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

首页>地方频道>金华>要闻

磐安加快培育中医药新质生产力

3月24日,在磐安县新渥街道万亩浙贝母基地,药农们正忙着摘花、施肥。山干村村民郑文梁家的5亩浙贝母还没等采收,就已被一家中药企业通过中药产业大脑的“浙药通”线上交易平台在“云端”预定收购。在全国最大的“超临界”中医药项目——先迈中医药大健康智造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忙着墙体粉刷,负责人张烛炜介绍,计划5月开始安装生产线,8月投产。

磐安是“中国药材之乡”,中药材是其传统支柱产业。在数字和科技的双重赋能下,这一传统产业正在向中医药健康产业迭代升级。

如今,磐安的中药材种在地里、长在“云”上。这片“云”就是中药产业大脑,是一个依托区块链建成的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中药产业大脑设立全景分析、浙中药监管、浙药通、金融服务等7个场景,可以为药农药商药企提供种植环境、生产加工、质检、仓储销售等数据分析和检测预警。目前,该县8万余亩中药材种植地块、4.8万余户种植户信息,以及主要中药生产企业的数据已全部入驻中药产业大脑。

“这个‘大脑’真的很灵光,烘箱温度超过60℃或低于50℃就会自动报警。”康恩贝(浙江磐安)药业有限公司共享车间技术负责人胡茜君介绍,浙贝母烘干时如果温度超过60℃,会影响贝母素含量,而低于50℃又会导致水分含量超标,浙中药监管场景加工管理模块把55℃±5℃设置为预警线,若温度超线,立刻发出预警,启动闭环管控,确保加工合格率达到100%。在磐安,这样的共享车间有18家,每天可为药农加工药材370吨。

中药产业大脑赋能,中药材实现全程溯源、加工规范、买卖上云,通过全链条精准服务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提升道地药材有效成分含量15.6%,促进药农增收37%。

中药产业大脑解决了怎么种、怎么卖、怎么加工问题,而引进培育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新驱动强的中医药“未来工厂”,则为磐安发展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夯实了产业基础。

前不久,浙江一方制药有限公司颗粒剂生产线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现场符合性检查,拿到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许可,今年公司产值有望翻番。博士后曹剑创办的大晟药业有限公司历经12年技术攻关,成为全国第二家、全省第一家实现冬虫夏草工厂化培育的企业,目前种植面积1万多平方米、年产干品2吨,正在建设第二期35万平方米种植厂房,2025年产量有望达20吨。生物医学博士徐建创办的圣希澳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肿瘤药物、动物模型、心血管标记物、基因编辑等高端领域的研发生产。国内超临界流体技术专家胡勇刚投资36亿元建设的先迈中医药大健康智造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中药饮片5万吨、纳米营养素1万吨及高端智能装备300套,年产值达15亿元。

截至目前,磐安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中医药科研服务机构7家,培育中药产业GMP认证企业7家,制定浙产道地药材团体标准14项。2023年,磐安中医药健康产业产值超90亿元。按照该县“一县一业”发展规划,2024年将建成百亿级中医药健康产业集群,2025年产值达140亿元。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1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