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风雅汇

董欣宾:当代画坛我第三

董欣宾 (1939—2002)

  董欣宾先生在世时有个愿望:收集一批老师秦古柳先生佳作,为其出本画集。笔者曾觅得已裱成镜片的扇面两帧,系古柳先生山水、书法各一,便持赠于董,以成全此事。作为回馈,欣宾为我作《铁拐》小品一幅。画中人物铁拐李,身着破旧道袍,蓬头虬髯,巨眼坦腹,怀抱铁杖,席地而坐。款识:“铁拐。杖跛足跛,足涉天地,上可赴九重,下亦动十殿。欣宾。”赠画作画时间,约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铁拐》尺幅不大,只有0.5平方尺,俗称半尺画。我很想为此小品增添一幅诗塘,而后裱成一件双挖的镜片,以扩大现有册页的视觉面积与观赏效果。另外,一幅诗塘一炷香,增添一件高质量的诗塘,对原作的鉴赏与传承亦大有俾益。但欣宾生前看中的书家不多,或者说他生前所看中的书家,在他逝世前后亦相继辞世,此事便拖延下来,少说也拖了二十馀年。

铁拐-董欣宾作

  请人题书不易,于是笔者就在本人有限的藏品里找啊找,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终于找到一件萧娴先生的行书横披。作为《铁拐》的诗塘,其至少有三点吻合之处。

  其一,书家吻合。萧老是欣宾极为欣赏的书家之一。某日,他与友人评述林散之、萧娴二老书艺时,说道:“林老的字看上去非常柔,但骨子里的间架相当结实阳刚,外表阴柔内里阳刚的字就是大家之字;反过来讲,女人的字必须要阳刚,萧老就很了不起,书作根本看不出女人气。”因此,用萧老书法作为欣宾画作诗塘,可以称得上势均力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乐池-萧娴书

  其二,内容吻合。萧老书件内容为行书“乐池”二字,自左至右横向挥写,落款“萧娴”,钤“萧娴”白文名章一方。乐池,《辞源》注释为“神话中的池名”。南朝宋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涉姑繇而环迴,望乐池而顾慕。”而铁拐李则为神话传说中八仙之一,除铁杖之外,葫芦亦为其贴身标配。放翁有句云:“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既然铁拐李“上可赴九重,下亦动十殿”,云云万里,无所不达,那么去过乐池则应顺理成章。神话中人名与神话中池名完美结合,丰富了古代神话中的场景,增添了古代神话内的魅力,进而拓展了当代观众的想象空间。

董欣宾(右)与周和生在南湖天地居

1991年6月25日

  其三,尺寸吻合。董作尺寸为纵21.1厘米,横26.6厘米,萧书尺寸原为纵11.7厘米,横27.1厘米,萧书作为董作的诗塘,纵向尺寸可不动,横向两边空白处则各裁0.25厘米即大功告成。两件已故书画家原本各不相干的遗作,能够以画作与诗塘的特定形式,装裱在一道极为不易。尤其在尺寸的匹配方面,诚可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现在看来,结集在一起的画作与诗塘天衣无缝,天作之合,天造地设,堪为举世无双。

  在笔者所珍藏十馀件欣宾画作之中,《铁拐》虽然尺幅较小,但却是钤印最多的一件人物作品,画面上大大小小计钤有印章六方。其中有枚椭圆形白文长印,印文为“老子天下第三”。出于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习惯,笔者当即询问,第一第二是谁?欣宾答道:“客气的讲:你第一,他(指身旁看客)第二,我第三;不客气讲:当代中国画坛,刘海粟第一,朱屺瞻第二,我第三。”

董欣宾(左)与周和生在南湖天地居

1990年4月22日

  由于疾病的意外发生与生命的过早终结,董欣宾出版秦古柳画集的计划自然未能实现,笔者最初的赠画愿望亦化为泡影。但因此而获得的《铁拐》小品,则帮助笔者读到了神话之外的现实,了解了画家当年的心路历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时隔三十馀年之后,欣宾能否保持“天下第三”,除了倾听其“自说”以外,我们还要多听“众说”;除了参考专家的评述,还要期待历史的结论。但无论怎么说,《铁拐》在不弃不离虔心把玩三十馀载之后,笔者还精心为其配置了一件极为合适的诗塘,使老藏品焕发出崭新面貌,并从中体会到人世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的别样风景。由此可见,文化上的潜心收藏与悉心研究,终将会获得精神上意想不到的丰硕成果。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0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