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镇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的镇江,创新已成为镌刻进“骨子”里的城市气质,2023年城市创新能力居全国第31位。面对新使命,镇江如何积蓄新优势、催生新动能、探索新模式,迎接下一个“高光时刻”?

  新春伊始,镇江市创新引领产业强市大会“点睛”未来目标——2025年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2030年建成长三角科技创新重要节点城市、2035年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表示,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发挥创新的主导作用,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用好人才“第一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更大力度推进创新引领产业强市。

  竞逐新质生产力,走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之路,镇江干劲十足。生产线、实验室、孵化器内,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掀起新一轮的发展热潮。

  向高强势、向新聚势,

  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钢骨”

  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汪待发带领团队创办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专攻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创新方法和技术,要做全球最好的脑功能成像产品,项目得到政府部门“顶格推进”。

  如今,团队交出一份领先世界的答卷——全球首个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超100通道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装备。团队建立的疾病智能诊疗模型,为脑卒中、孤独症、阿尔茨海默病等脑疾病患者的干预、治疗、康复等提供治疗良方。

  走进总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的丹阳生命科学产业园,鱼跃集团、国药集团、金宇生物等一批医药企业已经入驻。既有“高峰”又有“高原”,丹阳大健康产业展露“集群姿态”。今年,丹阳将重点推进鱼跃集团总投资20亿元的全球制造基地二期项目,加快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镇江发挥特色优势“攥指成拳”,近年来着重打造的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和八条重点产业链崛起成势:2023年,镇江GDP同比增长6.3%;“四群八链”应税销售分别占规上工业比重75.7%和66.2%,增长6.9%、10.3%,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立稳产业的“四梁八柱”。

  匹配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加快转型升级是重中之重。近日发布的《镇江市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强市行动方案》划出“重点”:镇江将重点实施“876”创新引领工程,明确新兴产业8个、未来产业7个、传统产业6个共21个重点产业方向——

  以创新引领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高性能材料、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航空航天、智能农机等8条重点产业链再攀新高,推动新兴产业壮大;

  以创新培育人工智能、新型储能与氢能、细胞与基因技术、未来网络、先进计算、元宇宙、前沿新材料等7个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

  以创新推动冶金、眼镜、食品、建材、化工、汽车零部件等6大产业转型升级,为传统产业赋能增效。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

  作为全省4个老工业城市之一,镇江如何用“看家本领”迈过新旧转换的坡坎?从本地老牌工业企业的最新动态中可见一斑:索普集团旗下3家公司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索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首次入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至此集团下属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比数量过半。恒顺工业园区内,“智改数转网联”牵引“百年恒顺”加快转型,年产10万吨黄酒、料酒(二期)扩建项目正式投产,自动投料、翻醅、出料的智能化制醋生产车间预计新增食醋产能5.6万吨、白醋产能2万吨……产业新优势在春天“萌芽”。

  2023年,镇江市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1%,增幅列全省第3;完成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1.7%,增幅列全省第2。全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8%,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0.8个百分点。“攀高逐新”步履不停,今年镇江将组织实施工业企业设备更新改造行动,编制2024年市级重点工业技改项目清单,推进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50个以上、工业技改投资超130亿元。

  镇江市市长徐曙海表示,将始终把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载体,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四链融合”为路径,聚焦“876”重点产业领域,全力以赴推动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传统产业焕新。

  平面“缩圈”、立体增长,

  产业链创新链加速匹配

  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茁壮成长,需要空间。

  镇江在全省率先启动开发园区整合优化提升工作,把园区数量“减下去”,将贡献“提起来”。去年,全市新签约重大产业项目入园率达到87%,省、市重大制造业项目入园率超过90%,开发园区亩均税收提升13%。

  今年是镇江“园区建设提升年”。作为全市试点的句容经济开发区,已基本形成“一区多园”管理模式,并创新建立赛马考评体系。今年6月底前,这里将落地新的“三张清单”:主体开发区全口径权责清单、主体开发区与代管镇(街道)权责边界清单、主体开发区与所辖园区职能分工清单。

  日前印发的《2024年镇江市开发园区建设提升工作方案》提出,今年全市开发园区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较上年增长10%以上,新招引项目符合“四群八链”产业占比达80%以上;园区主导产业应税销售占比提高至45%;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中研发机构建有率提高至80%。

  “通盘研究制定空间布局、产业发展、产业配套、运营管理等全局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规划方案,为园区未来5年高质量发展打基础、定方向。”京口经济开发区(谏壁街道)党工委书记房林虹说。今年,京口经开区与谏壁街道将进行实质性融合,提升新材料、粮油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发展质效。

  项目落地“进园”,为新质生产力引源蓄能。2023年,镇江聚焦产业项目,打通堵点、破解难点,深入实施“项目攻坚突破年”行动,全年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68个,累计投资1650.5亿元、同比增长66.2%。

  位于镇江高新区的大正(江苏)微纳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柔性(轻质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已在镇江建设完成兆瓦级柔性钙钛矿产线中试基地,百兆瓦柔性(轻质化)钙钛矿组件项目也将于今年下半年投入量产;总投资153亿元的国能镇江多能互补一体化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将打造区域煤炭、电力保供的“能源半岛”;落户润州区官塘创新社区的冬云数据算力服务项目,建成后将为华东地区科研院所、网络安全攻防、数据灾备、网络应用分发提供强大支撑……一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项目纷至沓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按下“快进键”。

