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首页>地方频道>镇江>要闻

上好引导学生立志报国的必修课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察时指出,“学校的办学宗旨,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又要引导学生立志报国”。这一全新的提法,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新时代教育价值导向提供了全新视角,要把引导学生立志报国作为人生的必修课,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立志报国是中国人的红色基因。志向犹如人生航标,一个人要作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刻苦学习、立志报国是每一代青年学子应有的志向。17岁的毛泽东踏上救国救民的漫漫征途时,他追求真理、改变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壮志豪情喷涌而出:“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寻求拯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的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等一大批海外学子踊跃回国,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中,实现了报效祖国之志。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不可忽视的是,一个人志向的高与低、眼光的长与短,决定着人生价值的大与小,影响着个人事业的发展。尽管青少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不切实际地立志,就会导致孤芳自赏,从而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

志之所趋,矢志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今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学校教育必须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学校要以“党建+思政+德育”为抓手,让红色基因注入师生血脉,引导学生立志报国,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笃定“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的信念,立志把智慧与力量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奋斗征程上,努力培养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教师要当好大先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引导青少年为实现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不能因一时未能如愿就心灰意冷、意志消沉,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事实证明,只有弃“燕雀之小志”,才能得“鸿鹄之高翔”,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对走好人生路十分重要。人生的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有些志向现在实现不了不等于将来实现不了,一时实现不了不等于永远实现不了。当志向受挫时,青少年也要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把每一次挫折当作奋斗的新起点,做奋发有为的强者,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释放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强国有我,重任在肩。新时代青年生逢其时,作为学校要及时上好引导学生立志报国的必修课,引导青少年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刻苦钻研新知识,做新时代有为青年,把智慧与力量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奋斗征程上,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唐守伦)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6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