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

首页>地方频道>金华>要闻

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扛起“根据实情、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再创辉煌”的时代使命,坚定不移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和高质量赶超发展“八大行动”、十个方面“扬长补短”重点任务,锚定“港”“廊”“链”主战场,善于抢抓机遇、主动出击,敢于担当作为、开拓创新,勇于突破瓶颈、争先进位,千方百计稳增长提质效、打基础利长远、办实事惠民生、除风险保安全,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以金华的“稳”“进”“立”为全省、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建议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居民可支配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3%左右;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9%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普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我们运用好“扬长补短”方法论,不断放大优势破题开新、补齐短板破圈突围。工作中,必须聚焦“稳”“进”“立”挑重担;必须锚定“港”“廊”“链”强攻坚;必须突出“情”“实”“效”走前列。

重点抓好十一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增强经济发展动能,让稳进向好态势更加强劲

提升投资效益。开展项目落地攻坚行动,确保新建“千项万亿”工程项目10月底前全部实质性开工,带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00亿元、增长10%以上,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0%、20%以上。谋划实施一批战略性、支撑性、牵引性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要素资源,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万亩,争取专项债、增发国债、超长期国债份额占全省10%以上。

激发消费潜能。开发消费新场景,建设高品质消费集聚区,提档升级特色商业街区。激活消费新热点。培育消费新模式,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夜间消费。网络零售额达到47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

增强外贸动能。持续打好“稳拓调”组合拳,深化“百团千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深耕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组织100个以上团组、4000家以上企业“走出去”,带动外贸出口突破7000亿元。加大境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扶持力度,自有品牌出口比例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强化外贸主体培育,新增外贸实绩企业2000家。

(二)全力提升通道场站能级,让国际陆港枢纽功能更加突显

提升港区硬核承载力。推动华东国际联运港、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双核”提能升级。大力推进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加快打造华东地区铁路快运中心、集装箱管理中心、有色金属交易中心。联动推进兰溪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东阳国际陆港、永康五金物流港建设。扎实推进金义国际机场项目前期工作。

提升通道全球链接力。推动“义新欧”中欧班列增点扩线,力争开行班列2500列,争创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纵深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突破35万标箱。积极推进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完善“三江六区”水运网。实施综合交通项目80个,力争完成投资370亿元。

提升服务集成支撑力。完善国际陆港枢纽建设工作体系,高起点规划金义空铁枢纽经济区。发挥宁波舟山港金义“第六港区”功能,实现关务、港务、船务、信息、管理一体化运营。积极争取并规划建设进口整车、粮食等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加快形成完善的综合性口岸功能。加快发展枢纽偏好型服务业。落实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快递业务量突破140亿件。

(三)全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让开放策源地内涵更加丰富

扩大制度型开放。以新一轮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为牵引,厚植“买全球卖全球”贸易优势。放大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效应,打造全球小商品集拼中心。深化开放经济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积极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和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实施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六大提升”工程,深化涉外“一件事”改革。

拓展贸易新业态。做深市场采购,市场采购出口4000亿元以上。创新市场采购进口贸易机制,进口规模超1250亿元。做强跨境电商,新增活跃网店3000家以上,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1200亿元,建设全球数贸中心。做大服务贸易,争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200亿元。放大市场展会效应。

深化对外合作交流。推动国际友城提质扩面。高标准办好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系列活动。加快建设中非合作产业园,对非出口额占全国比重保持10%左右。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务实合作。强化东西部协作。

(四)全力推动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发展,让创新驱动引擎更加有力

开展浙中科创走廊对标提能行动。制定科创走廊专项政策,聚焦生命健康、新材料、信创等领域,实施省科创强基重大项目10个以上,争取省“尖兵”“领雁”及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20个以上。突出金华科技城、义乌科技城核心引领作用,加快建设浙中实验室、“产业光源”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创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落实研发经费加计扣除、“三首”产品推广应用等政策,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超58%。

开展高等教育强市攻坚提质行动。大力实施“名城名校名学”工程。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提级赋能发展。加快建设技能型社会,联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新时代“八婺金匠”培育等工程,新增高技能领军人才400人、技术技能人才10万人以上。

