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首页>地方频道>宁波>要闻

甬江流域禁渔执法监管进入"进行时"

根据相关规定,3月1日至6月30日,我市甬江流域进入禁渔期,生产性捕捞全面禁止。3月1日,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和多地渔政执法部门联动,在姚江、奉化江等地进行巡查,禁渔执法监管进入“进行时”。

禁渔期间,凡违反禁渔期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渔业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部门出台内河禁渔政策,到底出于何种考量?在此期间,如何让渔民自觉遵守禁渔政策?市民菜篮子是否受到影响?

甬江流域禁渔缘起

“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3月,淡水鱼类进入繁殖旺季,古人早有让其休养生息的警言。

千百年来,纵横交错的水系成为浙江钟灵毓秀的生命之脉。但由于环境恶化、过度捕捞等因素,浙江省内水系中的部分渔业资源已呈枯竭之势。

2021年,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八大水系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2022年初,《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实行钱塘江、瓯江、椒江、甬江、苕溪、运河、飞云江、鳌江等八大流域禁渔期制度的通告》发布,为期四个月的内河禁渔在省内全面铺开。

据了解,甬江流域主要淡水产品有鲤鱼、黄鳝、鲫鱼、泥鳅、鳙鱼、乌鱼、草鱼等。今年60岁的陈小忠在姚江上当了43年的渔民,对于这些年甬江流域渔业资源的变化,他的感受最为真切。

“我们家三代捕鱼,对母亲河感情很深。80年代,一网下去全是鱼,现在下网有没有鱼都不好说。”姚江渔业资源的退化让陈小忠心里很是愁苦。

一个好消息是,2022年甬江流域禁渔四个月的政策正式落地。陈小忠说,经过两年禁渔期的生态修复,他已能明显感觉到甬江的鱼类种类和数量在渐渐恢复。

修复甬江流域生态环境,还需打好“科学增殖放流”的“组合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市通过政府公益活动及违法人缴纳赔偿金购买鱼苗等形式,在全市放流淡水鱼苗逾3300余万尾。

“大家都开始理解并支持禁渔工作了!”今年是甬江流域内河禁渔政策施行的第三年,陈小忠说,他十分期待再次看到姚江内水草丰茂、鱼鸟欢腾的场景。

渔民成为“护渔人”

数据显示,我市甬江流域共有应休渔船135艘,其中海曙区21艘,江北区24艘,余姚市90艘。内河渔船数量虽然不多,但要在总长约248公里的水域内实现全面禁渔,却也十分考验相关部门的执法能力。应如何实现更精准有效地监测?

“去年开始,我们发展了一批渔民成为禁渔期的‘渔政协查员’,协助开展日常巡查、网具清理、禁渔政策宣传等工作。”市海洋与渔业执法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已在余姚、江北、鄞州、海曙等地发展“护渔人”36名。

这两天,何友根常常会骑着电动车或开着小船在姚江附近巡查。“半辈子和姚江打交道,水里的情况我们更内行一点!”何友根说,多年的捕鱼经验让他对偷捕人员及地笼放置的位置了如指掌,更易实现对于违法行为的“精准打击”。

“不仅能够保护渔业资源,还能实现再就业,一举两得!”何友根说,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每位“渔政协查员”能够获得每月2000至3000不等的报酬,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禁渔期间的生计问题。

与此同时,市农业农村部门在内河禁渔领域保持高压严打的态势,2022年以来,全市共查获内河非法捕捞案件220余起,其中涉刑移送150余起,并于今年3月启动了甬江流域“禁渔1号”专项执法行动,将紧密联动涉水部门,常态化开展网具清缴整治、“三无”渔船和“电、毒、炸”行为打击等工作,确保“江上无渔船,水中无网具”。

实施禁渔专项执法行动,不光得靠“人防”,还得靠“技防”。市海洋与渔业执法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在全市重点河道和违法捕捞易发区布控24路激光高清云台,监控锚泊渔船、捕捉违法目标,还运用无人机AI自主巡航等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效率。

河鲜价格总体平稳

鲫鱼、草鱼、黄鳝等各类河鲜是宁波人餐桌上的“常客”,禁渔期间,还能畅快地吃河鲜吗?

余姚市丈亭菜市场距离姚江不足100米,之前从姚江捕捞的鱼类会有一部分在此近岸销售。在一处摊位上,看到了河鲫鱼、黑鱼、黄鳝、鳊鱼等鱼类。

“可能是因为禁渔期刚刚开始,所以价格还没有明显的变化。”摊主张女士说,目前在售的鱼类皆从余姚本地的水产品批发市场进货的,源头来自江苏等地,供应稳定,目前鲫鱼的售价在每公斤40元至50元之间,和禁渔前基本持平,“但是估计过段时间,随着供应量的减少,河鲜价格会有小幅上涨。”

随后,又来到奉化后方菜市场,发现这里河鲜同样供应充足。摊主介绍,目前市场售卖的鱼类基本没有本地内河捕捞的,全部来自水库生态养殖,由于品质较高,河鲫鱼价格为50元一公斤。

总体来看,由于养殖淡水鱼出货量大、供应平稳,内河禁渔对市民吃河鲜的影响并不大。

此外,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特别提醒,内河禁渔期内虽不禁止娱乐性游钓行为,但也请广大垂钓爱好者们适度适量,给“鱼子鱼孙”们留出更多生存的空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4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