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首页>地方频道>扬州>要闻

在突破中赶超

烟花三月天,一股思想解放的热风,携着新质生产力持续释放的热力,从钱塘江、太湖、淮河和长江,直奔世界运河之都。

扬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江浙皖三省五市学习考察,已有一个月。一个月来,记者遇到许多扬州县(市、区)和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说起3月中旬的江浙皖学习考察之行,他们依然津津乐道、感触良多。

大家认真复盘、深入总结,先进地区理念创新、观点革新、举措出新,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蓄势、谋势、借势,敢闯、敢试、敢干,深受启发之余,又不禁陷入思考:学先进、赶先进,我们怎么干?

围绕市委书记王进健在全市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暨2024年工作推进会议上发出的“我们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取得什么成效”“在全省‘勇挑大梁’中扮演什么角色”“在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上交出什么样的答卷”这三大命题,我们又如何以实干作答、靠实绩交卷?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大家纷纷表示,学先进、赶先进,回答三大命题,迫切需要以“战胜困难首先要战胜自己”的坚强意志,形成更高的眼界、更深的洞见、更大的格局;迫切需要实干争先、勇创一流,敢拼敢试、突破攻坚,干别人做不成、干不了的事情,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交出更好的答卷。

一、我们在努力,别人更加拼

先进地区,是没有围墙的经济学院。

距离赴江浙皖三省五市学习考察整整一个月过去了,但先进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仍然在当下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中引发热议和反响。

邗江刚刚获得2023年度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和全市县(市、区)、功能区综合考核一等等次。“这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压力。”邗江区委书记张新钢说,对比先进地区,邗江在经济总量上仍有差距,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仍有许多亟待破题、突围、布局、精进的地方。

“去年,邗江锚定‘十百千万’目标,发展增幅全市领先,‘中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持续进位至18位。我们在拼尽全力,但是不是拼到无能为力了?”张新钢说,放眼长三角兄弟市辖区,邗江迫切需要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持续发力,加快把生物医药、半导体培育成全市优势产业,持续壮大新能源、循环经济产业规模,在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方面率先集聚成势,“当前,我们正以归零心态、满格状态、奋进姿态,加压奋进、再争一流,确保各项工作满弓劲发、争先进位。”

近几年来,高邮呈现出加速崛起态势,连续11次夺得扬州市招商引资“擂台赛”红旗。高邮市委书记张利表示,纵比来看,高邮进步明显,但横比来看,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还比较大。尤其在善抓优质项目的能力上、抢抓风口机遇的本领上,我们的视野仍然不够开阔,思想还不够解放。

张利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苏州工业园区正致力于建设“创新集群引领、开放活力充沛、先进产业汇聚、顶尖人才荟萃、城市品质卓越”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数字、新能源及绿色等未来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

“早在15年前,高邮就抓住了新能源发展的第一波机遇,应该说,起得比较早。后来,光伏产业因欧盟贸易壁垒受到冲击。”张利说,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我们在抢抓“绿色发展”蕴含的巨大机遇方面,行动还不够迅速有力,尤其在新型储能充电、新能源汽车这一领域步调放慢了,“实地参观合肥蔚来F1工厂、浙江正泰集团,受到启发非常大。市场千变万化,机遇稍纵即逝,所以,高邮要时刻保持灵敏的市场触觉,提升战略机遇捕捉能力,难题破解应对能力,培育发展具有高邮特质的新质生产力。”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先进地区的高远追求,把标杆放高再放高:排在第一梯队的,对标第一梯队第一名;第一梯队第一名,对标全国一流城市;全国一流城市,放眼全球,追赶世界一流。”江都区委书记朱莉莉说,区域经济发展就像无极限长跑,大家都很拼。我们一路迅跑,人家则是一路狂奔,先进地区的目标更高、速度更快、动能更强。“这给江都强烈的启发,我们不仅仅要重塑‘江北第一县’的辉煌,更要对标先进地区,样样争第一、事事创一流。”

“面临同样的外部压力,承载共同的使命任务,先进地区已经站在了新的潮头、搏浪击水。”市发改委党组书记陆安亚说,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竞技场上,同处苏中板块的南通,“七虎竞南通”,虎虎生威;“十强逐江海”,强强争霸,这种争先进位的精气神,展现出了经济大市的巨大韧性。无锡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科创飞地”,打造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蓄起更强劲的势能。

