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

首页>地方频道>铜陵>要闻

“铜都”铜陵新名片:犁桥水镇

  12月26日,虽寒冷,但铜陵市犁桥水镇里华灯闪烁,流光溢彩,非遗传承人耍着传统把戏,戏曲声锵锵响起,小桥流水桨声灯影,烟火缭绕人声鼎沸,好一幅乡村里的“清明上河图”!

  “有期许,但更多的是忐忑,没想到的是犁桥水镇一开园就火了,而且还火得发烫。”犁桥水镇创始人朱国正感慨。

  然而,让他更没想到的是,景区得到了很多自媒体的持续关注,在抖音、小红书、微信朋友圈等平台迅速传播,抖音景区热度排名安徽省前三,抖音话题曝光量突破1.2亿次。4月28日开园至今,八个月共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其中市外游客约150万人次,实现住宿、餐饮、门票、购物等营业收入8000万元。铜陵这座“以铜闻名”的老工业城市,摇身一变拥有了“休闲铜都”的“新名片”。

  助力水乡出圈“本心不改”

  情怀铸就梦想。十几年前,朱国正就有一个“犁桥梦”。

  义安区西联镇犁桥村是典型的江南圩区水乡,因村口一座古桥而得名。然而,一代又一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移居城市,越来越多的老房子逐渐荒废,此时水镇所在地更是一片荒地。尽管村内“小桥流水依旧”,却寂寥冷清、默默无闻,成为“空心村”。村里流传一句老话:十年倒有九年荒。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旅游作为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一环,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大批热心乡贤自发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投身建设,宣传国家方针政策,既为乡村发展带来新希望,又抚慰乡贤对于故土的记忆情愁。

  “苏浙很多古镇景区令人流连忘返,我想着把富有文化积淀的老物件和景区融合,在家乡打造出不一样的文化古镇。”早年在外打拼的朱国正,心里始终装着对家乡的思念。

  “对于我的决定,当时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反对。”朱国正将打造犁桥水镇的想法说了出来,亲朋好友几乎异口同声:“这是天方夜谭!”

  水镇建设体量巨大,老建筑、老物件如何传承运用?专业的古建队伍哪里来?一系列问题挡在面前,探索打造犁桥水镇这条路的艰辛可想而知。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他跋山涉水搜罗各类老物件及古建用材,再三丰富规划,将景区定位为:集徽派建筑、江南水乡、园林风光、赏玩游住购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经过数年谋划积累,2016年10月,犁桥水镇项目正式开工。

  “网红打卡地的流量就像浪花,如果没有内涵,终会是昙花一现。所以,要让景区会‘讲话’,让游客产生更多的共情,才能把人留下来。”朱国正把想法融入建设中,以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移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让文化遗产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看着犁桥水镇从蓝图一点点变为现实,朱国正对未来的期许又增加了几分。但随着工程一步步推进,他已耗尽了全部“家当”。在了解到本地企业家回乡创业遇到了困难,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由义安区区属国有企业安徽耀安集团牵头,成立铜陵犁桥水镇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项目总投入9.6亿元,强有力地继续推进该项目。

  以文塑旅振兴“本土文化”

  几年的时间里,110栋明清徽派老建筑和8条古建街道被一一用心的移建和修复,近千件石雕、砖雕、木雕也巧妙镶嵌其中,如同一座“活着的博物馆”,充满浓郁历史底色。

  水是古镇的灵魂。景区对犁桥村本土文化进行挖掘和再造,依托村里原有的明塘、水系等,通过人工开挖与巧妙规划,形成了有方塘、小河、水巷的水景观系统。流淌的河水将不同街区、不同景观巧妙融合,并结合“声、光、电”技术和景观植入等手段,提升景区品位,打造会讲故事的景区夜景,形成了小桥流水、风细柳斜、烟雨朦胧的美丽意境,让夜间旅游更具有吸引力,让人来了还想再来。

  有颜值,更有内涵。水镇既有明清古韵,又有唐宋风华,还有科举文化、知青文化等,同时引入铜匠工艺、蜡染艺术、扎染手工、汉服等非遗商户,集中展示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田园文化、农耕文化及独特的犁桥水文化,让游客能感受不同时代的生活气息与历史风云。

  犁桥华丽转身,曾经的乡村成了“诗和远方”!

  犁桥水镇景区一开园,就一炮而红,火爆微信朋友圈,又迅速蔓延到各大网络平台,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身着华丽汉服,手持团扇或腰插竖笛来此打卡,犁桥“火”了!

  顺着青石板路前行,穿古巷、登石桥、眺美景……为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犁桥水镇还精心准备了舞龙表演、县衙审案、打更巡街、传统猴戏等节目,并引入水上竹筏舞、高杆船技、独竹漂等多个精彩非遗文化演出……丰富多彩的演艺节目,将水镇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正因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才成就了犁桥水镇的‘无中生有,有中生财’。”义安区政协主席徐常宁说,夜游经济是旅游中重要的一块,作为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我市推出“夜赏铜都 一路向光”文旅消费系列活动,着力丰富夜间业态,而犁桥就很好地把握了夜游经济发展规律和机遇。同时,我市在犁桥村举办了多届“中国·铜陵田原艺术季”,也为景区发展打牢了基石。

  带“火”周边助力“本土经济”

  犁桥水镇与其他古镇不同,烟火气十足。景区入口,挑担的村民们一字儿排开,售卖自家种植的蔬菜、玉米等农产品,热热闹闹、生机勃勃。这是景区建设之初以旅兴农的“初心”。

  随着犁桥水镇人气攀升,其所在的犁桥村也迎来了新发展,景区带动村民就业1000余人,人均增收超4000元;带动周边农家乐46家,每家月营业收入均达20万以上;带动当地乡村民宿、餐饮、商超100多家;景区内提供的免费农户摊位70家,自产自销的农产品每月带来近万元的收入。犁桥水镇成为带动农村就业、农民增收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

  “犁桥水镇以美启真,凭着对故乡理解和匠心打造,用真心实意、真材实料、真金白银,用乡愁和发展的眼光,打造出了有乡土味道、有乡愁记忆、有文化灵魂、有地域特色的景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赞叹,犁桥水镇已成为铜陵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满足了周边巨大的休闲度假消费需求。

  犁桥“红”了,朱国正既感到欣喜,又有些许忧虑。如何才能让这种热度持续下去?“我们希望能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犁桥的特色,在经营上更加市场化、专业化,不断创新景区旅游业态布局,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犁桥魅力。”目前,犁桥水镇二期规划已初定,义安区也正按照“景在村中、村在景中”的思路,编制犁桥大片区旅游规划,打造“长江湾里·犁桥水镇”,做好水文章,让犁桥成为长三角最受欢迎的“后花园”,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如今,犁桥水镇已成为吸引外地游客来铜旅游的一个流量入口,而铜陵一盘“铜冠天下 休闲铜都”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大“棋”正在“落子”,给水镇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正如景区的那亩“方塘”——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9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