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

首页>地方频道>嘉兴>要闻

嘉兴制造业,为何能强势崛起

过去的一年,嘉兴制造业捷报频传:夺得“浙江制造天工鼎”;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排名21位,较上年上升了5位;全市制造业投资完成1041.3亿元,首次站上千亿元大关……

如今,全市共有33个工业大类、近5万家制造业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达2933.6亿元,居全省第三。制造业贡献了全市近一半GDP、创造了近一半税收、提供了近一半就业岗位,已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成为支撑城市发展的中流砥柱。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聚焦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统筹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打造智造创新强市。

着眼长三角、聚合大嘉兴、建强主城区,嘉兴将深耕智造创新,培育新质硬核大产业,深入实施“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大力发展智能光伏、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千亿级新兴产业。

嘉兴制造之路,为何能后来居上、强势崛起?又该怎样面向未来、再攀新高?

竞逐“新赛道”

“摊大饼”“高耗能”“重污染”的传统老路是走不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新路才是正道。

改革开放后,嘉兴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到21世纪初期,形成了化纤、纺织、服装等传统特色产业,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基本盘”。但是,我市大部分传统产业是从低门槛的家庭工业、轻小工业起步,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摆脱粗放、低效的传统老路,焕发传统产业这个“基本盘”的又一春,是摆在嘉兴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对此,嘉兴探索打出“腾笼换鸟+两化改造+亩均论英雄”组合拳,坚持“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理念,从空间、技术、产出三个维度,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新而生、产业结构向高攀登。

“腾笼换鸟”,腾出发展新空间。“腾旧笼”才能“筑新巢”“引俊鸟”,2011年开始,嘉兴从铅蓄电池、电镀、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等六大重点传统行业入手,实施“退低进高”专项行动,腾退低端低效产业。13年来,累计腾退低效用地面积22.2万亩,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了空间保障。

“两化”改造,改出发展加速度。2012年开始,嘉兴从五金机械、化工、印染、造纸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入手,在全省第一批实施“机器换人”行动,在2016年基本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后,持续迭代实施“机器人+”智能化技术改造和数字化、绿色化“两化”改造。目前,全市累计创建世界级“灯塔工厂”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家、绿色工厂38家。

“亩均论英雄”,逼出发展含金量。作为全省试点,嘉兴去年启动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率先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以亩均效益评价为核心,在要素配置上给企业亮“红绿灯”,将原先以“规模”“增幅”论英雄转变为以“亩均效益”论英雄,进而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试点基础上很快在全省推广深化。

聚“链”成“群”

集群化链式发展是现代产业的内在规律和显著特点。如何让色彩斑斓的块状经济在新时代不黯然失色?如何让散装发展的特色产业激活“聚变效应”?

嘉兴给出答案:深入推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化发展,通过聚产业、强平台、抢赛道,走出一条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由低端向高端进发的产业集群化链式发展之路。

“全域一盘棋”,探索从“无序竞争”到“协同共进”转变。嘉兴围绕省“415X”产业集群培育方向,实施产业集群培育行动。2023年,嘉兴“415X”产业集群营收达1.25万亿元,其中网络通信、光伏新能源、新能源汽车3个新兴产业集群产值规模近4000亿元。

“搭建大平台”,探索从“零星分散”到“集聚发展”转变。本世纪初,民营经济高度发展的嘉兴,各类工业园区遍布县、镇,园区大小不一、层级不同,总数多达100多个。2011年开始,嘉兴全面整合各类产业发展平台,形成了以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为工业主平台的布局,以占全市18%的面积贡献了全市70%的规上工业产值和增加值。

“抢占新赛道”,探索从“传统制造”到“智造创新”转变。嘉兴紧盯全球未来产业发展前沿,重点推动半导体、氢能、核药、前沿新材料、柔性电子、航空航天等产业培育发展,打造一批未来产业集聚区。在嘉兴港区航空航天产业园,蓝箭航天的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于去年7月12日成功发射,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填补了我国液体火箭型谱的空白。

此外,嘉兴还坚持以培优扶强为关键,以“高原造峰”带动整体跃升,推动先进制造业主体梯队化、雁阵式成长。

“十三五”以来,嘉兴规上工业企业数连续突破5000家、6000家门槛,涌现出一批产值营收超十亿元、超百亿元制造业企业。但放眼长三角,嘉兴的龙头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不够多,企业的数量、规模和实力等在全省均不处于优势地位,亟须选择一条差异化科学发展之路。

嘉兴立足梯度培育企业强主体,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梯次培育机制,瞄准“世界一流”打造领军企业和链主型企业,瞄准“国际先进”培育单项冠军,瞄准“专精特新”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激发产业发展潜力。

由“智”及“质”

当前,“新质生产力”成高质量发展热词。

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产生的是“幂数效应”。“十三五”初期,嘉兴面临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成效不突出、科研平台引领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产业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水平不高等问题,亟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催生新动能新优势。

集中度高、专业化强是浙江“块状经济”的特点和优势,如今,站在新起点上,浙江聚力聚焦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扎实推进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2020年以来,浙江连续4年高规格召开全省制造业大会,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蹄疾步稳。根据规划,到2025年,由4个世界级先进产业群、15个“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和一批高成长性“新星”产业群等构成的“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将基本形成。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区域之间的协调,也需要部门之间的统筹。从“新”出发,嘉兴坚持“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聚焦创新关键要素,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嘉兴立足两链融合强创新,围绕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最大限度释放科技创新的“幂数效应”——建强人才链支撑产业链,开展产业项目“链对链”推介,“一县一品”打造人才项目路演平台;精准引育产业人才,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融通资金链支撑创新链,以产品创新为纽带,积极构建多元化、多渠道科创金融投融资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同产业对接、人才同科技对接、资金同需求对接。截至目前,全市科创企业贷款余额2755.1亿元,科创企业政府性融资担保在保余额59.5亿元。

先进制造业的蝶变跃升非一日可成,嘉兴需蹄疾步稳、久久为功,突出集群式打造、雁阵式培育、引领型发展、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优化“存量”,从“量大”转向“质强”,方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中勇挑大梁、勇当先锋。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1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