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季鲲 娄阳
2025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芜湖长信科技董事长高前文在省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上,接过“安徽省优秀创新型企业”奖牌。
这家从40人小厂起步的企业,历经25年,已发展为国内触控显示行业龙头,2024年营收首破百亿元,成为城市与产业相互赋能的鲜活范本。
从40人小厂到行业龙头的成长秘诀
长信科技脱胎于长信薄膜科技(芜湖)有限公司。“当时芜湖经开区成立时间还不长,领导四处为经开区跑项目,呼吁外商到芜湖来投资。2000年,安徽省财政出资与香港东亚真空电镀厂合资,成立了长信薄膜。”高前文回忆说。次年,高前文从合肥赴芜湖开启创业之路。彼时公司仅有一条镀膜线,却在芜湖经开区的有力政策支持下锚定ITO镀膜赛道,迅速抢占市场。
2008年金融危机中,芜湖市政府又协助企业引进设备、拓展市场,次年长信科技以30%市占率稳居行业第一。2010年,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芜湖市首家、安徽第二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完成从技术攻坚到资本赋能的跨越。
2020年,长信科技准备上马高端显示项目,多地抛出橄榄枝,但芜湖“一事一议”的定制化政策最终赢得企业青睐——政府半年内完成土地交付、产线开工。该项目现已成为年收入40亿元的企业核心板块,占企业总营收30%。
2025年,在芜湖“新春第一会”聚焦科技创新后,长信科技加速布局车载显示、微米级光电传感等新技术研发。“城市为科创提供场景,企业为城市注入动能。”高前文以企业参与芜湖“双招双引”战略为例,说明产业集群效应如何降低供应链成本、加速技术转化。如今,50余条生产线、近2万名员工的规模优势,正叠加柔性电子材料等新赛道布局,构筑更宽的技术护城河。
长信“长新”的秘诀是什么?“产业的每一次升级,都需技术与政策的同频共振。”高前文总结道。上市十五年来,长信科技的技术产品一直在不断延伸。从ITO导电玻璃、TFT面板减薄,到触控显示一体化、可穿戴模组、5G和车载电子业务,循着电子产业链的成长足迹,长信科技没有错过任何一个新的产业增长点。
扎根创新土壤结出丰硕产业之果
在芜湖工作、生活24年的高前文,早就将芜湖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作为一家上市企业的“领头人”,相较于环境的舒适、生活的宜居,让高前文感触更深的是,芜湖这座城市为企业成长提供的创新土壤和广阔机遇。
“芜湖‘产业+科创’战略的深入推进,为长信科技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高前文看来,芜湖“新春第一会”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和“双招双引”工作,不仅精准把握当前经济趋势,更为芜湖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将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同时为科技创新提供应用场景,促进成果转化落地。通过全面发起 “双招双引”新攻势,奋力跑出加速度,芜湖能够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汇聚,而芜湖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环境也会让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芜湖扎根。
历经25年,芜湖长信科技已成长为国内触控显示行业为数不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2024年,企业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2025新春伊始,长信科技已经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全力冲刺新春“开门红”。“今年长信科技将把目光投向全球车载显示市场以及消费电子领域,加大新技术研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持续保持行业技术领先。”高前文说。
走在“长新”之路上,长信科技将与芜湖携手前行,共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