  各地各园区加快发挥优势、锻造长板,拼抢项目招引“开门红”。2024年丹阳市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动员会暨项目开工签约仪式上,24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125亿元;扬中经开区14个项目集中签约,并举行“一区三园”联动招商出征仪式。

  今年,镇江将实施项目招引深耕行动,聚焦强链补链延链开展“5122”系列招商活动,即在本市及长三角、大湾区等地举行5场左右综合性招商活动,推动产业链牵头部门开展10场以上市级专题招商活动,组织各板块开展20场以上综合性或专题招商活动,全市各园区、各招商主体组织开展小分队招商活动不少于2000场。

  蓄势赋能、主体激活,

  创新“种子”蓬勃生长

  “测试数据的录入分析必须精准无误”,位于镇江经开区的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永磁传动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在对即将发货的永磁耦合调速器进行最后调试。今年,公司的产品订单已经排满,产线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

  “技术好才有市场,产品好才是硬道理。”磁谷科技技术总监、首席科学家黄海感叹,企业发展离不开对创新的坚守,“研发初期,我们经常一天要连续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就连食堂师傅晚上都要值班保障后勤。”

  以创新赢得发展先机,镇江还有很多这样的企业。2023年,镇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率达68.9%、列全省第2位;中国独角兽企业数居全国第19位、全省第4位。

  产业蓬勃聚“势”,推动创新种子生发壮大。镇江实施科技孵化载体“专优特强”提升发展三年行动,提出到2025年,全市科技孵化载体在孵和毕业企业(团队)较2022年增长50%以上。今年年初,全市9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组成的镇江市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联盟正式成立,将进一步推进科技孵化载体运营机构间的学习交流、沟通互鉴、开放共享、协同合作、错位发展。

  从几张办公桌,到一间办公室,再壮大到一家创新型企业,是不少创业公司的发展之路。3月8日举办今年全市首场跨境电商线下沙龙活动;3月15日与镇江高专共同揭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网 易(镇江)联合创新中心连日来活动不断,帮助更多电商企业“孵化生长”。2023年,镇江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34.2%。

  当好“摇篮+后盾”。镇江实施分类梯度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数字绿色转型、要素资源保供、质量品牌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六大行动,激发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涌现。日前,全国第8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公示,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该公司长期专注于航天用碳纤维细分领域,研发生产的干喷湿纺12K高强中模碳纤维,结构致密、截面规整、拉伸强度高,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全球第二。

  从“给政策”到“搭场景”,

  区域协同激发“乘数效应”

  位于扬中市八桥镇的江苏华太电力仪表有限公司,145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就有22人。“公司去年9月承担了扬中市重点研发项目,将研发液态氢用抗高压耐低温高端阀门关键技术,填补液态氢用高端阀门的技术缺口,突破‘卡脖子’技术难关。”公司总经理陈道金告诉记者,项目正处于关键技术研发阶段。随着液态氢能源的广泛应用,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将极大地推动液态氢运输系统国产化进程,提高能源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更有利于带动上游产业链的发展,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培育新质生产力是系统工程,在地方“点式突破”的基础上,更需要通过新模式推动要素流动,发挥区域协同、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的“乘数效应”。

  龙头企业当“盟主”,为产业点燃发展“引擎”。1月底,“船舶动力装备创新联合体”在中船镇柴签约成立。该创新联合体由中船镇柴牵头,会同中船现代、大津重工等产业上下游企业,联合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共同组建,将开启一系列科研攻关活动。这也是继去年底“航空复合材料及部件创新联合体”成立之后,镇江成立的第二个创新联合体,将得到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引导资金、平台载体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镇江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持续扩大产业创新“朋友圈”。“高校院所走进镇江”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5年,累计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超2500项、合作金额近10亿元,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跨区域协同、共建共享,打通产业发展“堵点”。

  “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新厂区建设,高标准打造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国内一流生产基地,实现年产150万台摆线液压马达。”镇江大力液压马达股份有限公司总师办副主任阚亚威给记者展示了最近签约的一份产学研合作协议,“我们每年和各大高校在手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有近10个,只有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和技术,才能确保我们始终处于行业的前沿。”

  今年,镇江将继续组织举办“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合作大会”“四群八链重点企业走进驻镇高校”等活动,全年力争促成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超550项。探索实行“赛马”“里程碑”等机制,组织实施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全年计划新增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超600项,带动新增研发投入超10亿元。

  3月11日,312国道宁镇段快速化改造工程城区段正式进入主线面层沥青路面施工阶段,今年二季度可实现全线竣工通车,拉升G312产业创新走廊“起跑线”。

  多重国家战略叠加,镇江提出构建“一区一廊三极多点”的创新布局。“一区”是指优化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镇江国家高新区)发展布局;“一廊”是指强化“G312产业创新走廊”科技创新体系部署;“三极”是指聚力打造丹阳、扬中、镇江经开区创新融合发展“金三角”;“多点”是指聚焦“10+11+5”产业园区创新升级,支持句容环南京产业创新带深度对接南京,支持丹徒加快长山高校园区产教融合发展,支持京口打造校地合作示范区,支持润州加快建设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9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