先进地区的气魄与豪情,令人肃然起敬。扬州也要不甘人后。

回顾扬州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历程,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坚持向改革要生产力、发展力。扬州是我国较早启动工业化的城市之一,曾经在全国创造了集体经济“规模现象”。新世纪前后,在国有企业改制释放生产力,设立开发园区扩大对外开放以及后来的跨江融合发展全省改革试点等领域,一直拼改革、拼经济,城市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借外智以阔思路,引外力以攀高峰。”陆安亚说,先进地区的实践告诉我们,眼里有高目标,心中有大追求。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我们要坚决摒弃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时刻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把握中国经济将长期保持繁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突破、第三次能源革命等时代机遇,始终保持“拼”的状态、“闯”的魄力、“争”的胆识,奋力抢夺发展主动权。

二、战胜不敢闯、不敢试、不敢突破的自我

市外媒体这样形象评价扬州的江浙皖学习考察之行——“正在突破自我,加注一种跑起来的紧迫感。”此话诚然。此次“走出去”,真正起到了“观世界,方有世界观”的效果。

陆安亚直言,周边先进城市有“几多几少”让人印象深刻——他们算全局账、大局账的多,算个人既得利益的少;看长远、看未来的多,被当下束缚手脚的少;主动想办法、解难题的多,胆小怕事、患得患失的少。“跟兄弟城市同行交流,他们有一句话让人感佩,只要敢闯、敢试,突破自我,办法总比困难多。”

采访中,许多参加学习考察的同志都爱拿京东方落户合肥为例,认为这是合肥人面对困难挑战,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经典之作。

京东方,是当下半导体显示产品“头马企业”。在2005年至2006年期间,京东方总计亏损超过30亿元,二级市场上将其标注为“高风险”。后来,随着LCD显示面板成为主流,京东方逐渐赢得市场认可。2008年,京东方着手寻找“6代线”落脚地。一时间,京东方成为众多城市争抢的“香饽饽”。

面对络绎不绝的拜访者,京东方开口便“吓退”不少登门客——除了在地块配套条件、土地价格、能源供应、财税政策、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外,后续相关的每一个项目,都要求地方政府出资代建。

这时候,合肥站了出来。他们决定暂缓地铁项目建设,拿出近百亿资金支持京东方,待项目成熟进入回报期后,国资股权再退出。百亿资金,对于彼时的合肥来说,意味着什么?那一年,合肥市财政预算收入301亿元,归属地方的只有161亿元,想为京东方代建一条投资175亿元的“6代线”,经济和政治决策风险都很大。

融资方案采用了京东方在成都项目中用过的股票定向增发,但因为投资金额太大、合肥政府财力不足,所以增发对象不限于政府,也面向社会资本。但合肥政府承诺出资60亿元,并承诺若社会资本参与不足、定向增发不顺利,兜底出资90亿元,可以说是把家底押上了。

随着合肥京东方液晶面板“6代线”建成投产,中国人用上了国产面板。如今,全球每四台智能显示终端,就有一块显示屏来自京东方。

有人说,穷则思变,合肥“赌”京东方“赌”成功了;也有人说,合肥人天性敢“赌”,天生就有“敢”的基因。

“哪有什么天赋异禀,其实都是百炼成钢。”陆安亚说,合肥人在“赌”京东方之前,实际上早就悄悄对“6代线”的技术和应用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正是瞅准了京东方液晶显示类产品的广阔市场前景,他们精巧地运用“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产业投资运作机制,让京东方从此在合肥心安理得扎下根、心无旁骛搞创新、心心念念做回报。

“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思维固化。”在合肥采访,当地发改委的同志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担当作为不是胆大妄为,只有强烈的政治担当、精准的战略眼光、科学的投资研判、专业的资本运作以及一整套容错纠错机制作为保障,才能战胜不敢闯、不敢试、不敢突破的自我,实现一个又一个优质项目运作成功。

市工信局局长钱峰说,既怕“踩红线”,又怕“空手套”,更怕“接不住”,是招引项目的常见思维。即使看中了一个项目,往往也是“眼睛瞪得大大的、神经绷得紧紧的、脑子转得快快的”。在项目竞争场上,我们很难保证个个项目都能成功。理性谨慎很重要,科学专业更重要。千万不能因犹豫不决,白白放任机遇从眼前溜走。当猛然醒悟时,火车已经开走了。

“项目不会等人,机遇不会等人,认准了就要果断决策、敢试敢干,我们要有那份担当、那份自信。”钱峰说。

三、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

“面对复杂多变局面,现在发展经济太难了!”不少干部工作中常常发出这种感叹。

一个“难”字,道出干事不易。难在哪儿?难就难在没有真正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中;难在没有真正树立“战胜困难首先要战胜自己”的意识,不敢干前人没有干过、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换一句话说,难在观念陈旧一筹莫展,难在思维固化窠臼难破,难在路径依赖阻力很大。

