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口述历史

这片土地为什么这样红 党旗红遍弯腰沟口述历史活动启程

这片土地为什么这样红

党旗红遍弯腰沟

口述历史与影像记录采集活动拉开帷幕

1948年春,靖江党政军主要领导(自左至右)薛先洛、徐前、张建平、贾剑平、汪青辰、孙滨战斗间隙小憩

  抗战时期的靖江弯腰沟根据地,素有“靖江小延安”的美誉。她是一面信仰的旗帜,象征着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在敌后坚持抗战的英勇成就;她是一片抗战的热土,不仅是新四军东进北上的要冲之地,而且是华中军民抗战的长久的稳定后方;她是一声嘹亮的号角,始终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靖江儿女的浴血奋斗。

  在民族解放的征程中,这片土地为什么这样红?

  靖江弯腰沟

  巩固发展了苏中抗日根据地

1930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在苏中大地诞生。从此,红十四军的播撒的火种在通海、如皋、泰兴等地星火般燎原  图为位于如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 

1940年,新四军取得黄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图为泰兴黄桥战役纪念馆

  1942年的8、9月间,中共靖江县委以及靖江抗日民主政府,成建制地从靖西转移,进驻到靖东长安市的弯腰沟。那时的弯腰沟只是长江边的一个小村落,前临刘家埭,后傍嘉宾圩,村中有一条东西向两里长的弯弯小河。抗战时期,100多户人家在这里沿河而居,渐成村落,当地人称“弯腰沟埭”。而“埭(dài)”,方言中是土坝、镇的意思。

弯腰沟今貌 

弯腰沟航拍 

弯腰沟夕照

  此时的中国,抗战进入最艰难的阶段。自上年年底偷袭美国珍珠港后,骄纵的日军相继攻陷菲律宾、香港、印度尼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中国抗战的陆路海路补给线几乎全被掐断,战时国际援助只能依靠危险的驼峰航线。而在国内,侵华日军疯狂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敌后根据地损失惨重。

  皖南事变后,苏中根据地形势十分危急,黄桥根据地遭敌占领,李长江顽部公开投敌。1941年下半年,汪伪十九师打通靖泰线,分割靖中和靖西,扩大伪化区,缩小我中心区。1942年1月,国民党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北犯靖西地区,靖西地区处于日、伪、顽三股反动势力的包围之中。靖江抗日民主中心东移,不仅有力地粉碎了敌人合围的阴谋,而且与驻在如西的苏中地委、专署、苏中第三军分区机关连成一片,巩固发展了苏中根据地。

  在这片土地上,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成为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

  长安市处于季家市、孤山镇、柏木桥、斜桥、西来庵的中心地带,北拒靖如泰界河,东西有夏仕港、石定港作屏障。利用这一理想条件,中共靖江县委、县政府积极领导军民保卫根据地、建设根据地。特别是淬火成钢的靖江独立团,善打“巧仗”,以出奇制胜而闻名。据《靖江人民革命斗争史》记载,从1943年初,他们在三元桥粉碎敌五路合围,在土桥全歼汪伪三十七师独立团,在福兴庵伏击日伪。三保长安市、智取新丰市、奇袭白衣堂、活捉朱鼎坤,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

  在这片土地上,党组织的建设在枪林弹雨中茁壮成长。

  中共靖江县委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9月,中共靖江独立支部成立;12月,改建为中共靖江特别支部。1928年5月,扩建为中共靖江县委员会,隶属于中共江苏省委。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2月,靖江与江阴合建中共澄靖特别支部;3月,建立中共靖江特别支部。5月,正式成立中共靖江县委员会。1938年8月,中共苏北特委成立。为尽快开展沿江地区工作,1940年2月,中共靖江县委工作委员会应运而生。8月,工委改为县委,并以“新四军靖江战地服务团”的名义对外办公,随后,各区区委相继成立。至1942年下半年,靖江党员近300人。

  弯腰沟初期,根据地委加强党的建设的指示,中共靖江县委在群众运动中、在对敌斗争中、在“双减”运动中,注重从贫雇农和进步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全县党员数达1000多人,根据地乡镇都有党支部,大部分村有党小组或党员,边沿区、敌占区也建起了党的组织。1942年,全党兴起整风运动。经过整风运动,弯腰沟根据地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得到空前加强。尤其是1944年冬,中共靖江县委召开组织工作会议,先后举办三期党训班,每期100人左右,一批领导骨干得到培训。1944年,全县党员发展到3000人。

