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首页>地方频道>黄山>要闻

黄山:“后浪”奔涌起 奋斗正当时

  冬日,在黄山区仙源镇龙山村,农闲的村民都抱着火熜在墙根享受着阳光,“新农人”何宜欣却在为明年的休闲农业项目做准备。2021年,刚过而立之年的何宜欣从大城市回到小乡村,在三口镇及仙源镇流转了200亩土地,种植有机水稻和水果。2022年,何宜欣喜获丰收,不仅个人收入提升,更重要的是认识了新朋友,学到了新知识。目前她正在筹划实施2023年的“露营+休闲农业”项目,在农业三产融合上做文章。

  1990年出生的汪连俊,毕业于浙江财经大学,曾在杭州某知名企业任职,后回屯溪开过民宿。2021年10月,屯溪区屯光镇尤溪社区两委换届,汪连俊接受召唤,积极参选并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委员。谈到回村的决定,汪连俊说:“自己一直心系家乡,想着能为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出一分力,同时我喜欢和老百姓打交道,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于是我回来了。”

  2022年,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黄山后浪”反向输血,在黄山广袤乡村,一位位像何宜欣这样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不断映入人们的眼帘。有黟县丰梧村“萝卜计划”“盲盒蔬菜”创始人郑涛;屯溪区新潭镇梅林村胡泉家庭农场“90后”青年胡泉;徽州区西溪南镇坑上村,从深圳返乡成立黄山乡村牧歌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黄山坑上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方杰伟;返乡创业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方文培等,他们是黄山乡村振兴大潮下亮晶晶的浪花。

  除了回乡创业的青年,还有一大批像汪连俊这样的大学生村干部,他们的回归,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基层治理人才的缺失。发力乡村振兴,农村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才干、有情怀的年轻人从城里回来。记者曾采访7名大学生村干部,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年轻、高知、活跃、有情怀。当初回村,他们无一不受到村里的盛情邀请。就任后,他们也没有辜负村民的期盼,以年轻人的工作方式迅速打开工作局面,成为当地村民和村干部眼里优秀的“后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组织和人才保障。

  当初极力邀请大学生翟璐回村竞选村干部的黄山区甘棠镇玉河村党总支书记周贵平说:“大学生村干部的到来,激活了村两委的活力,也在玉河村的乡村发展中展示出独特的青春力。”据悉,玉河村两委有多位“90后”和大学生,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37岁,是甘棠镇最“年轻”的村两委,活力四射、战力满满。

  推动乡村振兴,打造不同场景的“美丽乡村山居图”,需要大量乡土人才的支撑。我市以基层党组织为阵地,通过体制内选派与体制外市场化招引并行,吸引更多人才回乡回流。

  市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黄亮介绍,近年来,黄山市注重选拔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干部到基层乡村任职,在2021年的村两委换届中,班子里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才、“新黄山人”等占比达75.03%,大专以上学历占81.57%。特别是“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实施,让432名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覆盖346个村,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活力。2022年,我市“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新招聘全日制本科大学生256人,进一步增强村干部的力量,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实基础。

  人才是关键,政策是保障。近年来,我市将乡土人才纳入“黄山人才10条”享受范围,对人才给予生活、住房补贴,给予景区免费游、就医绿色通道等优惠待遇,帮助解决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方面的现实困难,为聚拢乡村人才提供政策、机制保障,让各类人才“干得好”也“留得下”。

  曾经,人才外流成为“乡村之痛”,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村发展,为黄山市的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未来的黄山仍需要越来越多的“后浪”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需要“后浪”的力量共同绘就美丽“新安山居图”。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9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