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口述历史

李守义口述历史:县域经济的发展 在人不在物

  【人物介绍】

  李守义,中共党员,1951年出生,枣庄市峄城区人。1975年参加工作,曾任峄城区金陵寺公社党委书记、阴平镇党委书记、峄城镇党委书记,峄城区副区长、党组成员,滕州市委常委、滕州市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枣庄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乡镇企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台儿庄区委副书记、区长,台儿庄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枣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枣庄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兼),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2006年,枣庄市委市政府在新城会展中心召开国际招商洽谈会;时任枣庄市委书记刘玉祥同志(中)参会,左为枣庄市原副市长李守义

  【访谈背景】

  1994年,李守义到枣庄市台儿庄区任职。彼时,台儿庄区是山东省有名的贫困县,区域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薄弱,一个区接近30万人,财政收入才6000万元。李守义担任台儿庄区委书记后,为了抓好工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区委研究决定四大班子(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一台戏齐心协力抓经济,团结实干,拼搏奉献,形成了想发展、议发展、抓发展,方方面面支持和维护发展的好局面。同时做到四个到位,即:一是鼓励促进发展的政策到位,二是治理三乱、保护环境、服务发展措施到位,三是责任目标落实到位,四是年终考核奖惩兑现到位。迅速在全区掀起了比学赶超的发展新局面。面对访谈,李守义说:一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在人不在物,在上级不在下级。只要做到吃透上情,了解下情,掌握好实情,制订好科学的发展规划,就能推动和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落后更要跑步走

  纵向跑,横向跑,都是为了发展

  【口述内容】

  李守义:我家在老峄县,也就是枣庄市的前身。我家是农村的,家庭人口多,生活比较困难。我上小学时,一到四年级没坐过板凳,都是坐在一块石头上。1963年考上初中,由于生活困难,中途退学了。直到1969年又上了初中,1974年高中毕业。

  1974年,李守义从枣庄市峄城区峄城中学高中毕业

  我是从基层干起的,从生产大队到公社,我当过三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在峄城区干过副区长,后来调到滕州一段时间,后来在枣庄当市经委副主任兼乡镇企业局长。1994年初,我到台儿庄任区长,那一年我43岁。

  我到台儿庄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发现台儿庄不是穷在山上,也不是穷在地上,而是穷在没有工业经济。要想搞活三产,扶持一产,必须把二产做大做强,就是说财政收入有了,劳动就业就增加了。我认为,工业强区是当务之急。如果工业强起来,一个地方就能富起来。我的看法就是,整个台儿庄要甩掉落后的帽子,就得变成工业强区。

  一个地方的发展在上不在下,在少数人不在多数人,在决策者领导者,不在执行者,我认为领导是关键。一个地方条件差也好,资源不足也好,这都是客观现实,能否取得发展关键在人,人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要想摆脱贫困,主要领导需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是决策,第二是用人,第三是抓落实。

  要想决策正确,得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的听取意见,做到集思广益。吃透上情,就是贯彻中央的精神。了解下情,就是把握基层,要掌握实情。这样做出的决策才有科学性,指导性。

  改革开放时,倡导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我在台儿庄用人的时候,对干部的能力最看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考察人品的基础上,以政绩论英雄。我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干部、考验干部、管理干部、提拔干部。

  经济的落后,实际反映的是思想落后。走工业强区发展的路,怎样做到万众一心、同心协力地去奋斗?当时我就采取了带出去学的方法,促使干部的思想进行更新改变。远学华西村、近学罗庄。广泛地把干部带出去,把人员请进来,进行反复的学习动员。我带着村干部、乡镇干部到华西村老百姓家里开座谈会,学别人的经验,学别人的方法。对干部的培训我是下了工夫的,轮训、培训干部好几批,经常组织出去参观学习。

  当时亚洲金融危机,许多小企业自身没有活力,面临破产,靠财政拿不出钱,靠银行贷款拿不到钱。为了让大家在经济发展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我提出:纵向开拓跑步走,横向开拓国际化。全区上下大胆创新,放开搞活,加快发展。因为靠我们本身是不行的,我们带着项目、带着困难、带着问题向省市各厅局跑,向中央各部委跑,汇报我们的困难,汇报我们的想法,争取上级的支持。

