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

首页>地方频道>芜湖>要闻

“打响头炮”,芜湖20余年坚持同一件事

□记者 潘晔

如同过去20多年一样,芜湖新春“第一跑”与“第一会”如约而至。

2月19日,甲辰龙年的第二个工作日,芜湖市举行“双招双引”重点项目集体调研。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队,用两天时间深入各县市区、开发区等11个载体单位22个项目现场。2月26日,再用半天时间召开总结推进会,擂响新一年奋进战鼓。

一年春作首,“打响头炮”意味着新年有了良好开端。20多年来,芜湖始终将新春“第一跑”与“第一会”作为工作传统,在全市上下营造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干事创业氛围。探究背后的原因与作用,或许能让我们更深层次地走进芜湖、解码芜湖。

(一)

连续20多年的新春“第一跑”与“第一会”,勾勒出芜湖努力奔跑的样子。

芜湖并非生来就是“优等生”。上世纪90年代初,芜湖“尚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直到2000年,芜湖经济总量刚从省内第九提升到第四。

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发展。当时的芜湖市委市政府认为,工业不能“到处点火、村村冒烟”,因而在2000年初,各类工业园区应运而生。比如,镜湖区发展旅游产品工业园,南陵县发展农机和轻纺工业园,芜湖县(现为湾沚区)则发展机械工业园等等。总之,不能一哄而上,每个工业园区都要立足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新春“第一跑”与“第一会”就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促进工业园区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现场办公——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市四大班子到各个工业园区调研,再集中召开总结会,并提出“看新不看旧,看大不看小”的标准。这样既能在一线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又倒逼各个工业园区每年都有新项目、好项目。

2003年2月8日,大年初八,芜湖市委市政府开展工业园区集体调研,并在2月10日召开总结座谈会。当年的调研主题恰是“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快芜湖经济发展步伐”,并提出“力争把芜湖建成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有特色有影响的城市”的目标。

一直与时代发展紧紧相扣,是这项传统坚持20余年的原因之一。比如在2021年,芜湖面临“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的发展态势。当年的“新春第一会”就要求,在危机中发现机遇、捕捉机遇,进而创造机遇,在应对危机中打好“双招双引”主动仗。又比如,今年是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一年。26日的总结会则提出,要提升形成与省域副中心定位相匹配的城市格局和气质,坚定抓好“双招双引”一号工程的信心决心,迅速掀起招商引资大突破、项目建设大提速、营商环境大优化热潮。

20多年来,芜湖除了工作传统没变,拼搏的姿态也没变。2008年,芜湖以安徽第11位的人口总量,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全省第二的成绩。此后数年间,工业产值、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芜湖不仅在省内领跑,和沿江同类城市相比也不遑多让。2023年,在工信部信通院发布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国50强城市排名中,芜湖跃居第25位、较2022年进步2位。

从过去到现在,芜湖人身上都不乏“热辣滚烫”的干劲。尤其是面对时代的那种坚定、专注与团结,才形成了芜湖“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氛围,才诞生了那么多的全国、全省“第一次”和“第一个”。

就像电视剧《繁花》的台词讲的那样,“目标从来都不遥远,一步步一天天,只管全力以赴,剩下的交给时间。”

(二)

连续20多年的新春“第一跑”与“第一会”,折射出芜湖尊企重企的传统。

早在南唐时,芜湖就是“楼台森列、烟火万家”的繁华市镇。明清时期“十里长街、百货咸集、市声若潮”,近代又成为安徽第一个开埠通商的城市,芜湖自古以来就有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的基因。

进入新世纪以来,芜湖市委市政府更加意识到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比如,2004年的“新春第一会”就聚焦培育企业、服务企业,提出“要实现招商引资和鼓励扶持企业发展并行”。此后20余年,虽然会议名称年年不同,但有个主题始终没变——优化营商环境。

早年间,芜湖有句话叫“美的无小事”。这句话是形容芜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因为只要是有利于每个企业发展的事,对芜湖来说都是大事。历届芜湖市委市政府都与企业建立长期沟通交流机制,第一时间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正是这样一片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土壤,才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以“奇瑞”“海螺”“美的”“三只松鼠”等为代表的优秀企业。

对于企业的重视支持,对于企业家的关心关爱,是芜湖市委市政府始终不变的坚持。

今年“新春第一跑”的首站是鸠江区。在这里,天马(芜湖)微电子有限公司建设了全球最大的新型显示模组生产线。2023年,天马在芜湖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封顶、当年点亮”,目前已经量产,满产后产值达120亿元。

“天马速度”折射的是芜湖“马上就办”的力度和“将心比心”的温度。近年来,芜湖推深做实“1%工作法”、畅聊早餐会、惠企政策网上超市、定期召开企业家恳谈会制度等为企服务机制,进一步提升产业、创新、融通、人才、服务“五个层级”,打响“芜湖制造”“芜湖服务”“芜湖科创”“芜湖消费”“人民城市建设”品牌,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在一系列为企服务举措加持下,芜湖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成果显著。2023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营收7272.5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居全省第一。在2023年全省四个季度工作点评会议上,芜湖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体排名前列,二季度以来分别位列第3、第2、第1位。

(三)

连续20多年的新春“第一跑”与“第一会”,谱写出芜湖接续奋进的旋律。

《激荡三十年》一书这样形容时代的壮阔、人们的奋进:“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当下的芜湖也是如此——想要在强者如林的赛道上跑得更快更稳,拼的是眼界、是能力,更是作风和意志。

当前,各地“双招双引”竞争激烈,许多城市都在铆足干劲地拼搏、冲刺。芜湖今年的“新春第一会”便提出,要时刻保持“抢”的意识、“拼”的劲头、“干”的热情,在对标赛跑、聚力攻坚中奋勇争先,以优良作风确保“双招双引”取得新成效。

在“看新不看旧,看大不看小”的基础上,这些年芜湖的新春“第一跑”增加了“看高不看低”的标准。也就是说,更加注重项目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包括科技含量、创新含量、绿色含量等。

这一标准在今年的新春调研中得到体现。比如,奇瑞生产基地于今年1月试生产,能形成最高年产50万辆纯电平台新能源汽车产能;芜湖一体化智算中心项目深度拥抱“东数西算”,建成后具备160P高性能算力;芜湖协鑫集成光伏电池制造项目设计总产能20GW,体现了芜湖培育绿色动能的决心等等。

对于芜湖来说,当前“双招双引”的重中之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近年来,芜湖推动首位产业做大做强,并围绕十大新兴产业25个优势细分领域,紧盯有控制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和面向未来的科创型企业,持之以恒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今年,芜湖还将聚焦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核心产业形态,紧盯大数据、人工智能、算力等产业,更好地抢抓数字产业风口、抢占发展先机、赢得竞争优势。

乘着龙年的朝阳,芜湖向着美好春天进发。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如何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更高质量和更快速度的统一,展现省域副中心城市担当,乃至真正与长三角先发地区对标看齐,是未来数年考验芜湖的命题。

我们期待芜湖的答案。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3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