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首页>地方频道>徐州>要闻

保护历史遗产 推进文化建设

文物普查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文物事业立足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 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进行专题安排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文物工作特别是第四次普查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

3月22日,徐州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研究部署全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在更好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上,扛起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普查工作呈现新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徐州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先后开展了3次文物普查,对文物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 2007年至2011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基本摸清了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家底,有力促进了全市各级文物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为徐州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距今已16年,许多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与外部环境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徐州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的部署下,市文广旅局(市文物局)结合我市实际,广泛动员,统筹各相关部门、文博机构、高等院校、社会组织,凝聚工作合力。

此次普查标准,在年代上将古代文物下限延至清代,1911年以前的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全部纳入普查和认定范围,同时,按照“整体不可移动文物”概念,将更多传统民居建筑群等纳入普查登记范围,有利于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与上一次普查相比,第四次文物普查内容更加丰富,原来的6大类 59 项文物类别细化扩展为 63项,更加明确各项文物的功能属性,并借鉴国际经验,首次明确将文化景观纳入普查对象,进一步丰富扩展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内涵。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各方参与”的方式组织实施,从2023年11月开始,到2026年6月结束。普查成果经批准后,将建立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不可移动文物分布电子地图系统等,充分发挥文物普查成果在服务行业名录认定公布、构建以文物资源为核心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中的基础作用。

守牢文物安全底线

2023年,市文物局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强化文物展示传承、筑牢文物安全底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市文物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考古研究方面,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成立,驮篮花园等9项城建工程考古调查勘探工作通过省专家组验收,狮子山楚王陵入选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花厅遗址、下邳故城遗址入选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项目;博物馆建设中,大力推进淮海经济区博物馆协同发展,徐州汉代精品文物在匈牙利等境外展出受到当地民众关注和好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有力有效,“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馆藏精品展”巡展获好评,“淮塔下的思想课”青少年教育品牌初步打响;文物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铜山区柳泉镇文化和体育站站长许玉德入选全国第五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2023年徐州获批省级文保利用项目12项,争取省级资金855万元。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市文广旅局(市文物局)局长沙波表示,新的一年,徐州文物工作将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落实保护第一的原则,聚力攻坚盘库建档专项行动,大力提升博物馆发展质效,推动考古成果转化,在全面推进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健全工作规则、建强普查队伍、用好技术手段,做到应查尽查、应细尽细、应保尽保,全面廓清文物家底,高质效推进全市文物普查工作走在前列。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1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