  实际上中央各部委都有面向全国各地的帮扶政策,就看我们如何有针对性地带着项目,带着我们的问题,争取上面的支持。我说纵向开拓跑步走,就是从下往上跑;横向开拓国际化,就是走出家门,跨出省门,迈出国门,借助外力来发展。这样发展的资金有了,路子也活了。

  在发展过程中区委做到了四个坚持:一是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官一任富民一方的宗旨不变;二是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不变;三是始终坚持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不变;四是始终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不变。

  【历史现场】

  台儿庄地处枣庄市最南部,鲁苏交界处,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据《峄县志》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被清高宗乾隆御赐为“天下第一庄”。1938年,著名的台儿庄大战发生于此。2021年9月,面对“鲁南工业的脊梁”口述历史采集团队的访谈,回首20世纪90年代担任台儿庄区委书记的那段日子,李守义依然那样动情:“组织让我来的目的,是为了老百姓利益而来,为官一任富民一方,那就是要把这个地方经济发展起来。”

  三大企业集团的法人做区长助理

  五大骨干企业的法人聘为政府经济顾问

  【口述内容】

  李守义:我认为,如果一个企业发展没有好的环境,这个企业就做不大做不强。这不仅是一个企业问题,而是整个经济的发展问题。我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时台儿庄区属企业没有做大做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发展的环境不行。企业的待遇太低,特别是企业干部的政治待遇太低。所以为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保护企业的发展,我认为必须在政治上提高企业干部的待遇,在生活上关心,在环境上创造一个好的条件。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建立了三大企业集团:万通集团、水泥集团和王晁煤电集团。他们是台儿庄企业的龙头,是三根台柱子。这三大企业集团的领导政治水平、政治意识也很强,工作事业心很强,德才兼备。为了提高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我们把三大企业集团的法人代表通过程序任命为区长助理。除了三大集团,我们还培养了五个骨干企业,聘请五大骨干企业的法人作为区政府经济顾问。这么一来,他们待遇提高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企业有政治地位,感觉很光荣。三个区长助理、五个经济顾问都是我们区政府的掌上明珠,在社会上都另眼看待,所以他们积极性提高了。

  要我干和我要干是两回事。通过这种方式,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进行企业改造,企业创新,积极主动地内部滚动发展项目,去招商引资。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相互竞争往上发展。这么一下就把经济带动了。

  在担任台儿庄区委书记时,李守义还经常到农村走访。此为李守义在当年定点帮扶的张山子镇张庄村与贫困户交谈

  乡镇企业方面,我请了市规划局和建委的同志,进行合理规划。当时下面乡镇有一些能人,有搞加工的,有做小买卖的,有搞食品的等等,乡镇给他们提供一些无偿的地皮,让这些能人到乡镇上来经营,来加工,来办企业,从而带动乡村的发展。我把这个叫做“能人效应”。

  我感觉到,如果一个地方经济没有实力,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活不起来,社会各项事业财政拿不出钱来,这样是没有前途的。因为文化教育卫生这都需要投资,所以说要把工业做大做强。由此,我们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是鼓励企业自身走出去“攀高亲”,比如区水泥集团与香港上联集团合作,获得了大批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二是支持企业走产学研一体化路子,比如万通集团与国家轻工业部、省轻工业厅的科研所,与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的研究所合作,制造出全国一流的造纸机械。三是让长期亏损的企业破产重组,轻装上阵,起死回生。

  在台儿庄工作的几年我发现,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的精力应该用在发展上,发展是硬道理。当时我提倡领导干部下基层面对面召开现场办公会,为企业排忧解难,为发展保驾护航,创造良好的环境,让投资者安心放心,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此,区委发出号召:区属国有企业强起来,乡镇民营企业火起来!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好的社会氛围。

  城市建设改造方面,当时也是下了功夫的。台儿庄10个乡镇和区属驻地,我们都重新规划了一遍。讨论中,我提出来,以运河大道为中心,东部“复古”,西部创新。古城东部,不盖高楼。原封不动,有钱再开发。西部按照现代化的城市来发展,这样把古城也保护起来了。

