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新一批15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德清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位列其中。此次评选,全国仅15个、全省仅2个旅游度假区上榜,德清为何能够又一次摘得“国字金牌”?
作为全国乡村旅游的引领地和全国民宿发展的标杆地,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产生了一批闻名全球的文旅品牌,探索出了多项改革赋能的“全国第一”。如今,数字化赋能、产业联盟等创建“后效应”正为这片绿水青山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德清县委书记、县长敖煜新表示,度假区创建三年来,德清通过护好绿水青山、做深产业文章、配全旅游功能、聚力创新营销、做优要素支撑等举措,举全县之力打造长三角国际一流山地度假典范,擦亮国际乡村旅游“金名片”。
从单打独斗到产业联盟的聚合
2017年,民宿公寓管理系统“订单来了”APP将商业版图拓展到德清莫干山时,所提供的服务还只是帮助商家解决民宿的数字化管理与信息化提升,而现在,该系统帮助商家实现了客房营销的“N”种途径。
去年4月,“订单来了”与“小红书”APP达成合作,首批200家民宿品牌入驻“小红书”,并开通直接预订功能。
看中了莫干山的文旅“富矿”,“订单来了”正计划将公司总部搬迁到德清。“目前德清是探索纳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管理建设的唯一跨市域区块,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又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加上杭州‘二绕’西线已经通车,德清的发展潜力不可限量。”“订单来了”CEO沈爱翔说。
去年以来,德清先后发布《关于尽快恢复振兴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 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十条意见》等文件,为文旅产业更添“一把火”。
眼下,度假区正积极打造莫干山产业联盟,全国第一家文旅产业融合实验室正谋划落地,集合文旅产业链上下游服务商,专门为莫干山民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让外地企业与年轻创客‘走进来’,让德清的文旅品牌‘走出去’,这便是我们的初心。”莫干山镇党委书记、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高群说,接下去,将推动民宿产业品质化、平台化、集聚化发展,实现产业提档升级、整体提升,进一步擦亮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这张“金名片”。
从行业引领到自我革新的转变
位于德清莫干山镇五四村的木芽乡村青年创客空间创始人刘杰,参与过“裸心乡”的筹备,制定过民宿国家标准,也录制过《亲爱的客栈》节目,其个人职业生涯与莫干山民宿发展史紧密相随。
刘杰告诉记者,莫干山民宿的初级阶段,其卖点是概念,后来开始注重设施设备,但真正支持民宿行业长远走下去的,是服务。
如何让民宿服务对标星级酒店?早在2016年,国内首家民宿学院——莫干山民宿学院便正式揭牌成立。这意味着在全国的舞台上,德清民宿产业不论是“引进来”交流经验或是“走出去”推广品牌,都有了一个更为专业的平台。
在度假区等多方联合下,筹备了一年多时间的莫干山民宿管家培训中心即将挂牌成立。这意味着,莫干山民宿从业者的培训将进化到有资质,有常设机构和人员,有教材有标准的专业模式。
为了进一步提升游客在莫干山的旅游体验度,去年9月9日,莫干山在飞猪平台上线了全国第一家民宿目的地旅游旗舰店——“莫干山旅游旗舰店”。在政府市场化的引导下,所有民宿上架的都是不同特色的套餐与主题,不再是过去简单地卖房间、打价格战。
与此同时,度假区也进一步丰富了莫干山旅游的形式与内含。去年以来,“自然稻礼”亲子研学、“云起琚”萤光水森林生态园等一批农旅、文旅融合的项目,深入挖掘了自然、民俗和乡土特色,提升了莫干山旅游的格调,也有效促进了乡村振兴。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壮大
2007年,一个叫高天成的外籍青年不经意间的创业举动,让莫干山的洋家乐和民宿产业擦出星星之火,并逐渐发展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的新地标和全国民宿发展的范本。
“很多人提到莫干山,就会想到这里的民宿,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还需要更多元的休闲旅游业态。”高群认为。
打开莫干山镇(度假区)综合治理智慧平台,一幅以深蓝色为背景的数字地图映入眼帘:上午10点半,莫干山实时人数为11986人,其中实时游客人数为2617人,有160人来自上海,150人来自安徽,149人来自江苏,超过60%的游客将在莫干山住宿一晚……
通过这张数字地图,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就能详细摸清旅游“家底”,从而调整交通管制线路、在游客人数多的景区增派服务人员、对突发地质灾害及时响应。
在未来发展中,莫干山将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引进国际一流水准的专业人才和团队,深度挖掘度假区的山地资源、文化资源,创新和丰富产业业态,努力打造成为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过程的高质量度假消费区,确保在全国提升影响、打响品牌。
敖煜新表示,接下去,德清将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样板地模范生为目标,致力传承莫干山历史文化、深化规划设计、加大建设投入和市场化运营力度,加快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民宿高品质发展样板区、国际乡村未来社区,全力打造长三角国际一流山地度假典范。(记者 沈晓颜 通讯员 闵瑛 潘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