区域协同生产优势。”台州港港务有限公司业务部副经理李辉说,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与实践,数字化改革引领了“港车货”三方需求更匹配,智慧码头建设成效愈加凸显。

绿色动能持续释放

装卸再生金属时,其不规则的形状不仅容易对抓斗造成损伤,也让生产过程变得复杂繁琐。

最近,为了更适配这个与地方产业配套的特色货源,台州港务不仅改进生产工艺,投用了新采购的25T四索多瓣抓斗,还请来先进企业的技术骨干指导装卸技巧,生产作业效率明显提升。这是台州港务对标同行业的先进企业,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系列举措的成果之一,旨在更好地找差距、定举措、排计划、补短板,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绿色动能的持续释放,还体现在台州港向海挺进的方方面面。“弃陆走水”等利好政策,就让更多企业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我们持续巩固集装箱支线港地位,在箱源结构优化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各类散改集业务,有效提升整体箱量。”李辉说,今年一季度,台州港务已完成“陆改水”箱量4.3万标箱,同比增长34.4%。

这背后,有不少绿色力量的加持。“绿色码头”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之一。随着岸电改造、绿色照明等的投用,码头作业已从过去的粗放型机械性多能耗,朝着智能型精准化更节能的方向不断转型。

近年来,台州港务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落实新建、扩建、改建码头同步建设或改造岸电设施,做好已建低压岸电设施接插件标准化改造。截至目前,岸电设备改造已完成100%,实现大麦屿港区、海门港区、龙门港区、头门港区全覆盖。

逐梦深蓝未来可期

不久前,为更好地培育港口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台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组织召开了一场聚焦港口能级提升的专题会议,大家围绕经营、安全、防污染等领域,畅谈新思路、谋划新亮点。

锲而不舍推动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加快高端化提升、智能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服务化延伸、生态化集聚,让传统产业释放新效能,是培育港口新质生产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前,关于龙门吊自动化升级改造的梦想,正在大麦屿港区开始萌发。这个处于立项审批阶段的龙门吊远控工程,计划于二季度完成招投标工作。

改造后的龙门吊,将满足主业堆场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所需。仅通过自动化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在公司远程控制室的操作台还可以进行远程干预,达到“以一控多远控”的目的。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脚步不停、未来可期。着力谋划开通一批新的国际航线、推动更多临港产业项目落户、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新平台……随着台州港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更多的期盼将在探索之中照进现实。

“如今,新设备的加入、新技术的应用和多方联动推出的增值服务、政策扶持,正让台州港焕发出勃勃生机。”陈安说,港口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将谋划老旧港口与文旅发展的有机融合,更好地服务城市的多元化发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4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