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口述历史

赵峰口述历史:枣庄机床 以铮铮铁骨锻造辉煌

  枣庄工业发展六十年

 

  赵峰,1967年出生,1986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党的十八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枣庄学院教授,山东鲁南机床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曾荣获枣庄市技术能手、山东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十佳能手、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机械工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优秀个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访谈背景】

  枣庄有机床厂752家,从事机床行业的有五六万人,规模和产值占枣庄工业经济的30%以上。在全国中小机床产量上,枣庄机床占了80%。放眼枣庄滕州,以鲁南机床为龙头的“中国中小机床之都”熠熠生辉,枣庄机床正以优质制造、数字赋能,锻造着制造业的铮铮铁骨,践行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光荣与梦想。

  赵峰一家三代都在鲁南机床厂工作。他从一个会画图的工人成为一个会开机床的工程师,从一个会修机床的技术权威成为一个跨研发、制造、维修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一个全国机械行业的杰出代表。他成长的历程,浓缩了鲁南机床近半个世纪不平凡的历史。

  更可贵的是,他还把制造业的希望留给未来,为机床产业培养山东省首席技师4人、山东省机械行业首席技师2人、枣庄市首席技师6人、高级技师101人、技师144人。

  机床厂长大的孩子爱上机床

  维修进口设备,一举成名

 

  【口述内容】

  赵峰:我出生在滕州,小时候随着父亲一起去烟台。之后父亲又回到滕州,进入了当时的鲁南机床厂。我是在鲁机厂长大的,后来进技校学习。1986年毕业之后,因为对机床厂和枣庄工业的这种向往和憧憬,选择了和父亲一样的单位,到机床厂当一名维修工。当时自以为在学校学到了一些东西,到了厂里以后才感觉学得太少了,许多东西都需要重新再来,所以我利用三年时间自学了计算机,又学了一些数控机床的知识。

  上世纪90年代,制造业加工水平需要提升,鲁南机床厂更新设备,所以选派一些技术好的人员到国外参加数控机床方面的培训,我被选中,感到很幸运,说明我平时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厂领导和工人师傅的认可。

  我去的是保加利亚,他们当时有一个专门研究数控机床的技术基地,还是很先进的。在国外,我没有心思去欣赏异国他乡的风光,就是专心致志地去研究自己的技术,不断地跟一些工程师、专家进行深度交流以获取第一手的知识。

  在国外学习,困难还是挺多的。首先是语言上的困难,我们又不懂保加利亚语,和他们交流起来,就是手势加英文,本来很简单的问题要沟通好几次,这就是非常大的一个障碍。后来我们请了一个翻译,翻译也是专家,情况就好很多。在保加利亚学习的时候,我坚持做笔记,记了一个很厚的笔记本,在维修机床方面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遇到困难的时候,我经常去翻笔记。想要去攻克一些问题、攻克一些技术的话,没有这些基础的保障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同事也说你这个东西从哪来的,我觉得经验是在平时工作中一点一滴地积累下来的。

  在保加利亚学习完之后,我们从保加利亚引进了两台价值300万元的卧式加工中心设备。机器到厂后,在安装调试过程中,数控系统却出现了故障。当时,负责安装调试的外国专家们查遍了整个系统都没能排除故障,后来又从北京、天津等地调来他们在华的专家,仍未能找到解决的办法。马上到了安装期限,外国专家很无奈。我因为出国学习技术和外国专家建立了一定的友谊,他们对我也不隐瞒,直接告诉我机床的数控系统有问题。我看他们比较着急的样子就提出来说,看看我能不能帮助解决。外国专家也是比较怀疑,也不相信我能解决什么问题。用我们的话来说,他们可能就是想死马当活马医。

  接过任务后,我反复阅读说明书和图纸,抓住问题的关键环节,用筛选法、模糊逻辑判断法,分块查询,反复排除,终于在密如发丝的线路中,发现一个像棋子般大小的电气元件断裂没有信号输出。毛病找到了,故障很快被排除。大家非常高兴,那些外国专家就抛出手中的扳子欢呼起来。有一个专家顾不上摘掉沾满油渍的手套跟我紧紧拥抱,还希望能够到我家去做客,因为他有点好奇,想看看这个年轻小伙子的家庭情况。

