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江阴临港新能源产业加速崛起

  原标题: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江阴临港新能源产业加速崛起

  5月6日,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在法国巴黎举行。全球领先的新型能源系统技术企业远景科技集团,在两国嘉宾见证下,与法国苏伊士集团、法孚集团签订2项战略合作,共同在法国创建零碳电池产业园,推动氢能、电池装备等领域合作,为促进欧洲能源转型、发展“未来工业”打造中法双边合作典范。

  远景科技诞生之地——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由全球能源革命带来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加速度”备受瞩目:2月,巴拉德燃料电池长三角智造基地项目提速推进,国际领先的燃料电池智造基地呼之欲出;3月,总投资5.8亿元的双良绿电智能制氢装备项目开工,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绿电制氢装备700台套;4月,至星总部及新能源汽车电机工厂项目签约落地,项目一期计划落地高性能EDS电机总成生产基地、VMC控制软件4电机控制实验与测试中心……

  作为江阴新能源产业发展主阵地,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以“双碳”目标为指引,全力打造千亿级新能源地标产业,以绿色能源守护人间烟火,用智慧科技引领时代未来。

  御“风”而行。远景能源、振江新能源、恒润重工等风电龙头和核心零部件企业,构成风电整机、叶片、轴承、齿轮箱、发电机四大零部件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等全产业链布局。预计到2025年,全辖区将形成25GW风电整机产能,风电产业销售收入超400亿元。

  向“光”而生。50GW大尺寸硅片、16GW TOPCON电池和5GW异质结电池,20GW光伏组件产能……一个集硅片、电池、组件、光伏EPC工程总包于一体的光伏下游智能制造基地在临港崛起。

  “氢”装上阵。总规划面积1000亩的氢能产业园,氢能产业初具雏形,制氢装备产业、燃料电池产业加速布局,向着百亿级产业发起冲击。

  “储”奇制胜。以远景AESC、协鑫能科、纳力新材料等龙头企业为引领,聚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实施全产业链发展,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注入强劲动力。

  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依托深厚的制造业根基和大江、大港、大区、大学、大战略“五大优势”,在新能源赛道重点发力,先后集聚“风光氢储”4个领域新能源企业6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29家。今年一季度,双良新能源一期、弘元光能、中建材异质结电池等8个项目竣工投产,开发区到账外资达3亿美元,完成全年目标的74.9%。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以新能源产业为龙头,临港经济开发区深入实施新能源和高端装备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布局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新赛道,打好“有链强链、缺链补链、上下延链”组合拳,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焕新”、新兴产业“向强攀登”、未来产业“向新而生”,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临港“123”现代产业集群。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临港全力抓科创、育动能。以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为创新策源地,临港经济开发区共开工建设科创载体超100万平方米,投用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等载体超40万平方米。目前,全辖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61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8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237家,入库无锡市级以上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企业328家;集聚各类领军型人才187人,其中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18个。

  “制胜新质赛道,竞速未来产业,加快打造竞争力一流的国际化开放园区。”江阴市委常委、临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韶峰说。立足发展新质生产力,临港将加快布局新能源、高端装备、数字经济等新赛道,力争在专精特新、科创项目的引育落地上取得更大突破,全力抢占发展制高点、积蓄发展新动能,以成色更足的产业“含新量”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45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