  在这片土地上,党的抗日民主政权在抗敌斗顽过程中得到改造。

  1943年6月,苏中区党委发布《关于建立党对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积极改造政权的决定》。苏中行署公布《苏中区乡镇政府组织法》和《苏中区乡镇政府选举法》。中共靖江县委及时作出“改造旧政权、实行新乡制”的决定,并于1943年8月,在长安区安武乡率先试点,用“豆子选举”法选出了安武乡新乡长。至1944年7月,全县105个乡(镇),改造建立民主乡的就有53个,半正规改造的9个,人事改造的27个,从根本上摧毁了国民党的乡保制度,把基层政权真正地掌握在群众手里。

  在这片土地上,党领导的抗日统战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1943年10月16日,靖江县参政会在弯腰沟举行首届会议。与会参政员和代表达120人,苏中三专署专员朱克靖到会讲话。参政会不仅监督民主政府工作,而且能够自我监督。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集合到党所领导的统一抗战的旗帜下。在改编杂牌武装、争取大刀会、开展“帮会”工作、分化瓦解日伪军警等方面,根据地统战工作、联络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这片土地上,党领导的减租减息运动极大地释放了农民抗战的积极性。

  1940年秋,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派出民运工作队和服务团,来靖江帮助开展让租让息工作。1941年春,苏中区党委决定把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摆在农村工作的首位。1943年3月,中共靖江县委决定,把全面开展“双减”作为反“清乡”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干部下乡,发动群众。在长安区安武乡,针对某些顽固地主“明减暗不减”的行为,工作组以说理斗争大会、参政委员座谈等形式,以点带面,深入推动“双减”运动。在此基础上,1943年11月15日、16日,全县农民代表大会在靖东召开,靖江县农民抗敌协会成立。

  在这片土地上,党领导的根据地生产运动始终秉承着为民的初心。

  日伪“扫荡”和“清乡”,使根据地群众家园被毁、食不果腹。加上1942年农业歉收,1943年的春荒严重。靖江县委县政府一方面积极带领群众生产自救,一方面号召全县干部节衣缩食,赈济灾民。同时,各区队和民兵实行劳武结合,县区机关垦荒种植。1942年5月,根据苏中区《合作社组织暂行办法》,靖江各地掀起办社热潮,至1944年秋,在根据地的7个区16个乡,办起7种类型的22个合作社。仅安武乡的养鱼合作社,就集资57250元,放鱼14500尾。

  1943年秋收后,根据长安等区农民的要求,靖江县成立疏浚河港委员会,拨出部分资金,动员5000余人,对长安区内的塌港、横港、竖心港进行疏浚。经过两个多月的施工,解决了7个乡6万多亩农田的灌溉与排涝问题。

  弯腰沟时期的根据地建设,在文化教育、青年和妇女工作等方面同样是热气腾腾。在弯腰沟,靖江师范和弘毅中学合并为靖江县立乡村师范。1944年后改名为靖江中学。从创建到解放战争,共有500多名热血青年从这里出发奔向一线。在弯腰沟,以识字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冬学”,让群众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了文化;而常年民校、区学委员会,闲时多学,忙时少学,战时停学,培养了一批基层干部。在弯腰沟,1943年5月成立的青年解放团靖江支团,与各区分团联合举办了靖江、如西、泰县、泰兴四县青年学生夏令营,成为战斗的青春中最难忘的记忆。在弯腰沟,妇抗会活动频繁,对敌斗争、拥军爱民、生产自救、保障后勤,以及开展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方面,发挥出色。

  记录弯腰沟

  传承弘扬的是一种精神

1945年12月 31日,敌四十九军七十九师渡江北犯,于八圩港口登陆。中共靖江县委得悉后,紧急部署县公安局警卫队维持城内秩序。县委、县政府机关人员迅速转移  县独立团沿八圩港两侧向南阻敌

  1945年8月21日到26日,在中共靖江县委的领导下,3000军民攻打靖江县城,靖江成为日本投降后苏中第一个收复的县城。这年的8月,县委县政府迁至靖城办公。

  从靖江抗日民主政权移驻弯腰沟的1942年,到抚今追昔的2022年,已整整80年。为进一步挖掘整理弯腰沟红色文化,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根据中共靖江市委领导的要求,在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军人退役事务管理局、市老干部局等单位的支持下,靖江党史方志办公室在2022年春主办启动“党旗红遍弯腰沟”口述历史与影像记录采集活动。活动由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与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联合采集团队执行,江苏华靖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予以全程经费支持。