  经有关部门同意,我邀请他到我家做客。我后来才知道他到我家做客的目的是想邀请我到国外工作。因为他知道我能帮他解决问题,他们的设备在中国还很多。虽然我没有接受他的邀请,但和他成了朋友,他把技术专长、维修方法都毫无保留教给了我,之后在数控机床技术方面,我也得到了他的一些帮助,收获很大。

1990年赵峰(左一)和外国友人在厂房

  历史现场

  1986年6月,从技校毕业的赵峰怀着满腔的工作热情走进了鲁南机床厂的大门。没过多久,发生在厂里的一件事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1987年,厂里一台德国数控镗铣加工中心出现了故障,国内修不了,只有花每小时2000元的费用请德国专家过来维修。一次维修就被外国人拿走2万多人民币,那时,机床厂工人辛辛苦苦干一年还领不到500元。赵峰十分心疼,并试着向专家请教维修方法。外国专家耸耸肩,不屑一顾,意思就是说“无可奉告,就算告诉你,你也不懂”。

  这件事深深刺痛了年轻的赵峰,强烈的责任感使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先进的维修技术。从此,赵峰一门心思钻研机床。他自己到市场上买来一些电子元件,动手做试验,来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使一些无法理解的问题迎刃而解。有时为了一条理论,常常苦学到深夜,忘记吃饭和睡觉,家人一觉醒来,发现他还在学习,便劝他休息,他说:“还有一点就完,你们睡吧。”谁知这一干就会天色大亮。他虚心请教,向20多名师傅学习,博采众长,很快成为调试、操作、维修机床的一把好手,博得了全厂“技术能手”的美名。

  苦战四十五天

  解决导轨磨床电器控制问题

  成功研制第六代油泵油嘴微孔专用机床

  

  【口述内容】

  赵峰:我的第一个技术创新是对德国导轨磨床的改造。这个德国导轨磨床当时在国际上是很先进的,但是到了国内就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常常是干半天休半天,生产效率非常低。通过仔细检查,我发现德国导轨磨床电器控制用的是东德生产的一个大型的PC可编程控制器,问题可能就出在PC可编程控制器上。但要想改造却很难。凭着一股倔劲,白天在现场研究设备接口,晚上伏案画图,每天都干到深夜。为赶工期,我连续半个月没回家,困了就在桌子上打个盹,醒了就用湿毛巾擦把脸。在设备上爬上爬下累得脚下发软,一次一不小心从设备上踏空摔了下来,胳膊和腿摔得鲜血直流。经过45天的苦战,我们提前完成了导轨磨床技术改造,并一次试车成功。

  改造中,我发明了一种叫键扫式的操作站控制技术,解决了机床热稳定差的故障,并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先进的导轨磨床电气控制系统。此举为我们公司节约了61万元资金,救活了价值400万元的进口设备,而且彻底解决了这种机床“水土不服”的毛病。更重要的是,这些设备属于当时机床制造企业成批引进的设备,全国曾在“九五”技改期间引进一大批,而且都有相同的故障,大部分企业的设备因此早就“趴窝”了,我们的这一技术创新,在这些企业内得到了推广,惠及了兄弟厂家。后来,该技术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等四单位联合评为“山东省十佳”创新成果奖,被全国总工会和中国工业联合会评为优秀成果奖。

  2005年,为解决汽车喷油嘴污染排放问题,公司把研制第六代油泵油嘴微孔专用机床的任务交给了我。当时的大卡车或者中巴车污染大,国内有一种技术叫高压供油技术,卡车里面电火花喷油嘴需要缩小口径,由原来的0.25毫米要缩小到0.15毫米,别看就减少了这么一点,但是要彻底地更换加工工艺,包括设备都要进行更换,之前用机械钻来打喷孔是完全不能使用的。微小孔和深孔钻削一直是极具挑战性的加工难题,在国内机械加工领域中处于空白。

