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非遗

多彩非遗让现代生活更美好

   在西宁市中心广场百姓大舞台,青海地方曲艺连番上演;在海南藏族自治州文化传媒中心广场,藏族酒曲、藏族夹棋、回族宴酒曲、蒙古族民歌、西宁贤孝等非遗项目向公众集中展示;在果洛藏族自治州格萨尔广场举办的精彩文艺演出,会集最具代表性的非遗传承人和非遗项目……

  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全省同步展开,生动演绎非遗“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的生动实践,描绘出一幅“多彩非遗让现代生活更美好”的灿烂图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开启了全社会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篇章。
  青海高原幅员辽阔,山川壮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灿烂的古代文明。自古以来这里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是中原汉族文化和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交汇的地区,先民们很早就在这块土地上从事农业、畜牧业生产活动,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构成了青海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遗留下优秀的文化遗产。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非遗工作者、传承人、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一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抢救保护,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基本建立,传承人队伍不断壮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和“青海文化记忆工程”逐步推开,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稳步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丰硕。
  随着非遗保护实践的逐步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非遗是民族的文化印记,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生活方式。非遗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保护与传承是不断融入人们智慧、才艺和创造力的生动实践。
  如今,非遗保护在我省广大群众中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群众参与非遗保护的热情逐步提高,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对非遗保护的投入也在逐步加大,很多非遗文化就在人们身边,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多的人通过非遗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非遗已日渐融入现代生活,显现出多重效应。今后应进一步深化在提高中保护的理念。只有不断提高传承水平,才能增强非遗的表现力和吸引力,维护和拓展非遗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传承行列,实现可持续的非遗保护。要树立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理念。要促进非遗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让非遗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60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