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首页>新闻频道>国内新闻>民生热点

农民评职称遭遇冷嘲热讽?多家媒体肯定其示范意义

  今年10月,河北石家庄的李永平、于江通过职称评审,成为当地最先取得初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这则消息公布后,激起了社会关于农民职业发展路径的讨论。

  根据人社部微信公众号提供的消息,李永平所经营的农场周边带动500余户,辐射面积1200多亩,更新推广品种20多个,增收达到110多万元。于江的农场托管区域辐射56个村,服务面积5万亩,1.75万小农户的劳动力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农民成员每人每年增收3万多元。

  他们所在的石家庄,此前出台了《石家庄市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实施方案》。该方案设初级、中级两个层级,凡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新型农民都可以申报相应的技术职称。方案还明确,对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职称的人员,在优先享受新技术培训,优先承接新品种、新工艺的实验示范等政策的同时,涉农部门各类农业项目、强农惠农奖补政策也将向其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倾斜。

  “‘农民评职称’的落地生根,意味着在职称评定上,农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上升通道。”11月3日,安徽媒体《市场星报》评论文章指出,这样的职称评定与政策支持具有极大的示范价值。因为,此前很多地方都呼吁给农民更有尊严的政策、更有力度的帮扶,但多数地区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实在在的利好。置于这般现实语境下,石家庄的“落地”就能带来一定的示范价值,那就是既然石家庄可以,那么别的城市应该也可以。或者说,各地可以照抄石家庄的“作业”。这样的做法,既是对农民这一职业的一种肯定,也是“让农民成为更有奔头的职业”的积极探索。

  文章还提到,我们期待“农民评职称落地”能提高覆盖面,除了在职称评定上有更多肯定,还能在物质激励上有更多倾斜,更能在社会保障上有实质提升。只有从全方面的保障入手,才能真正让农民成为更有尊严的职业。只有让这一职业更有吸引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涌进来,也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这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红星新闻评论文章表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文章指出,除了石家庄外,全国其他地方也有在给农民评职称的尝试,其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常规和标签,不以学历、专业、论文或科研成果等为限制,不拘一格降人才,给真正有志于从事农业生产,又有能力通过创业创新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人,提供更多切实有力的支持。只有这样,懂得技术、擅长管理、积极触网的新农人,才能在乡村社会稳得住、扎下根。

  通过评定职称,可以提升优秀务农者的社会地位,而适当有力的奖补政策,还能促进技术的传播扩散,迭代升级。这些具有热情和能力的乡村振兴“领头雁”们,将会发挥示范拉动作用,让更多人享受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惠,搭乘上绿色农业、特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互联网+农业等快车。

  在舆论场上,也有网友认为,农民评职称并无必要,这也可能制造新的不公平,还有人调侃,农民嘛,还是种好自己的田就好了,不要去追求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

  对此,《新京报》文章表示,多年来,在职称评定问题上,人们郁积了太多的情绪,也有很多沉痛的体验。不过,一码归一码,对农民评职称可以理性探讨,但不该抱着冷嘲热讽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解农民评职称话题的严肃性。

  文章称,可以说,当下农民评职称,正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农民身份的有力回应。有了职称的激励,农民也有动力持续提升技能,打通了职业农民的成长之路。同时,此举也会吸引很多大学生等外部人才返乡投身农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拓宽引才之路。

  文章也提到,当然,也要看到,城市化背景下,当下农村仍处于人口净流失的状态。如何为农村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确实是一个大课题。农民评职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荣誉加持。高级职称之外,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给予农民更多的技术服务、项目合作、银行贷款、产品推介、财政扶持等机会,让农业、农村、农民真正具有吸引力。(钟煜豪)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423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