开展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融合提速行动。实施“十百千万”科创赋能工程,强化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以“一赛一榜一指数”为牵引,重塑“134”人才工作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深入实施“双龙计划”,深化“TOP330”乡情引才和“智选金华”大学生集聚工程,实施“千博万硕”引才计划,新增省级以上领军人才100人、硕博士5000人、大学生10万人以上。推进成果转化“一链五端”融合,实施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超200项,技术交易总额超200亿元。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利用,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五)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让先进制造业基础更加厚实

十条重点产业链优培育。构建“十个一”培育体系,统筹抓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强化政府侧“链长”和企业侧“链主”双向联动,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十条重点产业链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500亿元,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重点技改项目450项。加强优质企业梯队培育,用好培优育强创投基金,新增上市过会企业6家、“品字标”品牌企业4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企业50家、优质“小升规”企业500家以上。

十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强招引。紧扣“2+4+X”先进制造业集群,落实“机构+基金+产业链”三位一体招商模式,一体推进内外资招引,办好“一月一链对接活动”,市本级产业基金规模放大至500亿元以上,招引重点产业链项目80个以上,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70个以上。力争招引单个投资超1亿美元外资项目5个以上,实际使用外资7亿美元。

“十链万企”数字化改造争示范。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中心,先行完成电动工具、磁性材料、保温杯壶、针织服装等行业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任务,新增省级“未来工厂”及试点企业2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家、工业互联网平台5家以上,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集聚资源打造“443”数字产业,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200亿元。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开工浙中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二期,新建5G基站2000个以上。

十大制造业平台提能级。大力实施空间优化、招大引强、产业转型、科创赋能、环境提升“五大行动”,扩容面积3万亩、新出让工业用地5000亩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600亿元,制造业投资增长15%以上,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达90%。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4家、工业设计中心4家、“两业融合”试点企业3家以上。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全国试点,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2万亩以上。

(六)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标杆,让民营经济活力更加澎湃

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民营经济加力。做强一站集成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完善企业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深度开发“企业码”功能,拓展保险缴纳、水电气开户等高频事项领域应用。推进投资领域中介增值服务改革,推行“中介联合体”和全过程专家组团服务。围绕企业全周期、产业全链条重大需求,新落地特色涉企服务“一类事”10个以上。开展电子营业执照集成应用试点,推进企业年报精细化管理和“多报合一”改革。

以政策精准落地为民营经济赋能。用足用好国家系列政策、省“8+4”政策包,迭代实施“金华版”一揽子政策。落实“民营经济35条”,刚性执行“3个70%”,供应国有建设用地5万亩、其中工业用地1.5万亩,保障新上重大项目用能150万吨标煤,为市场经营主体减负200亿元以上。落实政府无拖欠款、金华无欠薪举措。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新增贷款2300亿元,民营经济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力争总产值增长5%以上。健全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和常态化政企沟通交流机制,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以重点领域改革为民营经济护航。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先行先试改革、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集中监管改革,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深化企业合规改革,建立重点产业(行业)合规监管标准和认证激励机制,优化企业信用修复。深入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建立行政检查定期报告制度。大力推进乡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七)全力推动八婺共建图强,让都市区发展能级更加彰显

主轴聚合带动。完成《金义都市区规划》《金义一体化规划》修改,开展市区“五瓣聚心”等十大板块规划。婺城立足中心带动、发挥主城优势,加快建设“一带七心”,打造高能级现代化都市核心区。金义新区发挥战略叠加优势,以平台、项目、产业大突破引领实力大跃升,加快打造增长极、建设新中心。金华开发区聚焦产城融合崛起,建设千亿级制造业平台和江南中央活力区,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义乌加快建设双江湖新区、高铁新城等重点区块,高水平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典范。

基础设施共建。强化市级发展规划统领,健全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跨区域统筹、市场化交易机制。推进都市区半小时交通圈建设。推进“浙中水网”建设,推动水资源一体化配置。

