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非遗

非遗专家共话“手艺佛山”

   由佛山市艺术创作院主办的“创艺时光”文艺沙龙第25期在佛山先行书店举行。佛山四位非遗专家与市民互动,以“久远的技艺,不老的风情”为题,讨论佛山人对非遗文化应持怎样的认知。

  “创艺时光”文艺沙龙是佛山市艺术创作院2015年启动的一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在沙龙中,主办方特邀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关宏、佛山市博物馆陈列宣教部主任程宜、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副院长廖雪林、佛山市艺术创作院文化与文艺理论部研究专家刘东,就主持人朱郁文提出的“保护传承传统手工技艺的必要性”“原汁原味传承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传统手艺如何适应当代审美和生活”“政府扶持与市场化的关系如何平衡”等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4位专家一致认为,传统手艺携带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和密码,保护传承不仅必要而且刻不容缓。程宜谈到,曾经辉煌一时的佛山木版年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艺术性以及民俗信仰功能等特点,机器印刷取代手工印刷后,木版年画行业面临不可逆转的景象,“过去上万人从事这一行业,如今佛山只剩一家,的确存在濒危状态。”她认为,延续木版年画赖以生存的民俗信仰,可以让其很好地延续下去,她举例传承人刘钟萍将木版年画的人物做成“考神”“喜神”,从而让年轻人喜爱。

  当主持人提出,非遗原汁原味传承与创新之间是否有矛盾时,有专家认为,非遗传承与创新并举,才能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新理念得以深入。

  谈及传统手艺应适应当代发展时,廖雪林表示,不少海内外设计师将香云纱文化与现代审美结合,在面料及款式等方面创新,有数据统计,2008年后该行业呈爆发性发展,目前淘宝网有9000多家从事香云纱服饰的网店,市场还存在残酷的优胜劣汰现象。同时,刘东也谈到,一件石湾陶塑作品有几十元的普通品到数百万元的原作的差别,其价格差异由工艺水平、市场等综合因素所决定。

  当天有40多名市民聆听了此次艺术沙龙。现场也有市民提问,佛山狮头、佛山彩灯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实用,常出现在政府举办的节日活动中,如何让它们走进我们的生活?对此,关宏谈到,佛山彩灯的土壤很丰富,过去的春节、中秋节,每人提着一盏灯回家,悬挂在家门口,祈福驱邪;当政府、民间能很好地引导这种民俗文化,相信非遗会重新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对此,朱郁文认为,非遗传承下去,关键是要保持其核心不变。一方面要让人们了解传统手艺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真正从内心对其产生兴趣;另一方面要与当下生活连接,融入当代人的审美趣味,这样传统手艺才有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31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