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

首页>地方频道>金华>要闻

以营商环境新跃升续写改革新篇章

竞逐新赛道,勇闯新蓝海。

去年,省委将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作为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基本路径,部署开展三个“一号工程”,将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作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牵引性抓手。

一年来,金华市坚持把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作为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牵引”,蹄疾步稳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努力打造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标志性成果,首次跻身全国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双十强”城市,为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注入强劲动能。

建强企服中心

企业“进一扇门、办全部事”

金华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长大的,营商环境领域的改革创新同样从未停歇。2003年以来,在全省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我市简政放权、提升审批效能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06年,实行行政许可“一审一核”制度,将原来“受理、审查、审核、审批”四个环节,缩减到“受理兼审查、审核兼审批”两个环节。2013年,以“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为突破口进行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2019年,瞄准“证明折腾”问题,宣布全面实施“无证明城市”改革,市域范围内,凡是需要居民、企业自己去政府部门、公用事业单位、服务机构开具的证明,一律免提交。

如果说传统的政务服务是做“减法”,以“减材料、减环节”提升服务效率,那么增值服务就是做“乘法”,为企业提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精准化、专业化衍生服务。

涉企事项往往多且杂,如果不熟悉流程,办事企业往往会“跑错地”或者“跑N次”。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此次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党委政府为企服务的“中台枢纽”。线下,市县两级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进驻818名企业服务专员,同步引入金融、中介、商协会等市场化、社会化机构,以期实现“进一扇门、办全部事”。线上,在“浙里办”迭代上架企业服务平台,集成10个服务板块,统一接入涉企服务应用52个,平均梳理提出涉企服务事项166项,实现线上线下协同联动。

作为全市最早启用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金东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面积虽小,但职责功能完备。该中心合并设置项目与中介、金融与数据、开放与法治等黏合度高的板块,入驻涉企基本服务事项407项、增值服务事项163项。同时,通过审批服务“慧治理”,对申报审批事项实行“三色预警”,对企业投资项目卡点问题实行“节点管控”“跟踪督办”,全区所有事项平均申报审批时长降至4.76小时。

“眼前的急事解决了,没想到后面的一系列难题也给办成了。”昨天,走出金东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的某企业负责人长舒了一口气。两个月前,该企业一员工在宿舍突发疾病死亡,补偿事宜迟迟未达成一致,不仅成了家属一桩心头大事,也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企业综合服务中心邀请律师、仲裁专家和人社部门,与当事双方沟通协商,促成该事件快速有效解决,同时一揽子解决信访、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确认、劳动仲裁、民事诉讼等13个问题。“我们按照‘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模式,企业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来咨询。”该中心法治板块负责人介绍。

聚焦实战实效

企业“要什么、给什么”

增值化改革的“增”,不是简单增事项、增平台、增工作量,这个“增”字应该增到企业的需求度、感知度和满意度上。这就要求我们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把企业需求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政策兑现涉及“真金白银”,是企业最关注的问题。一些企业曾有共鸣:“政策都是很好,但要真正享受到好政策还有点难。”推动“企业找政策”转为“政策找企业”,是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题中之义。去年,我市兑现惠企政策资金57.54亿元,惠及企业5.22万家次,政策匹配精准度达95%以上。下一步,还将迭代“金华政策智配应用”,全面归集各部门涉企数据标签,精准构建企业特征画像,不断优化算法模型。

又如,针对产业共性风险多的现状,开展企业合规改革,全国首推《企业合规流程及文书指引》,制定发布快递、水晶、中药材等14部重点产业合规指引,惠及中小微企业5800余家。比如,浦江县聚焦水晶企业经常“踩雷”的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使用问题,办结全省企业行政合规“第一案”,推动一个企业合规到整个行业合规。我市快递行业通过合规改革,行政处罚案件同期下降50%,投诉量同期下降30%。

在复杂经营环境下一旦遭遇债务困境,企业就犹如缺氧之鱼。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履职,建立府院联动助企纾困“输氧玻璃罩”机制,打造“一类事”执行助企联审场景,为涉执企业提供了法治保障下的“自愈期”。前不久,我市某生态园林公司因拖欠370万元工程款,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以往到了这一步,就没了商量余地。在该机制助力下,法院结合申请执行人的意愿给予该企业一定宽限期,及时掌握工程进度、资金流向,对企业生产资料进行“活封”,保障企业持续生产经营,并分11期偿债,现该公司已按约履行本息8期。金华的这一做法,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十大能动司法(执行)典型案例。

瞄准“企业满意”这个标尺,全市各地百舸争流、真抓实干,因地制宜探索一批具有金华辨识度的改革项目,义乌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武义电气焊安全监管服务“一件事”等6项改革获评省营商环境最佳实践案例。

全市这样的增值服务场景还有很多。例如,婺城区构建“零工市场+”增值服务体系,帮助零工达成就业意向超1.1万人次;兰溪市打造锂电产业招引落地“一类事”,推动锂电产业总投资521亿元,产业链产值增速达22.3%;东阳市成立全国首个建筑业法务联动机制,为500多家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25多亿元;永康市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培养技能人才9000多人;磐安县落地中药材“一类事”,服务药农、药企5万余次;金华开发区先行探索工业企业项目“验收即发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长缩短80%。

推动闭环解决

问题“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

“现在办理标准事项基本没问题了,但涉及一些非标问题有时候还是不知道找哪个部门。”企业的一句调侃,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不同部门之间业务协同、系统互通、标准统一、服务便捷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

针对当前企业诉求线上平台多、线下渠道散、处置复杂情况能力弱、缺乏举一反三等问题,我市把体制机制重点指向“企有呼、吾必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线上打通“民呼我为”“三服务小管家”“民情一点通”等11个系统平台,线下依托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归集各类涉企诉求,实现涉企问题“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问题全量归集后,实行分类分层分级办理,横向服务板块分类认领、纵向市县乡三级分层主办、重大问题分级推送解决,真正做到一般问题3个工作日办结,复杂问题7个工作日办结,70%的涉企问题化解在基层。

“问题是改革的‘靶向’,要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问题闭环解决平台,“一口子”集成“涉企问题库”,筛选过滤形成“涉企问题池”,问题从收集、办理到反馈、评价,全流程透明化、可视化、有监督,还能定期形成企业问题诉求解决分析报告,通过共性问题案例的解决,倒推形成“在问题发生之前解决问题”的机制。

该平台运行以来,共归集办理涉企问题3458个,办结率95.6%,以企呼我应赋能企业发展。比如,义乌市通过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平台,对企业普遍反映的土地要素短缺等共性问题进行交办落实,推动解决一大批企业开竣工违约历史遗留问题,腾出工业用地1000多亩,预计新增投资30亿元,增加税收3亿元,助推制造业良兴发展,取得显著社会效益。

深化改革风正劲,奋楫扬帆新征程。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作风推动“一号改革工程”攻坚突破,必将为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提供最优营商环境、注入改革动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1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