  刚接手这个项目,残酷的现实就给我当头一棒。这种设备主要用于加工特殊材料,之前国内没有厂家能够生产出电火花加工单元,而国外厂家拥有技术优势,一个小小的加工单元开价40万元。我们想让这家公司共享技术,可任由怎么做工作,对方就是不愿意。既然不给,我们就自己搞!我买来了技术书籍、订阅了专业刊物,拼命学习,并深入车间试验、改进。记得期间我曾发高烧40度、得了急性肠胃炎,都没有退下来。花了3个月,我和同事研制出了技术领先世界的电火花加工单元,成本只有几千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召开产品发布会时,国内的一些厂家都说我们创造了奇迹,因为有厂家在俄罗斯请了30个专家研究电火花喷油嘴,研究了3年,投入的资金达到2000多万元,都没有成功,结果我们中国人自己研发获得了成功。后来,有厂家一次性购买了20台我们的这种产品,创造了2个亿的产值,我们感到非常的骄傲,因为我们为企业创造了丰厚的利润。这可以说是我成就感最大的一个发明。

  这些年我做出了一些成绩,厂里面有些人就说了,我是鲁机的徐志超、鲁机的高凤林。其实,徐志超和高凤林是我的偶像,我应该向他们学习,他们也是技术工人出身,解决了许多大问题,在国内非常有名。特别是徐志超,是我久仰的一位专家。我以他们的事迹为榜样,然后按照他们的一些办法和思路来解决我们工作中的问题,通过这种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我曾有很多次机会可以离开鲁机厂,包括我之前说的保加利亚的专家想聘请我,当时有很多这种外聘的机会,我都拒绝了。1993年,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国家公务员招聘考试,考上了滕州监狱的狱警。当时可以走也可以不走,因为我对企业有一定的感情,再加上领导一再挽留,我还是留在了鲁机厂。后来其他一些企业知道我的名气之后也拿高薪来挖我,我也没去。那个时候南方的许多企业来北方挖人才,原来我们的工资只有1000多块钱,南方的企业就用月薪1万元来聘请你,这确实是非常大的诱惑,说实话内心十分挣扎。但是我还是想留在家乡,毕竟我的父母就在这个企业,家庭就在这个企业,所以我还是想为这个企业做出努力和奉献。

  

赵峰父亲

赵峰母亲(前排右二)

  历史现场

  2004年2月,鲁南机床有限公司新进的瑞士高精密磨齿机出了故障。经查,故障出在一个激励模块上,更换香烟盒一样大小的模块要花3000美元,折合人民币2万多,且需要一个月才能运来。凭着节约创效的主人翁精神,赵峰硬是在12平方厘米电路板的正反两面,查找小得像芝麻粒一样的200多个焊点,仔细观察各种不足5毫米长、密密麻麻排列着的电子元件。虽然有着较扎实的电气基础,但几乎每个点、每条线都要用万用表测试,通常量十几个元件才能试通一条路径。通过认真地模拟勾画,分辨细如发丝的线路,再一笔笔地绘制成图,他连续干了几个小时,直到把故障排除。

  多年来,赵峰运用自创的“模糊逻辑维修法”解决了英国雷尼绍测量机、美国光动激光干涉仪、德国龙门导轨磨床等设备的几十项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他解开了RZ-500瑞士磨齿机伺服模块技术秘密,为企业节约大量的维修资金;通过对保加利亚加工中心光栅测量系统的改造,使该机床加工主轴箱精度达到0.005毫米。

  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赵峰一直钟爱着自己的岗位。他放弃了成为国家公务员的机会,婉拒了一个个外地、外资企业的高薪聘请,而是选择在鲁南机床公司当一名普通劳动者。

  智能制造事关国家命脉

  坦言要为枣庄高端制造业培养人才

  【口述内容】

  赵峰:鲁机厂的发展是靠老一辈“鲁机人”打拼出来的,他们顽强拼搏,创新改革,凝聚成鲜明的“鲁机精神”,这是几代人形成的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我对鲁机厂的感情很深,父亲的言传身教也感染了我,就是对这个企业的热爱,真的是以厂为家。不论是我父亲那一代,还是我这一代,现在我的子女也在鲁南机床有限公司工作,就是说一家三代人都在这。

