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

首页>地方频道>芜湖>社会

芜湖建立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双联系"制度

  芜湖建立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的“双联系”制度,并着力将这一制度融入日常工作,使“任何时候离不开群众”成为党员干部始终保持的工作状态——

   程序设计:

 

   确保联系群众实打实

  今年以来,繁昌县强力推进矿山治理,在去年关闭11座矿山的基础上,又着手关停10座矿山,处治1000多辆超载运输车。在雷厉风行的整治中,没有发生一起上访。

  “零上访”的缘由,记者在翻阅该县“民情月报”时找到了答案。

  繁昌县委常委会每月听取一次“民情月报”汇报。 7月份的月报,厚厚的一叠。月报按表达渠道、涉及领域等,分类统计了当月134件群众诉求,并明确了属地、主管部门和“双联系”单位的责任。记者看到,在“双联系”单位责任表上,县市场监管局联系点缸窑村,有A级诉求2件和B级诉求1件,2件A级诉求均已办结。

  根据化解诉求情况,“民情月报”对责任单位进行评分。在县直单位7月份群众诉求当月化解情况成效表中,记者看到,县建投公司负责的3件群众诉求全部化解,得分为3分;县商务局则有未化解的诉求,得分为负0.3分。

  “民情月报”分类细化,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汇报,这是繁昌县“双联系”程序的重要内容。今年,繁昌县信访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5%。

  科学、合理的程序,是常态化联系群众的基本表现。芜湖市推进“双联系”工作,从一开始,就特别注重这样的制度设计。

  “三必看”“三必问”“三必留”,就是走访群众的重要程序。即走访群众,要看厨房、吃得怎么样,看卧室、住得怎么样,看厕所、卫生怎么样,问生活冷暖、问就业发展、问建议意见,留下关怀的话语、解决问题的承诺和联系方式。有了这三个“三”,干部进村入户的官样文章,得到了有效改变。

  “目前,少数干部群众观念淡薄,打着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的旗号,侵犯群众具体利益、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芜湖市委书记高登榜表示,建立“双联系”制度,不仅在于以硬性规定把干部“赶”下去,更是要通过严格的程序规定和制度设计,推动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不走样、不落空。

   倒逼机制:

   让干部时时离不开群众

  9月初,无为县无城镇工作人员连续在乡村奔波,就改善水质问题进行回访。在七里村,村民魏明宏笑道:“不是嘴上讲高兴,是心里非常高兴,水吃得让人踏实,我们打心眼里感谢。 ”镇党委副书记赵帮俊听了放下心来,“回访就是让群众评价,群众满意我们的工作才算有了交待! ”他笑着说。

  今年3月,这个镇党委、政府分批下基层征求群众意见,收集到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水厂出水质量差。调查发现,水厂供水管网老化,且民企已进驻,升级改造困难。怎么办?群众诉求就是第一信号。镇里通过多轮谈判,毅然收购水厂,并反复与县自来水公司对接,实施改水工程。目前,近2400户群众喝上了优质自来水。

  在芜湖,群众诉求的解决,成为干部考核任用的一项最重要标准,这是确保“双联系”常态化的保障。

  群众与社会工作部,这是芜湖市在一些县区探索成立的一个新机构。该部门主体人员由信访局人员构成,而主要领导由县委副书记兼任。这种“高配”,就是为了让群众与社会工作部充分行使职权。

  “群众意见会影响干部的群众工作考核和年度综合考核。 ”繁昌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郝代伟告诉记者,提拔、任用干部时,群众满意度是重要参考项目。

  对拟任干部参与群众工作情况,由群众与社会工作部出具意见。在繁昌县7月份“民情月报”上,记者看到,繁昌县城乡建委、房管局等部门的诉求人满意情况栏中,注明“基本满意”,而人社局等部门栏目中则为“不满意”。

  每年,芜湖市所有参加“双联系”的机关干部,都要接受一次群众民主测评。测评中,联系干部现场述职,并接受群众问询,评议结果与干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挂钩。

  评价考核等一系列倒逼机制,让干部离开群众就寸步难行,服务群众成了干部的自觉需要。目前,芜湖市机关单位和各级干部累计通过“双联系”梳理群众反映问题2.7万个,办结2.2万个。市委办公室以联系点为典型开展系统调研,推动芜湖市在全省率先实行高额医疗费用不封顶及再补偿政策,去年有1.2万人受益于此,单笔最高报销达22万元。

  信息通道:

  实现干群互动“零距离”

  6月15日上午,弋江区白马街道三潭社区工作人员王倩来到社区居民许龙柱老人家中。老人刚满70周岁,王倩上门送来了老年优待证。 “正打算去你那儿办呢,你怎么知道我要换证了? ”许老一脸高兴中透着诧异。

  许老的意外惊喜,来源于芜湖市着力推进的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王倩只要通过社区信息平台,便能查看到所有需要办理和更新老年优待证的老龄人口信息。这一天,王倩共送出10多本“老年证”。

  在推行“双联系”过程中,芜湖建立健全了便民服务网络,全市所有乡镇成立群众事务代办中心,实行定点代办、上门代办、流动代办的服务模式,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县”。

  7月6日,白马街道新山村居民朱道全到村服务点办理户籍分户证明,两天后,他接到村服务点通知他去拿证明的电话。当他将证明送到派出所,户籍分户就办妥了。 “以前办分户,需要跑村委会、跑街道、跑派出所,前后忙活1个多月才办完。现在,只需要跑1个点,3天时间就办好了。 ”朱道全感慨地说道。

  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交换、共享,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在芜湖市基层社区服务中心,记者只看到一到两个综合服务窗口,“我们这里只有综合受理一个窗口,公安、计生、民政、残联、教育等10大类138项业务,都能在综合受理窗口办理。 ”弋江区副区长谷夏告诉记者。

  芜湖市将政府各职能部门所有与居民有关的审批和办理事项,全部整合到“一站通”平台,通过部门间网络互联,实现“一站受理、全城通办”。这样以信息化手段整合基层资源,使芜湖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有了快速通道。

  信息化建设有效实现了政民互动“零距离”。如今,芜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经验已经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推广。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97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