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口述历史

用歌声点亮歌声系列之三: 靖江敌后武工队员苏忠武以笔为枪

  1984年,苏忠武从靖江供销社系统离休。这位15岁就参加革命、坚持敌后抗战的武工队员,离休后重习诗文,以笔为枪,记录和创作了大量反映苏中根据地革命斗争的传奇故事。至2013年前后,创作、编著了《竹乡烽火》《竹林烽火》《竹林枪声》《苏中烽火》以及《闪光的足迹》等书籍,历经三十年,创作百万字。

  出生于1927年的苏忠武,1942年加入新四军,成为一名营部的侦察员。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后,担任决死队长、靖西武工队长,并随七纵北上,参加支援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两大战役结束后,担任县驻23军支前工作队长。

  作为一名历史亲历者,离休后的苏忠武以极大的热情口述实录,为靖江革命斗争史贡献了无比宝贵的、自传式的大量史料。1987年8月4日,王必成将军在给中共靖江县委的信中说:《竹林枪声》写得很真实生动,具有深厚的革命感情,是一本很有历史意义的书,虽然写的当年在新四军武工队斗争的经历,反映了某个侧面,但它是一本从本质上反映我们的根据地人民和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在同日本鬼子、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浴血奋战夺取胜利的历史记录。

  苏忠武记忆力惊人、口头表达生动,然而儿时失学少读,要进行革命故事写作谈何容易。在许多战友和同事的帮助下,60岁之后的苏忠武,以惊人的毅力坚持一笔一划描摹历史的画卷。长期在靖江从事领导工作的汪海粟、汪青辰曾联名介绍说:苏忠武同志的革命斗争回忆录《竹林枪声》,以他当年在新四军武工队斗争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可爱的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敌人浴血奋战,夺取胜利的史实。这虽然仅仅是一个侧面,但是是一部充满着血和泪、仇恨和愤怒、勇敢和机智、悲壮和惊险、苦难和胜利的喜悦的历史记录。

  《竹林烽火》成书时由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题词。2022年6月27日,面对党旗红遍弯腰沟口述采集团队的访问,当年任职靖江图书馆馆长的郭寿明,在家中的小院动情地回忆说:苏忠武天天一大早跑到图书馆来,讲的生动得不得了啊,记下来的都是很精彩的故事啊。等他讲完了以后,我就速记,记了一些主要的东西。一般的是,我睡到三点钟起来,就把他讲的东西写成一篇稿子,稿子写好之后第二天一大早就讲给他听,他认可后就再讲。在两人的合作下,由开国中将王必成题签的《竹林枪声》一书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参加了中苏文化出版物交流,广受好评。

  遗憾的是,2017年1月23日,苏忠武不幸病逝。一个十几岁起就提着短枪坚持敌后抗战的武工队员,离开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一个六十岁后执着地讲述靖江革命故事的老人,不得不放下记录历史的大笔。

  2022年6月23日上午,党旗红遍弯腰沟口述采集团队有幸采访了苏忠武妻子黄兰芳。91岁的黄兰芳身材娇小,记忆力也有所衰退,而在20万渡江大军集结靖江之际,她可是法喜乡妇抗会长,在后方组织妇女为渡江大军做军鞋军衣、缝米袋、送烧饼。17岁的青春,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尽情绽放。在抗敌、支前的日子里,1948年,黄兰芳与苏忠武相识相爱。

苏忠武妻子黄兰芳(左)与儿子苏跃清在口述历史采集现场。

  黄兰芳已经记不住父母的名字,讲述也是断断续续的。然而,当采集团队请她唱几首革命传统歌曲的时候,老人恬静的面容生动起来。随着老人的吟唱,《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歌唱祖国》等时代之歌的旋律在耳旁回荡。让人感叹的是,老人的歌唱曲调准确、吐词清晰,虽是轻轻的吟唱,却自有一番深情。

  在口述史采集现场,我们分明感受到:苏忠武撰写的大量红色典籍与黄兰芳动情吟唱的革命传统歌曲,竟然和谐地相遇相融,汇成记忆的河流,凝聚起铭记历史、走向未来的磅礴力量。

