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一朵书写黄岩的云

  如果说,传统书店是一排排整齐的书架和灯光下阅读沉思的读者,那么,朵云书院·黄岩店则是一场“阅读可以更美”的想象力实践。

  走进朵云,一种“云端漫步”的错觉随即而来:纯白云朵的镂空外观、红橙青绿紫等色彩分区的阅读岛,处处都在打破我们对传统“书店”的定义。

  永宁江畔白云乡,山河历历见清影。2021年6月26日,这朵象征着理想主义的云,在永宁江畔缓缓升起。到今天,它已陪伴我们4个春秋。

  我第一次遇见朵云,是在开业那天——作家余华做客朵云书院·黄岩店,为读者带来一场《你生活在你的阅读中》的分享会。现场,他幽默健谈,金句频频,引得满场的欢笑声。

  他还聊了当时出版不久的《文城》。为了写好这部清末民初背景的长篇小说,他查阅了大量文史资料,发现“生死无常”在当时很普遍:一个人前面还活得好好的,没多久就去世了。他便将这种“无常”,体现在主人公的命运里,“生逢乱世,人的生死,本就没有逻辑可言。”

  余华“经验考证+想象建构”的写作方法,对我启发很大。我也意识到,面对面交流产生的直观感受,是单纯的阅读,或是隔着屏幕听讲座,所不能带来的。而背靠沪上出版资源的朵云书院,也总能请来“大咖”,与台州读者共享思想的场域。

  往后,我密切关注朵云“江畔书房”的活动,每当有喜欢的作家、学者,都第一时间报名,前去听讲。其中,有过几个难忘的片段。

  例如,有一回,作家王寒来朵云分享新书《江南小吃记》,结束后,一位读者捧着一叠厚厚的书上前要签名。原来,他是王寒的忠实读者,每一本新书,他都购买。他带来的书中,许多都已经“绝版”了,连作者都买不到。王寒见到这样的“粉丝”,也大为感动。

  还有一回,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来做讲座。这位因综艺节目《奇葩说》而大火的“宝藏教授”,对当下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感到忧虑,因为这些信息,固然会让人“见多识广”,却也会让人童稚化,只顾眼前的短暂满足。他说:“人人都掌握话筒的时代,好故事依然稀缺,而深度阅读,能让人在众声喧哗中,讲出自己的好故事。”

  在众声喧哗中,讲出自己的好故事——我把这句话,当成是刘擎对我的勉励。

  除了大咖分享,朵云书院·黄岩店还有一项有趣的“驻店作家创作计划”。这项计划起于2022年,一年一季,每一季都邀请10位作家,走进黄岩、感受黄岩、书写黄岩。而作家们的作品会集结成册,第一季《江上云起》(2023)、第二季《物外黄岩》(2024)陆续出炉,新一季的作品集,也将和读者见面。在这个出版业面临诸多困境的时代,一家书店能坚持出书,情怀可见一斑。

  创作过程中,发生了许多美好邂逅。作家何婉玲说:“因为书写,我与黄岩更加亲近,彼此更加熟悉,渐渐地,被这个地方吸引,不仅想要自己来,还想带我的家人来,带我的朋友来,每年都来,写上十年,让黄岩也成为我的故乡之一。”

  此外,朵云书院·黄岩店做了许多在地文创,比如《一座甜了千年的城》日历,将黄岩历史上的历史遗迹、风物特产、诗词歌赋等,结合到日历中。还有沙埠青瓷、方言系列便利贴、小橘灯等,广受读者好评的同时,也屡屡在展会上获奖。

  “朵云书院·黄岩店这个名字,可以一分为二来看,朵云书院是上海的,代表国际、时尚、新潮;而黄岩店则表示山海的、故乡的、黄岩乃至台州的。”书店的主理人陈剑说。

  愿这朵云继续缓缓升腾,也继续深深扎根,成为黄岩人心中,一处不可替代的精神栖息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1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