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

首页>地方频道>南通>文化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让博物馆成为文化绿洲

2.jpg

  金色的银杏叶,随风曼舞,洒落一地阳光。在南通博物苑110周年华诞之际,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再次到访南通。

  单霁翔(上图,顾强),2012年1月履新故宫博物院院长。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师从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教授,并获得博士学位,担任过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和国家文物局局长。

  单霁翔对南通博物苑的发展历程相当了解,对张謇先生的办馆理念十分认同和推崇。作为一位文物工作者、博物馆人,他说,“每次到南通博物苑都有种朝圣的心情,因为它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的历史,是我国博物馆事业进步发展浓缩的历程,每一个博物馆人都应该到南通来感受一下。”

  当天,单霁翔在副市长朱晋等陪同下,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江海古韵——南通古代文明陈列。

  单霁翔为博物苑的同仁们点赞。为配合110周年苑庆,博物苑馆藏5万件藏品,此次展出了5000多件,这在一个博物馆里是非常难得的比例,能够让广大观众看到更多的文物藏品。此次精心筹划的展览,与以往及其他博物馆相比,主题更鲜明,精神层面更丰富,展现了一个现代化博物馆应有的水平、品质和风貌,体现了南通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感受到南通人文传统和面向新时期的精神风貌。

  单霁翔亲眼见证了南通博物苑这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很是欣慰。多年前,博物苑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妥善保护,但是陈列展览、藏品收藏、文化传播、学术研究的空间还不够。后来,南通市对博物苑的发展作出规划,吴良镛教授亲自设计新馆,尊重了博物苑过去的建筑布局,特别是周边环境的特色。更为可喜的是,博物苑新馆建成,对于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博物馆建设的正确理念起到了指导作用。

  让单霁翔印象深刻的是,南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通江达海的地理环境,历代南通人博大的情怀,造就了海纳百川的江海文化;另一方面,张謇先生在营造“中国近代第一城”时,把南通崇文重教的传统发扬得淋漓尽致,创建了包括博物苑在内的诸多文化设施,时至今日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在的南通博物苑,已是南通人的精神家园和休闲场所。站在110周年这个新的历史节点,博物苑今后怎样走得更远、走得更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单霁翔提出了一些建议。

  单霁翔认为,古老并不意味着高冷,而更应该作为一种优势,把传统文化和当下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创造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播方式。

  故宫博物院和南通博物苑,同样在建院以后有着坎坷曲折的发展历程,从中总结提炼出的经验,对当下有借鉴意义,也能更好面对未来。他说,对于博物馆履行其社会职能和专业化功能,需要一代一代博物馆人找准方向,目标都是使库房里的文物藏品和资料活起来,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通过学术研究,呈现成果和发布,陈列展览的深化,包括数字化技术的运用,通过研发文创产品,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和文化消费衔接得更紧密,使博物馆不但是一个文化殿堂,而且成为人们生活的文化绿洲。单霁翔强调,让青少年在博物馆里的感受和课本知识更紧密地融会贯通,让人们更亲近博物馆,使博物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在新的时间节点,在“互联网+”的时代,人们的精神领域有更多需求,博物馆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服务功能。单霁翔说,为了让更多的人利用博物馆,要不断提升、改善服务设施,提供更便捷、更舒服、更友好的环境,在休闲、寓乐于教过程中,使博物馆成为一个好的去处。

  对于博物馆如何助推江海文化的传承,单霁翔表示,一个展示民族传统、地域特色、时代精神的展览,正是市民期待的。通过展览,市民们会更热爱这座城市,对当下的生活更有教育意义,对于自身的文化积累和对后代的培养,颇有裨益。

  单霁翔说,一个展览的成败,不在于业内的评价,不在于馆方的宣传,而在于在社会和普通观众中产生怎样的影响,老百姓将作出敏锐的判断。顾遐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00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