 

  黄兰芳口述历史

  为渡江大军做鞋洗衣

91岁的黄兰芳动情讲述。

  我叫黄兰芳,今年91岁了。老家在生祠镇法喜村,我家以前很穷,家里又没有父母,一个人在家,还带了一个兄弟。后来就参加革命,认识了我家老头子,就谈了恋爱,然后在一起。老头子在外面嘛,我也支持他工作。他很坚强的,武工队长、游击队长,还有什么队长啊,他说我做了很多队长。那个时候也很苦。他对我讲啊,我们革命的时候很苦啊,逢岗过岗,逢沟过沟,衣裳湿了,放到草上把衣服晒了半干接着穿。

  我呢就一直做妇女工作,做后勤啊做宣传啊。渡江的时候,我组织妇女做鞋,洗衣服啊,准备粮草啊,供应前线,大军渡江前,到处都是解放军。渡江战役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这边的有的老百姓也害怕啊,就是不知道到底这个大军渡江是否能够胜利,如果说渡江战役不胜利的话,国民党返回来就不得了。所以有的当兵的父母、妻子哭啊,我们就要做宣传工作,渡了江、解放了,大家就享福了,我就是这样宣传的。

竹林人家革命纪念馆

 

2007年4月,“竹林人家”革命纪念馆进行了修缮。这是苏忠武、黄兰芳在纪念馆前合影。

  靖江市生祠镇法喜村卑高圩,是苏忠武的老家。上世纪90年代,适逢老屋改造,苏忠武腾出住房开辟了靖江家庭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馆——“竹林人家”,纪念馆占地150多平方米,收集、展示百余件革命史料,以图片、图书、书稿、书画等形式,留存记忆,昭示后人。纪念馆建成至今28年,已成为靖江市十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2015年8月30日,苏忠武(左二)“竹林人家”革命纪念馆向参观者介绍自己亲历的抗战历史。 李晓果 摄

2016年7月6日,在“七七事变”79周年之际,苏忠武(左三)“竹林人家”革命纪念馆向参观者介绍抗战事迹。 李晓果 摄

  2022年6月23日中午,顶着烈日,在苏忠武儿子苏跃清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法喜村卑高圩,村党总支书记张震正带着村委一帮人帮助清扫纪念馆。门前,镜子般的水田闪闪发光,田埂错落有致,一派田园风光。屋后,是密密的竹林,青翠欲滴。高远的蓝天下,青砖黛瓦的“竹林人家”革命纪念馆宛如一座历史的坐标,收纳和叙述着这片土地的英雄传奇。

  在纪念馆的一面墙上,悬挂着十余幅靖江英烈的画像,附带着简单的介绍。时间的浸蚀以及墙体上的湿气,使原本朴素的画像受潮、模糊,然而,为这片土地而浴血奋战的英雄们依然真实地站在我们面前。续写英雄传奇的苏忠武,为什么在家乡修建起“竹林人家”革命纪念馆?除了永恒的纪念之外,苏忠武一定是想有一个地方能够随时与他并肩战斗的战友进行对话。

  在他的记忆深处,有“播种者”莫珊(曾用名陈明章)亲切地叫他“小网生”;在他的笔下,有根据地军民活捉顽匪朱鼎坤的惊险故事;在他编著的《苏中烽火》书中,更有粟裕撰写的《挺进苏北与黄桥决战》长篇史料。一名从战火中走来的武工队员,坚持30年用笔记载“抗战风云”“解放战歌”,以一座家庭式纪念馆安放报国情怀,让人充满敬意。

军号响,万炮鸣,

长江防线化灰尘。

条条船只斩浪去,

个个英雄赛天神。

红旗直指长江南,

人民欢歌蒋丧魂。

靖江人民支前曲,

永远留给后代人。

  纪念馆的醒目处,悬挂着曾任中共靖江县委书记汪青辰的一幅书法作品——《渡江歌》,这首《七律》由苏忠武所作、汪青辰所书。这是两位历史亲历者共同谱写的时代之歌,象征着无数先辈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2022年6月23日中午,靖江市党史方志办代表、党旗红遍弯腰沟口述历史采集团队、靖江市生祠镇法喜村村委、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老师,在“竹林人家”革命纪念馆合影留念。前排右三为苏跃清。