现代都市共创。深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老旧小区、老旧管网改造,力争完成城市更新总投资1000亿元,其中50个重点片区完成投资800亿元,建成城乡风貌样板区15个、未来社区40个。

美丽金华共保。实施“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治塑保卫战。加快推进省级“宁静小区”建设。争创国家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全域推进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

(八)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新时代“千万工程”更加靓丽

推动现代农业强起来。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6.9万亩、总产量达到48.1万吨,新增高标准农田3万亩、“多田套合”面积5万亩。深化农业“双强”行动,水稻、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91.5%和74.5%以上。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动四大振兴工程。

推动乡村全域美起来。以土地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推进片区化、组团式、带状型发展,开展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打造和美乡村先行示范片区25个,建成省级未来乡村20个以上。争创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县1个、示范带3条、示范乡镇10个、达标村570个。全域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高水平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污水治理改造、公厕星级创建等工作。实施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30个以上。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深化善治示范工程,清廉村居覆盖率达70%。

推动乡村运营活起来。大力培育乡村CEO和农创客队伍,培育壮大民宿、农家乐、电商直播、土特产展销等十大乡村产业新业态,休闲农业产值突破40亿元。深化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改革,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增盘活农房6000宗以上,实现村集体经济股份分红6.6亿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60%以上。

(九)全力弘扬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让八婺文化名片更加出彩

擦亮八婺文化标识。打响上山文化、南孔文化、宋韵文化、黄大仙文化、红色文化、金华学派等文化品牌。活化利用诸葛八卦村、玉山古茶场、江南第一家、卢宅肃雍堂等历史文化遗产。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建设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织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文艺赋美”工程,打响“悦读金华、书香满城”全民阅读品牌。深入实施新时代文艺精品攀峰工程,打造一批具有金华辨识度的扛鼎之作。

壮大特色文旅产业。完成文旅项目投资300亿元以上。双龙风景旅游区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高品质建设国际化休闲旅游目的地。串珠成链打造文旅精品线路。实施旅游景区转型提质计划,推动旅游服务全域配套。

(十)全力推进共富优享惠民,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八婺同心结对共富。纵深推进“十县区域联动”“百镇共建强基”“千团联千村”“万名乡贤助共富”行动,持续打好缩小“三大差距”攻坚战。迭代升级市域版山海协作,推动人才、技术、教育、医疗等资源向山区县倾斜,加快推进市域结对“产业飞地”建设,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地加快发展。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构建城乡要素高效流动配置机制、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长效机制、联农带农乡村产业发展机制,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推广实施促民增收“十大模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1.5个百分点。突出产业就业造血帮扶,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

就业创业促进共富。深入实施稳岗就业扩容、重点群体“就帮到底”先锋护航行动,帮扶困难人员就业4000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积极培育“浙中创客”,实施能力提升、空间提质等“十大创业行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金额3.5亿元以上。

民生提质优享共富。加强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和多功能融合场景建设。强化“一老一小”服务,培育医养结合示范项目10个以上;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普惠托育支持体系。开展基础教育优质均衡行动,新改扩建学校40所。推动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深化“健康金华”建设,实施医疗卫生建设项目60个,建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体育强市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社会保障托底共富。加快推进共富型大社保体系建设。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参保各10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深入推进家庭型医疗保障政策试点,提升医保市级统筹水平,“金惠保”参保率达93.5%以上。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2万套(间),实施城中村房屋征收项目29个。

(十一)全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让安全稳定基石更加牢固

常态长效加强安全生产。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力遏重大、降较大、提本质,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加强基层应急消防治理,加快构建“135”快响应急救援圈,提升应急自救逃生能力。

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深入开展防汛防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增强应急救援、全灾种保障和风险监测能力。

坚决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依法稳妥处置企业债务、私募基金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涉众型经济犯罪等非法金融活动。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健全完善“141”基层治理体系,加快网格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迭代“金安智治”和乡镇(街道)“金安指数”,推广平安建设“小切口”试点做法,不断夯实平安基层基础。扎实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涉黑涉恶等各类违法犯罪。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0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