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要闻

构建“大城养老”浦东样本

  如何让养老服务推动高品质生活?新区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构建了体系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城养老”浦东样本,敢为人先、示范引领,摸索出不少具备可推广性和可借鉴性的经验和做法。

  浦东新区是上海市老年人口数最多的区,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截至去年年底已有60岁以上户籍老人113万,预计到2025年末将达到120万。建设好为老服务体系,解决好养老服务供需平衡问题和推动长期协调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之一,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领域之一。

  今年84岁高龄的高翠云,去年11月28日入住了上钢养护院,在这个新开业的养护院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机构养老,是养老服务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上钢养护院,则是区级养老机构“东西南北中”项目中7所养护院其中之一。作为新区高品质养老设施服务供给,新区规划并投资建设7个规模较大的7个区级养老机构,形成“东西南北中”多点均衡的格局,实现养老设施的区域平衡与统筹使用。

  新区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李志伟告诉记者,“东西南北中”项目按照“大城养老”浦东样本的总目标高质量谋划、体系化推进,7个大型区级养老机构将于今年底全面收官并投入使用,为全区新增近6000张保基本康养床位。

  作为位于中心城区的“东西南北中”项目养老设施,上钢养护院有其独到特色。例如,养护院镶嵌在一个综合体中,与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卫生中心“同处一地”,系统性地满足入住老人的各类需求。

  有了文化中心的开放式图书馆,养护院内的老人有了更多的阅读选择;与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邻,让养老院的老人能够与日托老人、社区老人一起互动的机会更多;即将启用的社区卫生中心,则能够为老人提供更便捷的卫生医疗服务。上钢养护院院长奚跃琴说,“不少入住老人和家属说,感觉老人不像住在养老院,每天的安排都是满满的。”

  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也融入了年轻的面孔。作为上钢养护院的运营方,浦发集团下属的浦发养老公司经常会组织集团内各分公司的年轻员工来到养护院,与老人一起互动,还打造了品牌项目“暄和益起来”。

  除了机构养老,浦东的社区养老服务同样亮点频出、供给丰富,根据《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工作要求,按照常住人口每千人40平方米配置标准,结合社区“15分钟服务圈”建设,按需完善嵌入式养老服务点。

  针对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紧张的痛点,新区积极探索将存量房屋资源用于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让社区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实现原居安养。位于浦东南路上的潍坊新村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就是其中之一。潍坊新村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王圣艳告诉记者,潍坊新村街道位于浦东中心城区,区域面积不大,空间资源有限,为此,街道围绕市、区要求,以及老年人的需求,挖掘资源潜力,利用区级存量用房建设了枢纽型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喻燕飞介绍,中心于2021年7月2日正式运营,委托上海杏圆养老事业服务中心运营,目前由两名国家职业标准技师级的养老护理员带头开展工作,团队拥有初中高级护理员、心理咨询师、社工、医生及康复师等16名专业技术人员,构建全覆盖、多选择、可衔接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今年78岁的徐汝访,住在距离潍坊新村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不到8分钟步行路程的爱建大楼。服务中心开业后,他和爱人成为了首批参与日间照护的老人,几乎每天都会到中心来参加活动。“这边活动多,每天不重样,所以我们只要没事都会过来玩一玩,跟其他的老朋友一起,既锻炼身体,又有互动交流。”他说。

  而在为老助餐体系建设方面,潍坊也在探索更多可能。除了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助餐外,潍坊还发掘并引入社会资源,在多家市场上的餐饮店设置“助老餐桌”,为老年人提供优惠,让老人就近享受到多样化的助餐服务。

  新区的为老服务,仍在不断探索创新。李志伟介绍,接下去,新区还将在数字化转型、医养结合、居家养老等方面探索更多可能,进一步丰富养老服务的供给、提升服务的能级,更好地构建“大城养老”浦东样本的整体格局。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6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