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2022-02-16 14:34:25

    “南通非遗伴手礼”线上评选启动

    由南通市文化馆(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通群英馆)和南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南通手信·非遗有礼”南通市非遗文创设计大赛作品展在南通群英馆特展馆开展...

  • 2021-07-08 16:47:58

    优秀乡村阅读推广人张武高: 自办农家书屋为村民“充电”

    张武高,通州区西亭镇草庙村退休老教师、老党员。为传播新时代文明新风,他将自家住房改建成农家书屋、“家长学吧”,累计投入18万多元添置文体器材和图书,免费为村民提供文化大...

  • 2021-02-23 11:49:13

    南通濠河畔新添一处“阅读新空间”—— 城市书房,让书香融入生活

    窗外,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窗内,一片静谧、书香氤氲。昨日,记者走进南通市“濠西书苑”城市书房,探访这座刚刚试运营的“城市阅读新空间”。...

  • 2018-04-24 15:14:57

    浪荡公子常玉凭什么成为华人收藏的品味象征?

    在华人油画收藏界内,听闻某人家中收藏有赵无极、吴冠中的作品,必然能与其身家财富联结。而若能收藏常玉油画者,那崇敬之心更甚,因为这不仅代表着个人的财富富足,更多是品味与眼光...

  • 2018-04-24 15:04:30

    肖复兴读史铁生:十指连心的疼痛,弥漫在纸页间

    每次说起史铁生,大家会有感于史铁生的人生遭遇,有时史铁生被标签化了,人们知道他是残疾人,是病人。连史铁生自己都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在人生的后半段写了很多体悟,有...

  • 2018-04-24 14:56:42

    贾平凹:年年都在强调读书,但读书不能只是做活动

    4月21日下午,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第六届复旦大学读书节暨拉开帷幕,同时复旦大学图书馆百年馆庆也正式启动。作为启动仪式主讲嘉宾,作家贾平凹分享了自己阅读经验以及对...

  • 2018-04-20 14:28:23

    寂静回声:值得一读再读的人性沉思之作

    如何看待家庭中有个天生有缺陷的孩子的存在?前段时间大热的电影《奇迹男孩》讲述的就是这个问题。该电影上映后被赞“年度最暖心”。究其原因在于,人们从这部温情的电影中看...

  • 2018-04-20 14:25:10

    圆明园两件御笔文物回家 修复后将供游客参观

    昨日,民盟中央与圆明园管理处正式签署文物捐赠协议,两件圆明园流散文物——乾隆御笔“熙春洞”石匾额和“如园十景”之一的嘉庆御笔“称松岩”诗刻石从民盟中央机关翠园启程“...

  • 2015-12-21 14:42:49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让博物馆成为文化绿洲

    金色的银杏叶,随风曼舞,洒落一地阳光。在南通博物苑110周年华诞之际,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再次到访南通。单霁翔(上图,顾强),2012年1月履新故宫博物院院长。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

  • 2015-12-17 16:04:50

    南通籍画家徐累:道统的骄傲

    动物园里的瞎猴子,已经死去的杜尚,再也回不去的故乡,还有继续交往着的文人朋友们,这些,都促成了画家徐累在当代艺术上的进化。这是一个叙述过的故事,但仍然值得被再一次述说——“...

  • 2015-12-17 16:02:47

    赵氏木杆秤

    家中有一把木杆秤,因年代久了,秤上的星已被磨掉,用起来很不方便。老早就想买一把新秤,可是不知道哪里有卖的。最近,我看到《江海晚报》上介绍了通州区四安镇赵树章、赵展父子制作...

  • 2015-12-17 15:50:10

    90岁老兵袁志成忆峥嵘岁月: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如果仅从外表看,袁志成与其他九旬老人没有什么区别,他头发花白,面容清癯,虽是鲐背之年,步伐却显得依然坚定,依稀能看出军旅生涯在他身上的印记。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2015-12-17 15:45:54

    南通崇川劳模创新工作室实现集群

    电脑上分色、拼接、修图,墨槽里盛着特种油墨,大型打印机放入特殊的宣纸,操作台上精准的设置……不一会,一幅以假乱真的高仿真作品——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便呈现在人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