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

首页>地方频道>湖州>要闻

湖州积极探索农村文化礼堂运营新模式

“合伙人”何以激活一池“村”水


  2月4日晚,全市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火热开幕,由各地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歌串烧、戏曲联唱、情景短剧、特色舞蹈等形式多样的节目依次上演,生动讲述湖州农村文化礼堂十多年建设历程,歌唱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日新月异。

  搭台唱戏,涵养文明乡风;理论宣讲,呈现文化大餐;花样新出,提升文化韵味……如今,一座座别具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已成为湖州广袤大地上的新坐标;一场场沾着“泥土味”、带着“烟火气”的活动,为基层文化阵地送去满园芬芳。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文化礼堂 精神家园”的目标定位,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思路,积极探索文化礼堂“合伙人”运营模式,持续提升并保持文化礼堂的活跃度。目前,全市已有近300家文化礼堂采用“合伙人”模式实现社会化运营,带动堂均使用率由原先70%提升至82%,堂均开展活动由每年70.3场提升至每年98.1场,“礼堂家”效能指数位列全省第一位。

  做好“引”的文章

  厚植礼堂“合伙人”运行基础

  作为集思想道德建设、文体娱乐活动、知识技能普及等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用好文化礼堂,加强文化礼堂活动供给,提升农民满意度,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坚持科学规划、全域推进、突出特色,已完成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盖,建成农村文化礼堂903家,创建五星级文化礼堂117家。但随着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由“盆景”连成“风景”,文化礼堂开门率低、使用效能不高、活动开展不平衡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让文化礼堂“用起来”“活起来”“热起来”,我市积极探索文化礼堂“合伙人”运营模式,重点聚焦空间迭代、合伙构架、培根铸魂,夯实“合伙人”运行基础,整合全域资源要素,激活文化礼堂生命力。

  坚持筑巢引凤强基础。我市深化“文化礼堂·幸福八有”建设,迭代升级“一核多点”的空间布局,深化拓展“一堂多用”的育人功能,全市文化礼堂基本实现行政村建设、智慧化管理、点餐制服务、专职化队伍四个全覆盖。构建农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647个,形成以文化礼堂为核心,辐射带动乡村博物馆、百姓健身房、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空间的全域礼堂场景。

  坚持招才引智优环境。我市建立“合伙人”准入机制和招募办法,制定“合伙人”履职清单,突出礼堂思想引领、文化服务两个重点,编制“一堂一策”运行方案,保证礼堂育人功能和公益属性。截至目前,已引入传媒数智、新青年歌舞团、蚂蚁公益等“合伙人”80余个。同时,推广“礼堂家”数字服务平台,整合部门资源,2023 年组织上线“点餐制”活动 11097 场,配送率达93.1%。

  坚持思想引领固根本。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开展“青年巡回宣讲”“千场党课下基层”等活动,组织“湖小农”“王金法广播”等276支宣讲团进驻礼堂宣讲4000余场。联合市委党校、市新闻传媒中心创新推出“我们的宣讲”进礼堂活动,组织党的二十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宣讲直播,吸引线上线下 79万余人次观看,达到“一堂讲千堂享”的良好效果。

  做好“留”的文章

  打通礼堂“合伙人”运行路径

  文化礼堂是一个物理平台,更是一个价值空间。它“活”了,不仅夯实了农村地区文化阵地,激活了乡村治理“精气神”,还能产生“礼堂效益”,带动周边群众增收。

  我市在推行文化礼堂“合伙人”运营模式时,重点打通“礼堂运行师”“礼堂大管家”“礼堂主理人”三条实践路径。

  坚持以文旅融合方式推行“礼堂运行师”。我市在40个文旅融合发展基础好的村,将文化礼堂作为文化地标,打包纳入乡村旅游路线,采取与第三方合作方式,实现礼堂保值增值和文化有效供给。

