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

首页>地方频道>南通>要闻

用人才“智高点”抢占发展“制高点”

昨晚8点,位于如皋高新区沪苏科创产业园内的霖鼎超精密微纳光学产业基地内灯火通明,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扫尾”工作,新购置的1.9亿元设备在安装到位后便将正式上岗。再过二天,这里将迎来首届Light先进光学制造产业大会。

这场高规格国际盛会,为何花落如皋高新区?会前,本报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从当地“以新提质”的发展版图中寻找答案。

抢发展新机,首创“双飞地”

新质生产力,这是各地谋篇布局的一个高频词。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题眼”。

当前,南通正全力布局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并将其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引擎”。作为集聚高端科技资源的 “强磁场”,如皋高新区站在协同创新的潮头浪尖,对自身的定位有着清晰的认识:成为培育新兴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摇篮”。

3月初,从如皋高新区总结表彰大会上传出明确信号:要最大限度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何打通科技成果从“象牙塔”走向“生产线”的关卡?如皋高新区抢占“新”机,在南通率先走出一条快速出圈的“双飞地”发展模式。

为了在南通跨江融合发展中集聚更多创新资源,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2020年,如皋高新区将目光投向科教资源集中的上海,首创“一线孵化·如皋转化”招商新模式,率先建成交大“零号湾”、创源“飞地孵化器”科创飞地。

如皋市委常委、副市长、如皋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陈鸣华说,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飞地”模式,如皋高新区在上海建立的两个科创飞地,带来的甜头便是打破地域壁垒,将更多科创成果和高端人才引入如皋。“这种优质项目在上海飞地孵化、研发,在如皋飞地中试、产业化发展的‘双飞地’模式更加适合如皋体质,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创新链与本地产业链的精准对接。”

越靠近高校,也就越靠近科技创新的源头与引擎。霖鼎光学便是最有说服力的案例。2022年,总投资20亿元的霖鼎光学项目从“零号湾”成功飞进如皋高新区沪苏科创产业园,成为如皋首个“双飞地”成功孵化、转化的项目,承载了交大在超精密微纳制造领域近20年的科研成果,目前已获得小米长江、中芯聚源等产业风投的战略性投资。

一江之隔,城市与人才、产业与项目“深度拥抱”。在霖鼎光学董事长任明俊看来,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招商创新与政策创新,能够帮助科技人才型企业顺利突破从小批量到规模化生产这一关键屏障。

飞地变热土,人才高精尖

在上海闵行区“大零号湾”内,有着如皋在沪最大的“科创飞地”。3万平方米的超大空间不仅能满足企业的日常研发需求,也是如皋高新区探路新发展模式的“拓荒地”。

就在本月,飞地即将迎来3家新入驻企业。交大“大零号湾”科创飞地的负责人介绍,这三家企业的共同之处就是“含金量”高,不仅研发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就连创始团队都是专家教授级别的。

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组建的循态电量子,专注于连续变量量子保密通信领域,董事长曾贵华既是创始人,也是企业科学家团队里的首席科学家。目前,他带领团队已申请了100多项国家专利,40多项软著,2项高新成果转化,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交弘生物带来的新型基因编辑酶及高效核酸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肿瘤、传染性疾病、动植物疫病等精准分子诊断,其创始人冯雁教授拥有“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等多个头衔。

由上海交通大学的精英团队创建的天鹜科技,已成为国内目前最大的AI蛋白质设计服务提供商,不久前刚刚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获得资本的青睐,令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洪亮教授信心倍增,表示将继续创新和完善技术,助力产业升级。

如皋沪苏科创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许鹏说,这些科创企业就像一粒粒春日里播下的种子,入驻科创飞地后,静待花开,“其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不仅可以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还能助推如皋高新区集聚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构建起人才链支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关键路径,发挥人才红利”。

实践证明,如皋高新区的“双飞地”模式从某种层面上解决了高精尖人才引留难题。

不久前,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王荣蓉教授带领团队从交大“大零号湾”飞出后,又飞入如皋注册成立江苏崟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分布式驱动底盘及关键零部件项目,目前项目已通过联合预审会,土地已摘牌。项目建成后将为如皋重点发展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栽好企业树,壮大产业林

在任明俊眼里,霖鼎光学不仅是这次Light先进光学制造产业大会的承办方之一,更在这场盛会中扮演了“红娘”一角,邀请了多位院士。“对专家学者而言,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学术交流与探讨,但对如皋而言,是在精密光学产业链上延链补链的大好机会。”

任明俊透露,在这场盛会召开期间,如皋高新区将与霖鼎光学成立一个孵化器,届时会有一批相关产业项目签约入驻。

如何将一个产业“从一棵大树孕育成一片森林”?如皋高新区的思路是:围绕“一个龙头企业打造一个产业集群”,着力强链聚群,栽好“企业树”、壮大“产业林”。

依托霖鼎光学在行业内领先的技术水准和研发能力,吸引了上海交大超精密制造研究中心、上海市微纳光学技术创新中心等十多家知名企业与其共建联合实验室或联合创新中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来自上海交大甚至全国的科研项目纷纷向如皋创新平台集聚,成为如皋离岸孵化中心的项目储备。

为更好地承接孵化项目落地产业化,如皋高新区积极布局四大产业园,以“新赛道”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沪苏科创产业园重点打造精密光学产业;电子信息及泛半导体产业园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软件园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设省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园区;长寿未来农业园深耕合成生物产业,加速推进上海概念验证中心建设。

惟创新者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这张新“答卷”上,如皋高新区瞄准“高”与“新”双重身份优质项目,深耕上海、苏南等产业富集地,深挖大院大所和高校优质科创资源,深化“双飞地”孵化器链接功能,全力拼抢一批“顶天立地”的旗舰型、龙头型项目和“铺天盖地”的科创、人才项目,去年成功招引并认定专精特新高质量制造业项目3个、科创项目32个、服务业项目13个。

走进如皋高新区的四大园区,来往车流中有不少挂着“沪”字号牌的车辆,大多是从上海前来考察投资环境的客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客商也会在这片创新热土上播下科创的种子。

日报记者 赵勇进 陈嘉仪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8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