  在台儿庄这5年,我的精力主要是放在发展上,后来搞建材业、航运业。第三产业主要以航运为主,搞了几个港口,因为运输成本比较低。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区属工业的发展,台儿庄的区域经济由弱变强,贫困县的帽子也摘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台儿庄的四大变化:一是区域经济由弱变强了,二是城市面貌由土变洋了,三是农村面貌由旧变新了,四是农民收入由低变高了。

  【历史现场】

  过去,无论哪个部门开会都要通知领导参加,乡镇党委书记和大企业的负责人都参加。李守义担任区委书记后,提出与经济无关的会议,白天不开,放到晚上开短会。一是给乡镇干部、企业的法人留出时间来,也给区委领导干部留出时间来。下班以后开会,并且合并开会,开短会,有的会不超过5分钟。李守义创新性地学习借鉴乡镇企业苏南模式,提出要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保驾护航,创造良好的环境让投资者安心放心。这在当时,可谓是让人眼前一亮。

  带乡镇企业家到上海去学习

  改革就是要解放思想

  在滕州市旅游大会上,李守义(左)同当时的枣庄市委常委、滕州市委书记王忠林(右)共同为相关项目揭牌

  【口述内容】

  李守义:关于枣庄的经济发展,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枣庄经济发展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红火于八十年代,落后于九十年代。

  有人把枣庄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工业特色,归纳为“一黑一灰”,指的是煤炭与水泥,我不认可。那时候,枣庄市水泥厂年产量只有6万吨,枣庄矿务局是国家所属的大企业。七十年代,我们的纺织业从国棉一厂发展到国棉六厂。再一个就是我们的陶瓷、塑料、电子机械等,工业门类很齐全。橡胶厂属于全国前三位的。八十年代我们枣庄的工业经济在山东省是第6位,属中上游。可是到了九十年代,企业纷纷下马破产。

  1991年,我担任枣庄市经委副主任,兼市乡镇企业局局长。走访后发现,众多企业老化、衰退的症结在于产品缺少科技含量。于是,千方百计与陕西省科技厅联系,共与西安市50多家院校、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在当年于枣庄科技馆举行了为期三天的科技项目发布会,人潮涌动,对接踊跃。紧接着,我们又在北京赛特大厦,由国家科技部召开了两次大型的招商引资发布会,效果都很好。

  1992年,小平同志刚刚视察南方,谈话还没有公开发表。那时我任枣庄市乡镇企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我那时候比较敏感,南方的朋友比较多。我记得是阴历正月初八,我们乡镇企业局就组织、动员了一部分企业家到上海办学习班。晚上报到完,我刚回驻地坐下,有关部门的人找来了,质问学习班谁叫你来办的?都有哪些人参加?讲什么内容?办多长时间?我开门见山地说,我是枣庄市乡镇企业局党组书记,我决定的。为什么来上海办学习班?我说,上海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也可以说是技术中心,我到这里来学习的。参加的人员都是我们枣庄市的企业家。他们问有几个人讲课,我说有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上海市委研究室副主任。他们了解了几个人讲课的内容后就走了。

  枣庄这边也有压力,打电话通知我立即解散学习班。我说不行,就算撤职,学习班我得办完。我认为我这么做是为了枣庄的发展。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的一些做法还是受到了影响。之前,我们在上海设了个办事处,聘请了10个顶尖的专家作为枣庄市乡镇企业发展的顾问。这10个顶尖专家,有搞化工的、搞建材的、搞煤炭的、搞纺织的等等。最后,办事处撤了,专家的聘书也撤回来了。

  我一心是为了枣庄的发展,没想到这个结果。回来让我写检讨,我想不通,在家蹲了几个月没出门,我都想不干了。

  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一发表,他们就觉得我做对了,说能不能再去上海。我说我是不能再去了,我还有脸去吗?到了8月份,山东省召开对外改革开放的会议,省委主要领导思想很解放,讲了话之后,市里对我的看法才改变。

  面对历史的大机遇,我们不能不抓住,不抓住就难以大发展。比如,在企业改制、企业上市这个机会上,一个是橡胶厂,一个是焦化厂,都应该上市的,但都没能上市。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上市是别人来挣枣庄的钱,挣咱们企业的钱,思想太保守。