  枣庄这片沃土,蓬勃发展的工业,需要人才,需要人去拼搏。如果大家都为了自己的利益,丢弃技术这方面的一些东西,会感觉到非常遗憾。我当时如果离开“鲁机”,一时可能有些利益,后期的发展有可能受到很大的影响。现在,我能为咱们本地企业做出一些贡献,解决企业方面技术难题,为本地的制造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技术,我感觉到非常有成就感。

  比如说,以鲁南机床厂为龙头,咱们创建了全国中小机床制造之都。枣庄生产的机床占全国中小机床80%的产量,占有率非常高,从东北三省一直到南方的广州,许多城市的机床市场都有滕州机床的销售点。枣庄从事机床行业人员也达到了五六万人,厂家多达752家,规模和产量在枣庄市的产业贡献率方面也达到了30%以上,这让人骄傲和自豪。

  机械这个行业包括机床,工作确实比较辛苦,而且投入资金较大,成本比较高,利润比较低,所以现在年轻人不乐意去做。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想走进互联网、金融这些行业,愿意做实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咱们在机床装配加工,包括技术维修方面的人员十分匮乏,有一定的危机,所以我有个想法就是能够走进校园,培养咱们新一代的学生,或者是组建团队,把自己所学的一些知识传授给他们,为枣庄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培养一些人才。

  制造业是咱们国家的命脉,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所以我呼吁从国家层面上,从政府层面上,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大力发展制造业,培养制造业人才。同时要提高制造业工人的地位,不光是待遇,社会地位也要提高,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去参与到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

  我国当前提出了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也就是说制造业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保障层面。现在大家都知道人工智能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特别是在国防、军事、航空、航天这些的应用非常之多。如果能将人工智能运用到咱们的机床行业或者机械行业,就可以上升为智能制造。智能制造会增强咱们的国防力量,支撑咱们的高端制造业的水平,不会被国外拉得很远。如果现在不提,将来再提,恐怕就跟不上整个国际社会发展的步调了,就会落伍。所以我觉得“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非常及时,我们应该大力去发展、去落实,努力去攻克这方面的一些技术难题,为智能制造做贡献。

  现在随着咱们国家工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咱们的制造水平越来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有一些机床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然而在一些基础方面和配套方面还落后于国外。机床工业不仅仅只涉及到机床生产厂家,还需要许多配套的厂家,这些厂家要联合进行攻关,解决一些共性问题,才能使整个产业的技术得到提高。

  今年以来,枣庄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我觉得这个战略确实符合咱们枣庄目前的发展需要。对一个国家来说,强不强大体现在工业的发展上。只有工业发展起来后,社会价值才能得到快速增加,社会财富才能积累。所以人民的腰包鼓不鼓,人民生活水平高不高,重点看工业。工业兴国家兴,工业强国家强,这是一个明显的标志。在我理解,农业生产是第一大产业,是咱们生活衣食出行的保障。那么工业的兴起就是国富民强的保障。所以枣庄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动员令,确实让我们欢欣鼓舞。

历史现场

  2012年,赵峰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2020年,赵峰又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那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会的第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山东代表团,他和蔼地和我们一起拍照,握手交流,而且我还向总书记汇报说,我是来自于枣庄,铁道游击队的故乡,他说很好。我能够见到总书记,能够向他汇报,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从总书记的眼光里也看得出他对我们代表工作的肯定。”会议期间,赵峰认真审议各项决议议案,他关于提高制造业工人地位的提案也得到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赵峰说:“我很荣幸能够把我们制造业工人的呼声,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出来,共同为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出一份力。”

  “机床行业是一个需要长跑的行业,要远离抱怨和浮躁,在寂寞中坚持做细致的工作。”访谈中,赵峰吐露的心声真切感人:“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落实党的宗旨最好的方式就是立足岗位,把工作当作事业。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鲁南机床能够振兴,机床行业能够真正成为地方经济的脊梁,我要为之奋斗下去!”

  采集时间:2021年9月15日

  采访地点:山东鲁南机床有限公司

  采 集 人:中共枣庄市委党史研究院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318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