  党旗红遍弯腰沟口述历史与影像记录采集项目,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靖江季市安武村弯腰沟民主政权建设为主要内容,挖掘整理、宣传弘扬中共靖江县委领导下的各个革命斗争阶段的历史传统和革命精神,以史鉴往,面向未来。

  绿水青山人未老。2022年春节前后,采集团队在靖江采访了当年曾在靖江、在弯腰沟从事革命工作的六位老人。

刘高林,1923年出生,曾在弯腰沟一带从事革命活动,解放前系靖江县公安局短枪队队员,建国后曾任中共土桥乡委员会副书记 

郭保才,1929年出生,曾在弯腰沟一带从事革命活动,解放前任靖江独立团干部,后由部队转至靖江市委党校退休 

臧翔坤,1929年出生,曾在弯腰沟一带从事革命活动,原为靖江独立团警卫员,后任新四军17旅51团文化教员、副指导员。先后参加盐城保卫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建国后转至靖江裕纶纱厂退休 

商培生,1929年出生,曾在弯腰沟中共靖江县委机关工作,后从靖江煤球厂退休 

秦恒荣,1929年出生,曾在弯腰沟上学,参加过革命斗争,建国后任教于城南中学至退休 

虞桂英,1929年出生,曾在弯腰沟一带从事革命活动,建国后长期在靖江卫生局工作

  2022年5月,采集团队在南京、扬州、泰州采访了曾经在弯腰沟工作的革命前辈的后代。他们是:

  毛以慰,父亲毛翰西、祖父毛开泰、堂祖父毛开阳,曾在弯腰沟一带参加革命活动。其家曾经是靖江独立团、长安区区政府首脑机关驻地。

  刘汉文,父亲刘联芳曾任中共靖江县委长安区区委书记,后至扬州种子公司退休。

  刘劲松、刘扬麦,父亲刘少卿曾任靖江县长安市安武乡第一任民主选举乡长。后两度到高邮工作,曾任高邮革委会主任。退休前为中共扬州市委常委、人武部部长。

  高虹、高霓,父亲高满洲曾任靖江县公安局短枪队队员,曾在弯腰沟一带参加革命活动。后在靖江县公安局退休。

97岁的刘建和,早年在弯腰沟从事革命工作

  让我们颇感欣慰的是,2022年6月11日下午,我们在常州采访到当年在靖江弯腰沟曾任乡儿童团团长、农委主任、文工团团长的刘建和。老人1927年出生,虽是97岁高龄,回忆过往思路清晰,至今仍保存着1949年10月出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报》和一只绿色的手榴弹木箱。

  通过历史亲历者、见证者的亲口讲述,我们更能身临其境地触摸到历史风云,感受到往日余温。那些透着半个多世纪光影的家庭照片,那些父辈们抛头颅洒热血赢得的证书奖章,那些父辈们在晚年一笔一划刻下的回忆文字,在口述历史与影像记录的瞬间顿时生动起来。八十年前的烽烟,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几代人默默的传承,就这样逼真地闪现在采集者眼前。历史的长河与现实的土地,如此这般紧密地交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知今鉴往的真谛。

  因此,本口述历史采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曾经在弯腰栉风沐雨、沟叱咤风云的革命前辈的事迹整理,以及他们后辈的亲口讲述。在新四军挥师东进、北上抗战的行列中,在新四军逐鹿苏中、饮马长江的抗争中,杨源时、汪青辰、祝惟干、刘万里、陈宗宝、吴立批等一批革命前辈穿越枪林弹雨,毛成、高金余、张立祥、钱善生等一批平民英雄冲向虎窝狼阵。无论是壮大队伍,还是武装斗争;无论是发展党员,还是人才培训;无论是减租减息,还是兴修水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靖江弯腰沟就是一段红色的传奇。

  情系弯腰沟

  再现“东线第一帆”的时代风貌

靖江——东线第一帆

  1942年11月22日,著名爱国人士邹韬奋经靖江来到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第二天,在苏中第三军分区进行了演讲。1943年2月中旬,在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考察了3个多月的邹韬奋返回上海治病,临行前,他包含深情地说:“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是全国最理想的地方。我所憧憬的民主自由,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实现了。等我病好了,立刻就回来!”在上海治病期间,他回忆这一段经历时说:“此次在敌后视察研究,目击人民的伟大斗争,使我更看到新中国光明的未来。”他在给华中局写的信上,要求再赴苏北,说:“我死也要死在抗日民主根据地。”

  特别让主办单位感谢的是,一直关心家乡建设的原南京军区政治委员方祖岐上将,欣然应邀为本活动题词。在《寄语弯腰沟》一文中,将军深情地写到:

  “弯腰沟在靖江人民心目中,就像井冈山、瑞金、延安、西柏坡一样,是个值得骄傲、值得怀念、值得追寻的革命胜地。

  弯腰沟只是一个很小的村埭,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那个难忘的年代,却是我们党领导靖江人民艰难奋战、走向胜利的红色根据地。在这里曾经演绎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们想起来就辛酸、难忘、振奋!