  到了台儿庄担任区长以后,我积极推进王晁集团和万通集团上市。有人说,咱不能学李鸿章,不能当卖国贼。咱的企业现在发展正好,叫别人拿钱来给咱分红,一片骂声,推进几次都没成功。

  到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枣庄经济也遭遇了打击。企业职工下岗,财政发不了工资,就业更谈不上。这时候该怎么办,我记得我当副市长的时候,分管外经贸。面对畏难发愁的情绪,我就想,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奋精神。为此,我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提出了五点加快枣庄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是成立枣庄市招商委员会,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到苏南等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二是成立招商局,实行全民招商、常年招商。

  三是各区(市)都要建立招商引资平台,集中建立开发区。在开发区内,实现“三通一平”“四项优惠”“五项服务”。

  四是把枣庄高新区扩大到30平方公里,并“松绑放权”,把开发区打造成政策洼地、财源收入高地、投资兴业理想地。

  五是建议加强对发展各项指标的考核奖惩。同时每年在枣庄举行一次国际招商发布会,并面向发达地区实行定点招商活动。

  【历史现场】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邓小平谈话的中心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中国20世纪九十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李守义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在春风未至、大地尚未解冻之际,他以敢为人先的姿态,奋不顾身,突破自我,勇敢踏入改革“禁区”。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民

  李守义参加相关经贸活动留影

  【口述内容】

  李守义:我觉得我们政府一定要保护好企业家,提高他们的待遇,鼓励他们进行招商,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依托现有的企业做大做强。要以商招商,把企业法人代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要我干和我要干是两回事,是质的变化,是格局的变化,是境界的变化。

  2006年冬,李守义在新建的龟山公园留影

  发展是执政为民的根基,发展是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强区富民必须加快发展。我当年深入企业、乡镇调查研究,就是为了证明决策的正确性,实事求是,集思广益,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民。

  在乡镇工作期间,我主要抓了三件事:第一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充分发挥好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通过整顿,村班子普遍增强了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第二件事抓调整增效益,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同时对贫困户实行机关干部帮包措施,直到如期脱贫致富。第三抓改革调动机关干部的积极性。

  1987年我在峄城镇任职时,采取了机关干部三位一体考核办法,广泛调动了机关人员的积极性。三位一体的考核办法得到了当时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且作为枣庄市委、市政府对机关干部的考核依据,对全市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个地方的强盛唯一出路就是发展工业经济,这一点我的体会尤其深刻。本世纪初,在枣庄全市招商引资活动中,滕州、市中、薛城等五区一市工业园区都很活跃,特别是滕州工业园已上升到国家的规格,市直也上了一大批好项目。比如:依托兖矿集团共同投资在滕州木石镇兴建了一个大项目,投资50亿元,年产60万吨醋酸、30万吨甲醇、10万吨醋酸乙酯,联产80MW发电,年利税12亿元。其中有两项是国家863自主创新技术,当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项目,中国化工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我这个人口快心直,有时参加座谈会讨论,人家都说赞扬的话,只有我说的话不中听。但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为了工作,我不是为了别的。有次开外经贸大会,让我发言,我就讲了,枣庄落后不在于坐主席台下的,关键是我们坐在主席台上的这帮人,决策者、领导者,包括我在内都有责任。

  现在枣庄市委市政府提出来“工业强市和产业兴市”,特别是“大抓工业和抓大产业”,应该说很得人心,这也是枣庄的希望所在。

  枣庄风雨60年,也承蒙中央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了好基础,祝福枣庄明天更美好,祝福枣庄人民更幸福。

  访谈结束之际,李守义特地把一旁忙碌的妻子拉到修长的竹子前合了一个影

  【历史现场】

  枣庄是老工业基地,工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工业强则枣庄强,产业兴则枣庄兴。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聚焦工业率先突破,推动工业做强做优,坚定不移走好工业现代化之路。一直关心枣庄发展的李守义对这一举措连声称好。他激动地说,这么好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如果需要,再写一次建言献策的“万言书”也可以。

  采集时间:2021年9月23日

  采访地点:中共枣庄市委党史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采集人:中共枣庄市委党史研究院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35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