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省2024年“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发布,休宁经济开发区上榜“2024年安徽省级以上开发区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亩均”领跑背后,是休宁经开区探索“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本地化实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其对于企业创新与产业向新的执着笃定。
奥特斯是一家研发、制造和销售汽车智能信号灯开关、启动开关、功能开关、车身电子及新能源汽车集成化电子电气产品的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产品主要为奇瑞、江淮、长城、江铃、比亚迪等10余家整车厂做原装配套。
“围绕‘亩均论英雄’改革,我们摒弃‘摊大饼’式粗放发展思维,将数字化建设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内部管理及生产、数据实时采集,企业从2017年起开展智能工厂建设,共计投资1000多万元,引入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工厂SMT产线全自动化生产调度。目前,企业工厂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占全部设备比重为68%,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联网数占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总数的比重为85%。
借助数字化赋能提升亩均效益的奥特斯,正是休宁经开区推进智改数转,竞逐数字新赛道、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休宁经开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亩均论英雄”改革决策部署,坚持需求导向,牢固树立亩均效益意识,在“有限空间”创造“无限发展”。
让每一寸土地都“活”起来,扎实开展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攻坚行动是园区提升土地效益的主要做法。休宁经开区持续推进“标准地”改革,根据园区发展科学制定工业用地税收、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单位工业增加值等指标,2023年累计出让“标准地”5宗,连续2年实现“标准地”100%出让。扎实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将规上工业企业、占地5亩以上规下企业一并纳入全县“亩均效益”评价,并将结果直接与促进新型工业化奖补资金挂钩。2023年,园区亩均税收前三分别为210.98万元/亩、100.63万元/亩和91.59万元/亩。动态实施“腾笼换鸟”,通过政府收储、企业盘活等方式,对园区低效用地开展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180亩闲置土地盘活利用。
在资源有限的土地上,如何实现更高水平利用、更高质量发展?休宁经开区持续探索实践,开展主导产业主体培育攻坚行动,以“数”增“智”论“英雄”。
紧盯首位产业提质增效,休宁经开区将汽车零配件作为首位产业加大扶持力度,2023年实现汽配产业集群规上企业营收32.8亿元,研发经费1.59亿元,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达4.8%。紧盯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建立休宁经济开发区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并实施动态管理,扎实推进企业订单储备、营业收入以及产值归集等重点工作。
紧盯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做大做强休宁汽车零配件制造特色产业集群,2023年集群入驻企业52家,实现营收40.08亿元,同比增长16.5%,2023年主导产业聚集度达34.1%。同时,推进园区提质扩量增效攻坚行动,创新“政聘企用”人才招引新模式,累计招引机械工程、食品工程等专业高层次人才23人次;通过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累计为园区各企业招工1400余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持续开展县领导赴开发区现场办公工作机制。2023年以来,县领导开展现场办公206场次,走访接待企业561家次,收办问题181个。开展技术瓶颈攻坚行动,借助合肥工业大学休宁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平台,通过“揭榜挂帅”方式,2023年以来累计实施攻关项目8个,储备项目9个。
数据体现了新机制带来的新活力。2023年,休宁经开区亩均税收年度目标完成率163%,亩均工业经营收入年度目标完成率174%,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度目标完成率104%。
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休宁经开区“亩均论英雄”改革还在继续。“我们将持续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不断强化亩均评价结果运用,以点带面撬动多层面改革创新,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休宁经开区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