 

  苏跃清口述历史

  父亲为什么要以笔为枪

  我叫苏跃清,父亲是苏忠武,母亲叫黄兰芳,他们两个都是老革命。为什么取跃清这个名字?据我父亲讲我生于1965年,当时正在搞“四清”运动,所以我就叫跃清,我父亲和母亲希望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小时候,听我父亲讲了好多好多的革命故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父亲讲的夹港战斗,这个战斗受到了华东军区、苏中军区和分区的通令嘉奖,被誉为“创敌后地方武装歼敌正规军之范例”。当时,延安电台、莫斯科电台、《前线报》都播发了战斗胜利的消息。

夹港口战斗示意图。来自《靖江独立团解放战争史略》。

  我父亲是新四军的侦察员。当时,国民党306团在东兴的海坝上造路,他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就去侦查。回来以后,汪青辰(时任中共靖江县委副书记兼靖江独立团政委)和孙滨(时任靖江独立团副团长)就问他了,到底是“土顽”还是“洋顽”?当时把国民党地方部队叫“土顽”,把国民党正规部队叫“洋顽”。我父亲讲是“土顽”,那么就决定就打了。结果准备打了才发现情况不对,对方武器精良,还有炮,是“洋顽”。我父亲这时候也知道把“洋顽”当作“土顽”了,情报弄错了。好在当时靖江独立团的领导觉得我们的兵力还是占优势的,所以还是按照原有的部署去打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夹港战斗。

  1983年,父亲离休后就想把自己亲历的革命故事写下来。文化大革命前,父亲就写过一些,但资料都遗失了。离休后,他集中精力做这件事。他口述,让我们写下来给他看,他和原来的老战友、老领导再沟通,1984年就编了这本书,叫《竹乡烽火》。这本书出了以后,很受欢迎的,好多学校都把这本书作为一个课外书让学生去读,去了解我们靖江的历史。

  在这本书的基础上,父亲又反复修改。王必成将军特地为修改后的书稿题词“一个武工队员的回忆”,给父亲极大的鼓励。《竹林枪声》正式出版后,父亲前前后后又写了6本书,在这期间还写了剧本,准备将《竹林枪声》拍成电影,结果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拍起来。

  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们家老房子拆了,父亲就把它改建为“竹林人家”革命纪念馆。现在纪念馆是靖江市未成年人教育基地。父亲在世的时候,每年的清明还有7月都要到纪念馆向来参观的学生进行讲解。

竹林人家”初建面貌,馆名由靖江县老领导薛先洛题写。图为薛先洛在“竹林人家”革命纪念馆前留影。

  父亲为人低调,对组织要求很低。2015年,他得了食道癌,在医院一直住的是集体病房,直到他去世之前,住得也是5人病房。作为一名党员他对自己要求很严,对我们的要求也很高,甚至要我们从外面骑自行车回来时,见到人要下来推着走、要打招呼。这是个很小的事情,但父亲的点点滴滴影响了我们,也告诉了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

2013年5月,在靖江党史方志档案办公室、靖江市供销合作总社的支持下,88岁的苏忠武编著出版了《闪光的足迹》一书,纪念“竹林烽火”出版三十周年。

 

苏跃清在党旗红遍弯腰沟口述历史采集现场。

  父亲很正直,毅力强。写这个书、创办家庭纪念馆的时候,也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但是他坚持下来了。他经常讲:我们老同志都在,我可以把这些东西资料整理起来。如果我们统统都不在的话,那么什么都没有了,怎么教育别人啊?这些文化的东西,以后是用钱都买不到的。

  父亲已经离开5年了,说老实话,有的时候在梦中还见到他。作为后辈,我们要把他和他战友创造的历史传承下去,把革命先烈的精神传承下去。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21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