  我是靖江籍的一个老兵,曾有机会接触过叶飞、张藩、段焕竞、万海峰等革命前辈,他们虽然都不是靖江人,但都在靖江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抗击过日寇,消灭过蒋匪军,在靖江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值得我们尊敬和思念!”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常浩如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常浩如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新四军研究会首任会长叶飞,就是当时新四军一师以及苏中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长期在靖江等地从事革命工作。靖江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早在1928年春就成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大革命时期,如皋、泰县等地发生“如泰大暴动”,在此基础上成立的红十四军曾经在如西靖东等地区踊跃斗争,这是江苏党史上光辉的一笔。到了抗战时期,“黄桥一战定大局”,黄桥战役“军政双收”,赢得了民心。泰县、泰兴、靖江、如西等地成为华中根据地最为稳固的根据地和我党我军长久的立足之地。解放战争时期,在这片热土上,我们不断地取得胜利。特别是渡江战役,渡江大军东集团军出发地就在靖江,饱受战火的靖江人民踊跃支前,靖江无愧于“东线第一帆”的美名。

  本口述历史采集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老靖江县委县政府在弯腰沟的革命斗争为中心,回溯到当年我党建立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时期,并延伸至如西、靖东的土地革命时期。与靖江比邻的如皋,曾经诞生一支中央红军——红十四军,虽然仅存在了八个月,但斗争的影响却辐射到长江以北众多地区。尤其是“火烧长安市”,斗争的火炬从没有熄灭。抗战之后的靖江,无论是比邻的泰兴白马庙中国人民海军的诞生,还是渡江战役炮火中的“东线第一帆”,始终践行着“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船摇出来的”的神圣使命。

  虽然当年的靖江独立团在安武乡嘉宾圩建的手榴弹厂、在石榴乡关圣殿建的枪械修造厂、在唐家埭建的军服厂、在长埭后杨家祠堂建的地雷厂,已经随着抗战的烽火硝烟远去,但弯腰沟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的歌声,仿佛穿云而来,依然那么嘹亮。

  如今的弯腰沟,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基地。2019年,靖江孤山烈士陵园整体搬迁到弯腰沟。2020年,以老靖江县委县政府所在地为核心的弯腰沟红色文化旅游基地一期工程顺利建成。革命烈士纪念瞻仰区、革命旧址区、国防教育区和综合服务区,配套建设田园观光区等正在加速推进。

  晨曦中的孤山依江而立,见证靖江新时期的巨变

  长江奔腾,人间巨变。孤山耸立,沧海桑田。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拥江向海、依江而兴的靖江,谋在实处,干在实处,成在实处,正朝着“跻身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市”的目标昂首阔步、不懈奋斗。

  2021年6月18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靖江市委书记张长平在走访老党员活动中指出,老党员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是党的宝贵财富。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好老一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切实增强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立足个人本职工作,守初心、担使命,不懈怠、勇奋进,为高扬现代化建设“东线第一帆”,开启“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靖江新征程作出新贡献。

2022年6月21日,采集团队在弯腰沟采访

  为做好“党旗红遍弯腰沟”项目,采集团队将运用口述历史和影像纪录的方式,广泛地对弯腰沟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搜集、整理,以微信公众号、图书出版、短视频传播等融媒体手段,宣传和传承弯腰沟红色文化。

  热诚欢迎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曾经在弯腰沟工作、曾经在靖江进行革命斗争的老同志以及家属提供采访线索,特别欢迎党史工作者、新四军军史专家、根据地研究学者以历史的亲历者、知情者、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本项目。主办单位靖江党史方志办公室互动热线为:0523——89183919。

  弯腰沟畔,红旗正艳。

  丰碑作证,以史明鉴。

 

  2022年6月28日

  党旗红遍弯腰沟

  口述历史与影像记录采集团队

 

主办单位:靖江市党史方志办公室

江苏华靖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采集单位: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

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联合采集团队

参与单位:南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66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