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首页>地方频道>扬州>要闻

江都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号角催 项目起舞春潮涌

隆冬时节,行走在江都经济开发区,一个个大建设、快发展的项目建设场景随处可见,一股股勇担当、争一流的“二次创业”热潮扑面而来。

“要以‘坐不住’的紧迫感和‘慢不得’的危机感,加快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创新突破,努力进入全省同类园区第一方阵,切实为支撑江都重振‘江北第一县’辉煌、服务全市发展大局挑大梁、扛重任。”上个月,市委书记王进健赴江都经济开发区调研,对园区定位和当前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临江而立,江都经济开发区“筋骨”越发强健:中远海运重工、泰富特材、海螺水泥、诚德钢管等数十亿、上百亿元规模的重点骨干企业拔节生长,特种材料、特种船舶、特种医化3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成鼎立之势,先进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速集聚,成为承载江都乃至扬州重大项目落户的优选载体。

“号角催征启新航!”江都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杜辉表示,江都经济开发区将锚定“全省同类园区第一方阵”目标不动摇,以更大力度推进园区“二次创业”,更实举措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链条完备、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十四五”末挺进全省省级开发区10强,努力为江都重振“江北第一县”辉煌、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作更大贡献。

项目为王,园区“二次创业”动能强

日前,江苏奕丞科技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正忙而有序地开展生产作业。“项目总投资10亿元,2022年8月签约落户,2023年2月开工建设,目前首条产线已小批量生产。”奕丞科技董事长熊烱声高兴地介绍。

花开并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熊烱声“兼职”当起了“红娘”,把自己在江都的创业感受和合作伙伴分享,吸引了总投资10亿元的星侨设备项目落户。“从签约落户到建设投产,开发区全程护航,让企业省心又省力。”熊烱声用自己的生动案例为园区投资环境点赞,拉着更多合作伙伴到开发区考察、抱团发展。

两个10亿元项目的先后落户,是江都经开区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的生动注脚。

在江都经开区,人人都在谈项目,个个都在抓招商。“重大项目是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园区谋发展的‘加速器’。”杜辉分析说,经过几轮发展,江都经开区集聚了一批大项目,形成了一批好产业,但对照市委、区委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标苏南先进园区发展水平,还存在产业结构偏重、投入产出不高等短板弱项,最大的短板依然是发展不够充分,规模体量不够大。要补齐短板,就要心无旁骛、聚焦聚力抓项目,招引一批打基础、管当前、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

赴粤港澳大湾区,与招商局工业集团、香港亨达集团等高层深入洽谈,推动项目增资扩产;赴北京拜访华谊兄弟、3D引擎等公司,在一场场合作恳谈会中寻找新的项目商机;赴太原、西安开展海工装备、新能源材料专题招商,形成一批新的合作意向……去年以来,江都经开区聚焦扬州“613”产业体系,突出本地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盯紧世界500强、上市公司和行业头部、专精特新企业等,开展了一系列定向招商、精准招商活动。

一串串坚实的招商足迹,引来一批批重大项目落地。

数据显示:去年1月—10月,江都经开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50亿元项目2个、20亿元项目3个、10亿元项目3个;认定市级制造业项目新开工6个、新竣工6个、新达产5个,14个列市重大项目开工率100%、列统率92.8%。这些体量大、质态好、带动性强的项目,将为开发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科创引领,产业“攀高逐新”绿意浓

近日,由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研发制造的万吨级电动集装箱船完成了所有实验项目,在长江扬州段成功试航。该船是目前船舶制造领域载重吨位最大的电动集装箱船,交付运营后,将为长江流域新增一条“零碳”航线,助力我国航运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中远海运重工位于江都经开区,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下属的三级子公司,年造船产能300万载重吨。“我们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建造速度、提升建造质量。”中远海运重工负责人表示,2023年公司围绕生产需求实施车间智能化改造工程12项,计划总投资5602万元,目前已完成条材机器人3#、型钢机器人产线和小组立焊接机器人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正陆续投产试运行。

造船业的“劈波斩浪”,是江都经开区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江都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彭松介绍,开发区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励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强化研发创新和技改投入,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做优做特,力争“十四五”末特种材料、特种船舶、特种医化“三特”产业开票销售突破600亿元,先进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借力创新快速崛起,成为园区新的重要增长极。

传统产业加快做大培强,新兴产业换道快马扬鞭,江都经开区为园区“二次创业”插上了两只腾飞的翅膀。

一台台智能装备依次排列,高速运转;一件件产品成形、精整,鱼贯下线……位于江都经开区的广东盈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生产基地,处处透着浓浓的“科技范”。企业瞄准轻量化、高端化,研发出一种用于动车领域的减震器,成功替代进口,进入全球采购系统。

“目前国内做PM粉末冶金用于高铁行业的仅有3家企业。”盈峰材料扬州公司总经理肖春平自豪地介绍,该产品采用粉末冶金工艺一次成型方法,科学配比微量金属元素,在达到强度要求的基础上,节约材料30%、节省加工费用60%。投产短短两年时间,减震器组件销量就冲进国内细分领域前三,天纳克、昭和、淅减、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抛来“橄榄枝”。

近年来,江都经开区新招引科技型企业24家,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实施“智改数转”示范项目32个。彭松表示,“十四五”期末,将力争高企、科小等各类科创主体突破3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20%。

“软硬”兼施,园区形象营商环境日日新

冬日的三江营生态涵养区风景秀丽,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原来这里是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搅拌站等,十分杂乱。”江都经济开发区建管局局长朱红波说,为了加强长江大保护,开发区对原址进行拆迁,种上水杉、榉树等林木和草皮,长江岸线的面貌焕然一新。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像开发园区的“脸面”,往往成为招商制胜的“关键一着”。

江都经开区建在远离城区的大桥镇,环境基础较差,内部交通未能成环成网,高品质配套不足,难以适应现代化园区建设需求。鉴于此,江都经开区启动园区形象提升工程,加快推进老工业片区更新改造,实施345国道江都段、銮江路、文华路、建果路等路网工程,启动万洋众创城、华谊青年社区、工业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颜值”和项目承载能力。

更长远的“出新”计划赫然在列:“十四五”末,初步建成一核(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一园(生物医药产业园)、一镇(春江花月夜古镇)、一带(大江风光带)四大功能板块。“十五五”末,高品质打造沪宁科创走廊创新节点、扬州智能制造示范高地、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硬环境”加快出新,“软环境”更要出彩。

在江都经开区,服务企业、服务项目被摆上“头版头条”。建立并优化“一项目一清单一专班”工作机制,82名机关人员下沉一线担任“驻厂员”,第一时间解决用地、用能、用工问题;深化重大项目“一件事”改革,审批效率提高50%以上,芯粒电子、华彩光电等一批项目实现“五证齐发”。

“软硬”兼施,多措并举,江都经开区园区形象“日日新”、营商环境“节节高”。“我们将立足产城融合、港城融合、古今融合,用两三年时间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园区生态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功能配套,努力打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园区干部与投资客商同频共振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杜辉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7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