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

首页>地方频道>宣城>要闻

安徽省宣城市:十年奋进路 绘就文明城市幸福画卷

  十载朝耕暮耘,十载春华秋实。

  敬亭山水钟灵毓秀,宛溪河畔美景怡人;城市生活井然有序,淳朴乡风吹拂大地;善行义举蔚然成风,文明实践浸润心田……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宣城市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培育文明风尚,社会面貌持续优化,城乡处处荡漾着文明新风,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画卷在宣城大地上徐徐展开。

  筑牢根基 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党的创新理论,群众只有信了才能懂,只有懂了才能用。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宣城市开展“举旗帜、送理论、讲金课”和艺术化宣讲7万场次,宣传教育群众300万余人次,有力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座无虚席的文化礼堂,到广袤乡村的农家小院,从群众家门口的板凳课堂,到师生满堂的校园,在一场场深入透彻、鲜活生动的宣讲中,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吹遍宣城大地。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也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宣城市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目前,已建成7个文明实践中心,98个所、860个站,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7986支,注册志愿者39.6万名,培育“理响宣城”“三言两语”等一批品牌活动,为提升群众思想觉悟、文明素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宣城市把宣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宣传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设置爱国、友善、民主、法治等主题宣传街9条,修订《宣城市市民文明公约》,部署1200多个窗口行业修订行业服务规范,指导各村镇、社区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959个,以公约规范等推进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家庭。

  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融入宣城大地的肌脉纹理,深植于群众心中,由“风景”转变为“风尚”。

  务实为民 文明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义,在于让群众广受益、得实惠。

  为解决老旧小区人居环境差、管理不到位等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宣城市连续9年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改造。“以前这个地方环境‘一塌糊涂’,现在这里大变样,附近就像公园一样美。”家住宣城市区飞彩新村小区的胡青青发出由衷的感慨。

  一个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一条条背街小巷精致如画,一个个集贸市场提档升级,一座座公共卫生间明亮整洁……这座城市的每一处变化都映照着十年“创建为民”的前行路程。

  路途漫漫,初心不改。

  宣城市坚持“创建为民”的初心,发动5300余名市区干部联系4.2万户居民入户解决问题,累计投入帮扶经费6056多万元;成立157支自治队伍,近千名“红袖章”志愿者每天开展巡查,300名市民观察团,累计发现各类问题线索5.6万余个……市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保障,诉求得到解决,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更加充盈。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宣城市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龙头工程精心组织实施,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绩斐然。

  文明村镇品质更加彰显——

  评选命名市级文明村镇690个,市级文明村镇占比全省第一;县级文明村镇713个,县级文明村镇占比全省前列。776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一约四会”制度,覆盖率达100%。

  文明家庭示范更加深远——

  评选表彰市级文明家庭90户,其中3户荣获安徽省文明家庭,2户家庭荣获全国文明家庭。建成全省首个家风家训馆,各地建设家训馆、乡贤馆等展示传统文化场地82个,宣传展示好家风家训故事200多个。

  文明校园创建动力更加强劲——

  评选市级文明校园117所,8所荣获安徽省文明校园,4所荣获全国文明校园。连续6年实施未成年人“十大工程”和“十件实事”。表扬宣城市十佳美德少年和新时代好少年80人,其中2人获评省“新时代好少年”。

  春风化雨 道德沃土滋养城市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让我非常感动。我深刻认识到,无论什么岗位,都能创造成绩。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要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把群众的一件件小事做好做实做细。”2022年8月18日下午,在宣城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座谈会上,“中国好人”赵玉莲声音洪亮地说。

  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

  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殉职的“时代楷模”李夏,躬身为民倒在工作岗位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甘磊,39年义务保护野生扬子鳄的“中国好人”佘世珍,匠心不改30年捞纸技艺的“中国好人”周东红……榜样人物们用平凡演绎不凡,书写着新时代宣城德与善的典范。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一组组数据反映出宣城道德建设累累硕果。

  五级评选,好人品牌持续闪亮——

  十年间选树宣城好人1389名。其中,1人当选“时代楷模”,6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77人当选“中国好人”,30人当选安徽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63人当选“安徽好人”。

  立体宣传,颂德之歌铿锵嘹亮——

  承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建成全国首个地级市好人馆,年均参观人数近11万人;连续10年举办感动宣城十佳人物现场交流活动、连续8年举办全市讲好人故事比赛;编印《宣城好人故事》《新乡贤故事汇》《宣城榜样》等书籍8本20余万册;开展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近2000场,现场参与群众20余万人;将“好人”原型融入文艺创作,相继推出皖南花鼓戏《青春·李夏》、话剧《生命接力》、歌曲《你还走在我家乡的路上》等文艺作品,并开展基层巡演1200余场,覆盖60余万人次。

  帮扶礼遇,“好人好报”在宣城大地唱响——

  成立宣城市公民道德建设促进会,发放道德信贷3688万元,奖励各级好人、道德模范72.93万元,帮扶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246万元。

  培育风尚 文明行为成为群众自觉

  “每桌菜品不超过500元,香烟不超过20元,礼金不超过200元,操办红白喜事酒席统一标准,有钱没钱一样办事儿。”宣城市郎溪县定埠村前街组村民吕丰对村里新风堂制定的标准赞不绝口。

  为破解群众彩礼高、办理酒席负担重的难题,宣城市创新启动新风堂试点建设,通过会堂改建、农家乐共建等方式,建设“新风堂”509个,节约酒席办理资金2200余万元。

  如今,新风堂里新风拂面,文明行为、节俭习惯在百姓心中已经养成。

  行为要养成,更要规范。2019年,宣城市颁布实施《宣城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依据《条例》,连续采用志愿劝导、重点曝光、严管重罚等方式,常态深入开展针对乱丢烟蒂、车窗抛物等“六乱”现象整治行动,开创了“自治法治德治”为一体的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径,累计处罚不文明行为达38万起,让“软文明”有了“硬约束”。

  疫情考验下,“我志愿、我参与”更彰显这座城市的精神力量。

  “请出示健康码,戴好口罩。”“请拿好身份证,排好队,按顺序进行核酸检测。”……当疫情防控常态化,每有核酸检测,总能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在身旁,协助做好秩序维护、扫码登记、防护指引等工作。人人争当志愿者,处处吹遍文明风。

  斑马线前踩下礼让的刹车,一米线前排起的有序队伍,聚餐时使用的公筷公勺、出门遛狗自觉牵起的圈绳……在宣城,文明理念已融入生活,文明方式成为选择,时时处处都是文明的气息与温度。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352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