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风雅汇

金海印谭 | 怀想“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苏金海

  文/图 苏金海

 

怀想“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

  35年前,那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对于今天的青年篆刻作者想是久远而陌生,但它在我的身上却留下了特殊的印记,以至成为我一生都难以摆脱的情愫。在那之前和之后虽然也经历了几多展事,但那次不唯是亲历参与,更多的是它作为现代篆刻  艺术活动的核心,至今仍在进行中。

  风驰电掣的高铁列车奔驰在祖国日新月异的辽阔大地上,经过三天严肃、紧张地全国第九届篆刻艺术展评选活动,在回宁的途中,怀一生的篆刻艺术之路,心中回荡着满腔热情,思绪联翩。今昔对比,促使我有义务重新提笔钩勒记录下当时那时代行进中的一页。

  一、 顺应时势 史上首次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新时期文化艺术的逐步恢复发展中,篆刻艺术首先在创作方面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和繁荣,生逢其时的我,有机会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代表”。这种幸运感,有类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对于其时学艺仅十余年的我,幸运的在1983年《书法》杂志主办的全国首届篆刻评比中获一等奖;接着又在1986年获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优秀作品奖。整个篆刻界发展形势至1988年,无论是篆刻爱好者的人数,还是各地篆刻社团数量均达到新的跃升,篆刻艺术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以往的全国书法篆刻综合展,在篆刻艺术成就的展示方面,已显得不相适应,难以满足篆刻界和广大篆刻爱好者对展览的要求。“为了检阅我国当今篆刻艺术水平,交流技艺,促篆_刻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征稿通知”语),1987年底,中国书协在制订新年工作计划时,采纳了篆刻委员会的提议,决定举办全国性篆刻艺术专项展。

  1988年2月10日,在《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等专业媒体公开征稿,1988年5月10日为截稿日期。(图1)

(图1)“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征稿通知

  展览由中国书协江苏和山东分会担纲,展览征稿面向全国篆刻创作爱好者,包括台湾、港澳地区及海外侨胞;篆刻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不仅仅指诗词闲章,姓名印、收藏印、斋馆阁印、肖形印等也均在征稿范围之列。

  二、群策群力 精心筹备

  办展任务下到江苏,时任中国书协江苏分会主席武中奇和副主席陈大羽亲自挂帅,在3月26日的第一次筹备会上武中奇主席提出:书协要集中力量,在全国打响第一炮;打好经济基础,准备搞出版。江苏省书协常务理事会决定由刚成立一年的南京印社组织骨干人员,具体操作“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所有事宜。为展开工作,决定成立展览筹备办公室,由时任书协副秘书长的黄惇负责书协与展览办公室间的工作协调。会后组成的“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办公室”,由南京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王一羽任主任,副秘书长石学鸿负责后勤工作,并由省书协出面到我的工作单位南京市第四中学商借并获批准,筹备开始的两个月中专职参与服务。展览筹备工作在办公室的领导下,积极建立“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展览办公室”账户、与中国书协汇报启用“展览筹备办公室”公章、调配专业会计、印制展览来稿登记表……一切工作,规范而有序的展开。

  展览办公室先后向各省、地、市书协、部队书协,以及全国印社团体发出征稿专函百余封,竭尽全力广泛发动,得到了各地的积极响应闻讯而动。

  4月下旬起,应征稿件陆续到达,展览办公室组织熟悉篆刻艺术的同志迅速投入了紧张而细致的来稿收件整理工作。随着来稿的集中增加,参加登记的人员从开始的4、5人到最多时的20余人。来稿一律分省登记,并将作者的三份稿件逐一编号,又按编号粘贴在A4纸上(不注作者姓名),以便评委评选使用。这期间,书协山东分会安排范正红、燕守谷二人,来宁一起参加筹备工作。(图2)

图2  王一羽先生指导筹备组成员登记篆刻稿件。左起苏金海、卢政新、王一羽、范正红、燕守谷

  为丰富展览的内容,扩大展览效应,由展览办公室创造性地提出附设“古代印章、印谱陈列”,方案一经提出,立刻得到大家的支持,展品征集工作随即同步展开。

  所收大量稿件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既有享誉海内的老一辈篆刻家,如:浙江沙孟海先生请刘江先生协助并寄来印稿、广东秦咢生先生委托黄文宽先生代交参展稿件……;(图3)也有当年印坛崛起的中青年新秀,更不乏初出茅庐而颇具实力的新手。展览征稿同样得到港澳同好的关注,香港邓昌成先生就寄来了一组友声印社的稿件。从中可以看到为使篆刻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印展,成为反映时代篆刻艺术风采的空前大聚会,全国篆刻作者寄托着多大的热忱!

图3  秦咢生先生、沙孟海先生交稿信札

  三、艺术第一 公平公正

  经过三个月的公开征集,来自全国篆刻作者精心创作的2780余件来稿,奠定了成功举办篆刻盛会的坚实基础。

  6月13日至16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主任方去疾、副主任陈大羽领衔,委员潘主兰、黄文宽、金意庵、刘江、徐无闻、邹振亚、韩天衡、王镛等10位篆刻家担任大展评委(蒋维崧、祝遂之二位委员因故请假)。面对经过展览办公室精心整理的2780余件原始来稿,本着艺术效果为第一标准的评选原则,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一视同仁。第一轮评选,评委分为两组,交叉筛选,在反复、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进入第二轮的600余幅作品。第二轮由各评委独立表达意见,以不同的颜色笔在整理作品的纸角画“○”或 “×”符,以表达确定对入选作品的态度,并就具体印章的意见(如错字、水准等)分别标注。第三轮,评委会本着对创作者负责的态度,对前两轮落选的作品再次进行复查,其中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妇女作者作品,在不降低艺术水准的前提下再次提出复核。