战胜困难,就要勇敢地拿起自我革新的解剖刀,割除僵化的思想、守陈的观念、畏难的情绪,持续推进思想大解放,实现行动突围、设限突破、发展跨越。

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必须时刻警醒,负重奋进——

“作为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在苏州、无锡、杭州等地身上,找不到强者的优越感和骄傲感,而是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充满见贤思齐的学习赶超意识。”广陵区委书记张伟说,他们在推动发展上视野宽阔、理念超前、思维创新,大到地方战略、目标路径,小到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充满系统思维,发展渴望强烈。

张伟表示,学习考察之行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永无止境、一刻都不能停,聚焦在现代化新征程中奋力扛起“主城担当”、作出“广陵贡献”,广陵将进一步推动掀起思想大解放,不断解决发展中“想不想”“敢不敢”“强不强”“会不会”的问题,实现改革的大突破、制度的大创新、力量的大凝聚。

认不清差距,就是最大的差距。近年来,扬州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去年新招引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多达734个,比上年翻了一番;一批城市建设、民生工程及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等上争项目进入国家扶持的笼子里,“6群13链”不断接长增粗,呈现出具有扬州特质的新质生产力。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整体稳中向好,但也不是处处都好;对照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有短板,亦有弱项。

全市广大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扬州的发展现状、发展瓶颈,认识到扬州发展等不起、慢不得,决不能因为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自我陶醉,决不能因为在全省“处在七八位,进一格有人夸、退一格没人怪”而优哉游哉,更不能因为取得了一点进步就沾沾自喜。我们必须以思想解放为引领,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坚决破除“居中思维”,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扎扎实实、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地干事创业,进一步形成实干争先的生动局面。

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必须鼓足干劲,对标先进——

在百舸争流的今天,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甘于现状注定没有出路,畏首畏尾势必没有前途,必须对标先进,敢于争第一,创唯一。

先让我们看看苏南城市:拿干事创业来说,苏州的干部时时争第一、处处创唯一,“逆境时拼死干,顺境时拼命干”;无锡在项目上“人一我十”加倍抢,在工作上“人一我十”加倍拼,在资源上“人一我十”加倍争。拿营商环境来说,在苏州,一年365天每天都是“企业家日”,“你永远可以相信苏州”,这句网友点赞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无锡优化营商环境已经升级到6.0版,进一步向市场放权、给企业松绑、让群众得利。

市财政局局长杨蓉深有感触地说,在先进城市学习取经,他们的干部不放虚言、不采华名、不讲空话,心里装的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拼“营商”更拼“赢商”。眼界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我们必须鼓足干劲,对标先进,奋起直追。

“先进地区是‘今日头条’,我们要争做‘明日之星’。”杨蓉说,财政部门将拿出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和“海绵城市建设”两个示范项目“全省唯一”,预算管理得全省唯一满分的干劲,牢固树立“干就干得最好”的卓越追求,努力让自己成为别人学习追赶的标杆。

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必须登高望远,谋划全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格局大了,世界就在眼前;格局小了,眼前就是世界。采访中,许多同志异口同声:先进地区跳出小我观世界,主动把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发展放到更大区域、更高舞台中来考量,与最优者比、和最强者赛。

杭州去年跻身全国第八座“两万亿之城”,今年提出在全国大局中提能级;苏州提出未来三年GDP迈上3万亿台阶,永葆“探路者”的姿态和“挑大梁”的自觉;无锡提出为全省、全国发展大局“撑起一片天”。

“在登高眺远中放大格局,在对标一流中抬高定位,从先进地区科技创新这个维度可见一斑。”市科技局局长王友芳说,江浙皖三省五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勇于把科技创新作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潜在增长极,纳入全国乃至全球创新发展浪潮中来定位、来谋划,以登高望远的前瞻性眼光和魄力,谋篇布局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扬州建设“三个名城”,锚定“万亿之城”奋进目标,就要从国家战略中找动力,从全省发展战略中找支撑,从自身发展战略中找抓手,不断掀起思想大解放,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奋力推动“好地方”扬州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交出更好的答卷。

四、向发展新质生产力进发

春天的扬州,生机勃发,活力奔涌。

从广袤田野到繁华都市,从生产车间到研发场所,从绵延运河到壮阔长江,处处涌动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高邮机器人产业“破茧而出”、低空经济迅速起势;江都5G技术加持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迭出;邗江生物医药、半导体产业集聚成势,广陵新城航空产业和市经开区中航宝胜海底线缆“上天入海”,全市上下加快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随着中央布局新质生产力,我们再回望江浙皖三省五市,一系列疑问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白热化、卷成团”的时代,曾经的“贫困省会”合肥,是怎么蹿红的?“地表最强市”苏州,是如何一骑绝尘的?“中国数字之都”杭州,又因何成为人才向往的天堂?这些看似迥异的命题,背后却有着相同的逻辑——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新时代课题中,工作上要担当,行动上要争先,作风上要严实,能力上要专业。