  长兴县李家巷镇石泉村借助供销合作乡村运营公司平台,将礼堂打造成集古戏台、书画室、艺术学堂、婚庆馆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综合体。“文化礼堂已经成为我们村文旅发展的核心点。”石泉村干部高蔷薇说,文化礼堂的运营发展,不仅能助力实现精神富有,也为物质富裕打开了新思路。在这些项目的带动下,村里每年吸引游客2万多人次、增收25万余元, 实现“以堂养堂、以堂兴堂”。

  坚持以购买服务方式推行“礼堂大管家”。我市充分整合部门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机构,全市有160个行政村以“礼堂大管家”模式运行,实现场地共用、人员共用、活动共享。

  南浔区善琏镇观音堂村文化礼堂实行“驻堂服务”,联合幸福邻里中心等力量组建了“管理员+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的12人“管家团”,串联老年学堂、儿童之家、退役军人服务站等民生载体,开展多样性、专业化、全天候、开放式服务。同时,选聘本土能工巧匠、文艺能人担任礼堂的“文化管家”,搭载周边学校、企业、银行的党建联建资源优势,导入多方活动资源,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激发礼堂的内生动力。

  坚持以专业选聘方式推行“礼堂主理人”。我市充分发挥高校学者、文艺团队、志愿者、乡贤、返乡青年的项目优势和人才优势,以“礼堂+文艺”“礼堂+非遗”“礼堂+创客”等方式,拓展使用功能。全市 86 个行政村推行“礼堂主理人”,2022年以来,选派130余名专业水平过硬的文化人才下村担任“文艺村长”,实现文艺人才从“扎堆城镇”到“扎根乡村”的转变。

  德清县引入文化礼堂专业主理项目,通过社会化运作服务,下派专员到各镇街协助开展文化礼堂工作。其中,下渚湖街道充分利用该项资源,在宝塔山村、上杨村两个文化礼堂配备了专业主理人。“作为‘礼堂主理人’,我通过走访了解村民的需要,村民欢迎什么,我就提供什么,点单式的服务能让工作做到村民的心坎里。”下渚湖街道“礼堂主理人”褚茗夕说。

  做好“管”的文章

  提升礼堂“合伙人”运行质效

  如今,我市推行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营的众多乡村都呈现出一些新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乐于走进礼堂,唱歌跳舞的多了,喝酒打牌的少了;邻里互助的多了,争吵闹事的少了;文艺团队变多了、散落人员变少了;村里更和谐了,中心工作也开展得更加顺利。基层干部群众对文化礼堂的认同度、期待值提高。

  与此同时,由于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营处于起步阶段,服务内容供给上存在与群众需求不够匹配的问题,运营团队也不同程度存在着运营力量不足、水平不一、队伍不稳的问题,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总体不高,重服务轻文化的现象比较普遍。

  为此,我市进一步建立完善目标管理机制,坚持试点先行,全市规划确定100家礼堂社会化运行试点村。制定绩效指标体系,从运行机制、队伍建设、文化服务、品牌项目、群众满意度、社会影响力等多个维度予以量化明确,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依据。比如,在文化服务方面,要求礼堂全年开放不少于240天,组织开展面向群众的活动不少于110场。

  同时,建立跟踪监测和考核激励机制,依托“礼堂家”数字服务平台,动态监测礼堂效能情况,对效能下滑明显的礼堂及时进行督导。采取实地抽查、第三方机构评估、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区县礼堂社会化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对排名靠前的给予奖励,对排名靠后的实行退出机制,提高文化礼堂建设整体运行水平。

  此外,为强化礼堂“合伙人”财政保障,市财政局出台《湖州市市级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奖补管理办法(修订版)》,在保障不降低原有农村文化礼堂运行经费的前提下,新增改建提升、星级评定、社会化运作、效能指数等绩效考核奖补内容,将财政资金由“普惠性运营奖励”转向“竞争性运营激励”,引导文化礼堂丰富阵地建设与规范运行管理。

  “农村文化礼堂已进入建设提档、服务提质、运行提效、发展提速和品牌提优的新阶段。”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继续借助市场化、社会化运维模式,进一步强化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成效,努力把文化礼堂打造成为与和美乡村、品质生活相契合的精神家园,与建设“人文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相适应的文化地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8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