  评选既充分议论,又注重个人判断;既强调艺术水准,又注意全面协调,评选始终在认真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最终评选出400余件参展作品,各位评委集体签字确认。

  中国书协江苏分会组织的,以南京印社理事为骨干的展览办公室,在征稿、登记、整理、分类等方面的尽心工作,为评选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受到中国书协领导和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在南京中山大厦评选工作结束后,评委们与工作人员集体合影以为纪念(图4)。整个评选公平、公正。在结束评选后,有工作人员在整理落选作品时,发现有一位中国书协主席团成员的作品也在其中,不禁唏嘘感叹。

图4  1988年"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部分评委与工作人员合影。前排左起:刘江、黄文宽、方去疾、陈大羽、潘主兰、徐无闻;中排左起:燕守谷、苏金海、卢政新、邹振亚、金意庵、王一羽、黄惇、方去疾随员、杨仕荣;后排左起:孙向群、徐畅、权希军、王镛、范正红

图5“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请柬

图6“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人选证书

  四、金秋启幕 盛况空前

  展览办公室在评选工作结束后,认真细致的调查核实,确定入选参展作者为406人(包括港澳台地区),其中女作者12人,少数民族作者14人。并于8月上报中国书协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入选名单,同时确定9月25日“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在南京开幕(原计划在江苏、山东两地先后举行,山东方面后因故取消)。同时,为配合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印坛盛会,由中国书协江苏分会、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十竹斋和南京印社联合举办“历代印章、印谱、印人书画选展”也将同日举行。

  展览前夕,为做好各项工作,展览办公室分解工作性质、明确工作内容,配备人员临时成立了宣传组、接待组、交通组、后勤组各司其职,统一调配。展览的接待工作得到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韩德彩将军的鼎力支持,外地来宁参展作者食宿全免,并安排往返车站接送,展览办公室也为每位入选作者准备了展览纪念徽章和由厂家赞助的篆刻刀具,整个接待工作细致而又暖心,使来到展览现场的篆刻作者感受到应有的尊重。

  9月25日上午,南京江苏省美术馆广场上,“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在南京市中学生铜管乐团(即南京四中管乐团)吹奏的迎宾曲中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入展作者、观展书法篆刻家及各界人士千余人,济济一堂参加了盛大的开幕式。(图7)江苏省美术馆的三层展厅印花烁烁,琳琅满目,置身其间,游弋于篆刻艺术的海洋。由江苏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作品集》同时发行。(图8)

图7  “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开幕式现场

图8   《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作品集书影封面

  开幕当晚,展览办公室组织了一场大型笔会,邀请外地来宁观展名家及江苏省书协理事创作共同挥毫创作,一方面展开艺术交流,一方面用以答谢伯乐电冰箱厂、熊猫电视机厂等赞助单位及感谢空军部队的热情支持。

  展览第二天上午,《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座谈会在来宾下榻的金鹏宾馆会议室召开。会议由中国书协副秘书长权希军主持,陈大羽教授首先就评选工作作了总结性讲话。接着江苏沙曼翁、卫东晨,陕西李滋煊,湖北铸公,上海潘德煕、徐谷甫,四川温原兴,黑龙江哈普都·隽明等纷纷发言,大家畅所欲言,气氛十分活跃。最后,中国书协副主席陆石同志发表简短讲话。他说,这个座谈会开得很好,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会,也是团结的会。展览办得很成功,江苏分会和南京印社的同志们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代表中国书协向他们表示感谢。

  五、珠联璧合 纵览印史

  9月25日下午,由南京印社倡议并牵头联合举办的“历代印章、印谱、印人书画选展”也在南京博物院开幕,展期两个星期。展览汇集了三家文博单位的库藏精品,同时得到了瓦翁、矫毅、王哲言、鲍传铎等几位江南藏家的鼎力相助。名贵印章除秦汉古玺外,尚有六舟刻石、吴煕载六面刻字方章、吴昌硕鸡血石印、张大千“抱蜀子”印等;珍稀印谱有《宣和集古印史》《学山堂印谱》《十竹斋篆草》《削觚庐印存》等;印人书画有赵宧光草书轴、李流芳秋林亭子轴、文彭秋雨草书折扇册页、赵之谦信札册页等精品,近千件展品勾画出千年古玺印章篆刻史,蔚为大观,令人叹服。

  同时开幕的两个展览,使我们从纵与横、古与今等多维度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前一个展览,可以使我们的每个作者或地区进行全国横向的比较,分析各自的风格倾向和地域创作特征;而后一个展览,可使我们作上下几千年印史发展的交流,明晰我国印史的衍进和当今的印风与时代特征。在这古今纵横的交融贯穿中,使每位参展的作者得到一个比较明晰的答案,即我们自己作品在印章艺术发展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这就是展览主办方苦心营造的,引导当代印人积极思考的问题。

  这一命题在35年后的今天,对于我,对于“全国第九届篆刻艺术展”的入选者仍是一个常问常新的问题,或许我和你们一样,将以终生地热情创作来作回答!

  2015年8月21日,“南京印社捐赠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旧作典藏展”在南京图书馆展出。南京印社将保藏的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的全部挂轴400余件,悉数赠予南京图书馆永久珍藏。

  (本文在写作中,学棣杜志强君提供图版文献,特致谢忱!)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07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