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

首页>地方频道>金华>要闻

推进科创走廊建设 赋能高质量赶超发展

浙中科创走廊,是现代化都市区建设的支撑性工程,是金华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动力之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浙中科创走廊对标提能行动。

今年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聚焦浙中科创走廊,从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加快推进金华科技城高质量发展、培优做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多个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金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产业升级、城市崛起。

强化对标

锚定目标更上层楼

2022年4月25日,经浙江省政府批准,金华市政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联合印发《浙中科创走廊发展规划》。这是继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规划后,浙江省发布的第四个科创走廊规划,是省委、省政府支持金义都市区经济发展建设的又一政策礼包。

对标对表提质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标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锚定“长三角协同创新先行地、全省科产贸融合发展示范地、浙中创新发展引领地”目标,制定科创走廊专项政策,聚焦生命健康、新材料、信创等领域,实施省科创强基重大项目10个以上,争取省“尖兵”“领雁”及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20个以上。

目前,浙中科创走廊建设存在“一廊串联、六城聚力”不足、创新资源集聚不高、优质科创平台不多、科技人才吸引不强等问题。对此,市政协委员席璟彤就“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赋能浙中科创走廊融通发展”提出三方面建议,即建设创新资源共享共同体、科创平台共同体、创新人才交流共同体。“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构建更加紧密的科技创新共同体势在必行,要主动对接G60科创走廊各类创新资源,跳出金华发展金华,在推动共建跨区域、跨领域协同创新机制中赢得先机和主动权,借势借智提升我市整体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他表示。

“锚定‘港’‘廊’‘链’主战场,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加大产业链的招引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创新水平是金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市政协委员陈佳芳认为,提高转型升级质态,实现产业层次由低到高,必须抢抓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机遇,加大高质量龙头企业招引力度,锚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信创产业、新能源产业等,面向全球和全国引入产业链链主企业和关键节点企业,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为科创走廊建设建立坚实的基础。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两位政协委员都高度关注浙中科创走廊的引才留才情况,注意到目前金华许多科创平台存在生活配套不完善、交通不便利等问题,难以满足科技型人才对工作和生活的高标准需求。“走廊建设不但需要高层次人才顶天立地,更需要青年人才和草根人才铺天盖地。”席璟彤建议,在每年“金华人才日”组织召开金华市人才大会,表彰优秀创新人才、科研成果等,各科技城也要加快搭建适宜年轻人创业就业的开放交流空间,齐心协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陈佳芳则表示,科创平台建设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支撑,必须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政策向创新活动倾斜、资源向创新主体汇集、人才向创新平台聚集。

抓住核心

聚合力量提档加速

过去一年,浙中科创走廊建设全面起势,在“510”攻坚行动牵引下,重大科创平台体系初步构建。2023年新开工建设重大科创平台项目16个,浙中科创走廊“创新之钥”作用凸显,呈现“6、7、8、9、10”的创新策源效应,集聚全市60%的科技企业、70%的高新技术产业、80%的重点研发项目、90%的高层次人才和100%的省级以上科创平台。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突出金华科技城、义乌科技城核心引领作用,加快建设浙中实验室、“产业光源”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创平台,建成试运行合肥光源金华线站,深化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等“三院一体”模式,打造“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动推进师大创新城、中央创新城、金兰创新城、光电创新城提速建设。

“金华科技城是金华未来发展的关键动力引擎,进一步理顺其建设管理体制迫在眉睫。”市人大代表朱钢国认为,快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需要一个强大的指挥中枢,以更好地统筹土地、资金、能耗指标等要素,高效协调市级相关单位部门和金义新区的工作。他建议,成立金华科技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立管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建、管工作。

市政协委员蒋晨虹也高度关注金华科技城建设,“这是金华全面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链接外部高端资源、引领浙中区域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是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主阵地和主平台,是金华招引高端人才,建设‘科创强市’的重要载体”。

就如何充分激活金华科技城对金华城市科研创新综合实力的带动引领作用,蒋晨虹提出三方面建议。首先,立足园区“科技创新为引擎、龙头企业为引领、上下游企业集聚”的定位,积极培育现代智造产业体系,努力开拓新领域、抢占新赛道,推动我市由中低端制造业向以数实融合为特色的中高端现代产业链集群转变。其次,针对当前金华科技城存在的产业缺特色、平台能级低、配套没跟上的瓶颈,引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高端优质特色项目,优化和出台对口扶持政策,研究制定一批力度更大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优化措施,切实保障科技城运行提档加速。第三,既要重视引进全球高端人才和项目,也要重视培育、扶持本土企业和人才。

紧盯主体

聚焦创新提质增效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是当前科技领域面临的重要命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目前,我市科技型企业数量少,研发能力较弱,且全市研发投入在全省排名靠后。“要让浙中科创走廊创新高地成为高能级科创平台的集聚地、专业化团队的活跃地、高层次人才的首选地。”市人大代表余雅俊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聚焦我市十大重点产业链、十大制造业平台,打造高端人才链赋能产业链的科技人才资源池,并开展人才入企助企活动。二是强化院企抱团发展模式,促进科创平台、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紧密合作。三是制定科创走廊专项政策,给予项目、人才、资金、政策一体化配置,精准化培育。

市人大代表李训根建议,要通过浙中科创走廊建设,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做实做优科研平台,建立健全“企业出题、科研答题”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协同发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家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去。

“加快实施科技创新首位战略,打造区域特色创新平台是建强做实浙中科创走廊的重要举措和主要抓手。”市人大代表郑寨生认为,要全面加强创新资源要素整合。比如,加强浙中实验室与双龙实验室合作,中药材种质创新和高效种植是中医药产业的基础,支持依托双龙实验室建设“浙中实验室种质创新中心”;加强高端创新资源与本地科研团队合作,聚焦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金华市农科院与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和浙江光电子研究院开展战略合作。

“建议省里领衔打造的‘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金华市十个方面‘扬长补短’重点任务和‘港’‘廊’‘链’主战场,都把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重点平台和抓手。”市政协委员徐军山表示,要培优做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助推金华科技创新提质加速。

目前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成效,与杭州、宁波、嘉兴等省内地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对此,徐军山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完善政策激励,合理奖补“输血”,建议考虑再增加孵化器成功融资奖补、企业在孵和毕业后税收奖补、孵化器建设投入奖补和孵化器建设运营评价等级奖补,让孵化器企业增强依靠和底气,更主动地投身孵化器创建和提质工作。二是加强配套支持,关键时期“养血”,对入职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在孵企业的科技人才给予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优惠,在高校、研究机构建立科创、孵化专业课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等。三是注重产业对接,生态赋能“造血”,通过对接活动和实际项目协同,推动综合孵化器向专业孵化器、区域孵化器向产业孵化器转变,用产学研、科产贸的大生态,帮助孵化器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完整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等。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6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