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

首页>地方频道>滁州>社会

滁州:国际护士节 她们用爱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记者走近滁城一群产科护士,带你了解她们的职业历程和感悟。

  产科里的“医三代”

  吴春荣(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

  1988年参加工作的吴春荣,在中市西医结合医院的产科护士里算是“大姐级”人物。从事护士职业以来,她参与迎接了约4000名的小宝宝。

  “每天的日常工作从早上查房开始,给小宝宝洗澡按摩,忙完各种琐碎的事情已经10点多了。”记者虽然提前预约了采访时间,在正式采访前还是被“晾”在产科走廊上一个多小时。

  采访中,记者得知吴春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医三代”。在她家里,爷爷解放前就是医生,后来爸爸、妈妈、大伯、姑姑……都是从事医生这一职业。“当年我爸爸在基层从医,常看到患者康复后充满了感激之情,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近两年,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医院新生儿数量也大量增多。“虽然工作忙也累,但是我们的心情还是愉快的。”在护士岗位上整整工作了30年的吴春荣用一句话描述她的工作。“我们这是一个迎接新生命的科室,总能听到产妇家属的笑声,工作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怎么能不好?”

  作为科室同行里的“老大姐”,在产妇和家属眼里也是很有“地位”的。“生孩子前很多家属和产妇都会有一些焦虑的情绪,不利于年轻的医护人员和他们交流。”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吴春荣常常会“出马”,“或许是出于对我的信任,往往同样的话我说出来后,那些年轻的爸爸妈妈总能听进去,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护士要是“多面手”

  许凤(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

  从业十四年,产科工作五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许凤对于自己职业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从小生长在来安农村的她,小时候有时生病了,在医院里,她看到态度温和的护士在帮助病人减轻疾病痛苦时,还在语言上给人以心理安慰。医护人员在她的潜意识里留下良好的印象。长大后,报考学校时她选择了这条职业道路。

  从进入学校后,许凤开始真正认识到护士这一职业的辛苦。“以前看到的是护士职业的光环,接触后才知道做一名好护士的不容易。”在实习期间就初步了解到这个职业的辛苦,为了能练好业务技术,许凤经常和同学相互在对方身上练习吊水、打针。

  “在走上岗位后,其实我在心理上也经过一段波动。”许凤坦言,在日常工作中一直都是执行医嘱,感觉自己像是一个“跑腿”人员,做的都是琐事,心里有时难免也有点想法。“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工作久了,接触的产妇和家属多了,看到他们为家庭新成员的平安降临而快乐,我也渐渐体会到护士的价值。”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许凤对产科护士这一职业也有了更深的领会。“作为一个好护士,打针吊水这只是最基本的,由于新生儿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做好观察和判断也是一个护士的基本素质。”

  护理产妇、为新生儿洗澡、接种疫苗……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我市迎来一个新生儿出生小高潮。在一个个家庭迎来新成员降临的背后,是产科的医护人员在用自己的专业和爱心默默付出。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日前,记者走近一群产科护士,了解她们的职业历程和感悟。“虽然工作很忙很累,但是我们的心情还是愉快的”,这是记者在采访这几位产科护士时她们共同的声音。

  是护士,又是教师

  王德秀(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

  从业24年,从产房工作到病房工作,一名普通的中专生通过自我“修炼”成为一名具有副高职称的护理护士。她既是市一院产科的一名护士,又是“教师”,一批批初出校园的学生,经过她的“打磨”走上各地的医护岗位。

  王德秀的学历起点不高,只有中专。走上了护理岗位后,王德秀发现,现在产妇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医院产科的发展,她在工作外又相继自考了大专和本科、评上了副高职称,在这条路上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如今,王德秀除了常规工作外,还是科室内的带教老师,每年由她手把手带出的实习生有一二十名。很多刚刚毕业的实习生都要经过王德秀这样的“老护士”的“打磨”积累经验。由于产科护士护理的对象多是孕产妇和新生儿这一特殊人群,教授的内容不仅有基本的打针吊水,还有新生儿的护理知识。“有的家属和产妇对于由实习生为他们进行护理,心里还是有一点抵触,他们感觉自己是在被人用来‘练手’,”每遇到这种情况,王德秀总是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安慰产妇和家属,“你们现在信任我的技术,我也是从她们这个阶段经历过来的。你们给予实习护士的信任,就是对我作为‘带教老师’的信任。”

  多年下来,看到自己带过的实习生有很多也通过考核进入市一院,王德秀的内心很有成就感。“现在我们科室里就有好几个护士,当年是我的实习生。”

  孕产妇的好“姐妹”

  倪玮(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

  记者采访市一院产科护士倪玮时,她刚给新生儿洗完澡。谈到为什么会选择这一职业,她不假思索,“就是喜欢这样的工作”。

  “我叔叔是脑外科专家,小时候觉得医生能救人生命是一个很伟大的职业。”虽然在这一岗位上已经20年了,从言谈语气中记者感受到倪玮依旧对这一职业充满热情。

  因为有过在ICU病房工作过的经历,又善于和一些孕产妇沟通,所以当病房里接收一些需要加特护的孕妇时,科室领导经常会想到倪玮。

  “有一些患者来到医院,因为怀孕时出现各种情况,她们自然也不可能像其他孕妇有那种喜悦的心情。当她身体状况影响到心情时,医护人员一个举止动作,都有可能让患者的情绪爆发。”倪玮告诉记者,多年下来她也有自己的经验,就是在工作之余还要和她们像姐妹一样聊天,拉近患者和自己的心理距离。

  去年,倪玮的科室住进一名保胎的孕妇,因为经常出血,情况不乐观,心情烦躁经常冲着医护人员发脾气。科室领导将安抚患者情绪的工作交给了倪玮,倪玮从家庭、父母聊起,慢慢地两人就像姐妹一样,治疗时也指定希望由倪玮来操作。虽然最终还是没能保住孩子,但是患者出院后还给科室送来锦旗,表示对医护人员的感谢。“只要善于和患者沟通,把她们当姐妹看待,拉近了距离也就避免了医患之间的矛盾。”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18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