钱峰认为,新质生产力体现在一个个项目中。看先进地区的好项目、大项目,看得人心生羡慕。这些地区为什么有好项目?好项目又是怎么来的?这里面就关乎思想解放问题。

首先有一个“跟早投小”的基本方法。钱峰说,许多时候,我们对好项目尤其是对高成长性项目没有深入的了解,不明白产品的技术创新路线,往往就会错失一个未来的上市公司、专精特新“小巨人”。招引项目要善于“跟早”。就拿生物医药项目来说,如果不早早跟进,等它到了三期临床结束取得国家生产许可证再去招引,人家还会来落户吗?即使来投资了,落户的成本也极高。

“还要敢于投小,投资未来。”钱峰说,项目如同小孩子,总会长大成人的,当然也会有夭折。它要想“长寿”,靠的就是营养和医疗保健。“营养和医疗保健”,不就是政府部门来创造条件么?现在,扬州各种孵化器、科创空间里面正在孕育着许多“未来项目”,我们要借助外脑、咨询机构和专家团队,从专业技术、项目潜质、市场预期等层面对项目进行全面研判,一旦看中就要敢于投资。事实已经证明,不少优质项目一旦上市,市值瞬间升至过去的十倍、二十倍甚至几十倍。“当然,投资总会伴随着风险,这里面需要有一个容错机制,为真正干事的人担当,为他们撑起一把保护伞。”

其次要“喜新恋旧”。新项目是绝对的增量,但存量项目通过技术改造、转型升级,走专精特新之路,也能变成“百年老店”。钱峰举例说,去年营收达到1550亿元的浙江正泰集团原来做的是低压开关,从单一产品到系列产品,再到做能源管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从正泰身上就理解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所谓存量和增量其实一直是可以转换的。

“这依然是一个思想解放的话题。”钱峰说,新项目有一个产能释放的周期,但存量企业不同,它通过技术改造上新品、扩产能。上了新品,不就是增量吗?即使存量企业没有上新品,但它通过技改提高了技术含量、产品质量,扩大了市场占有率,产能一下子也扩大了,这不同样是新项目么?要让下蛋的老母鸡持续生蛋,让它下更多的、更大的、更好的蛋。更重要的是,它还是“稳增长”的底盘基座。

第三要抢抓风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扬州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钱峰说,一是仪征的大数据资源。大数据产业园里有150万个服务器,我们要利用好它的算力和算法引进更多项目落户,把单纯的数据资源变成丰厚的资产和资本。二是氢能应用。扬州正在通过风、光和水等“绿电”,通过储能设备保证电流的稳定性,实现能源转换,解决氢能利用中的安全性、经济性问题。三是元宇宙和人工智能+。我们专门梳理了一些领域,教育、卫生、文旅、政务管理、工业这五个领域是人工智能+优先应用的场景领域。四是智能网联汽车。我们没能抓住新能源汽车的风口,眼下正在赶抓另一个风口——“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目前实施方案基本形成。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说,利用新质生产力加快“换道起跑”“换道超车”,是完全有可能的。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加快把科技创新“最大变量”转化成新质生产力“最大增量”。

“让‘最大变量’变‘最大增量’,我们要加快提升四种能力。”王友芳建议,首先是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创新自主“登高”能力,把投入、奖励重心放在“613”产业体系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增量前100强;重点鼓励链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奖补那些研发中心放在扬州的高新技术企业。她举例说,合肥近四年市财政科技投入超800亿元,正泰集团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4%—12%;华兴源创研发投入2022年突破4亿元,年均增长超15%,“是研发上的大投入,保证了一个区域、一个企业的永续发展,而且长盛不衰、一路领跑。”

“同时,我们要增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能力。科技园中园,已经成为先进地区的标配。”王友芳建议,要学习借鉴合肥科大硅谷、未来大科学城、苏州纳米城、杭州图灵小镇、湖州“创新谷”等专业科技园发展实践,深入分析“613”产业体系的创新攻关细分领域,形成“一产业集群一科创平台”“一科创园区一专业载体”“一龙头企业一科研机构”的运作机制,“再配以支持政策、共赢模式,导向基金公司合伙人,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在扬突破,赢得经济增长的爆发点。”

王友芳说,增强科技成果落地“融通”能力、创新创造生态“育成”能力,也是当前扬州迫切提升的两种能力。她建议,要加快让科技系统干部变身产业链、创新链研究型专家;创新招引一批科技创新力、价值创造力、产品竞争力强的初创型企业和链主型企业;持续推进域外创新中心建设。要围绕科技创新“五大工程”,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实现新突破、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实现新提升,加快发展具有扬州特质的新质生产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3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