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持续席卷庐州,何处寻觅一方清凉?今年夏天,合肥街头巷尾开设的一处处纳凉点,正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清凉港湾”。
社区纳凉点里的“微幸福”
中午时刻,太阳火辣辣地照射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在包河区清华园小区,吃过中饭的数位居民相约来到了小区新开设的纳凉点,在这间不到30平方米的区域,享受着夏日里的清凉。
记者推开小区纳凉点大门,一股清凉感扑面而来。
“今天上午忙差不多了,我就带小孙女先下来乘乘凉,一会老伴收拾完就下来找我们。”此时,61岁的小区居民李殿民正拉着7岁的孙女跟邻居们打着招呼走进纳凉点。
刚进屋,小孙女便挣脱爷爷的手直奔书架,去找昨天未读完的科普书籍。而李殿民则径直来到了“老伙计”们身边,讨论着关心的国内外热点新闻。
记者观察了这间纳凉点,一边的书架上党建读物与生活百科整齐排列,而便民角的应急药箱、共享充电宝、爱心雨具则随时待命。
屋外蝉鸣声声,屋内凉风习习。孩子们翻书,老人们低语,清凉带来的幸福感洋溢其中。
物业闲置仓库变身“社区能量站”
离这处纳凉点不到500米的枫丹园小区纳凉点,居民马存亚刚完成理发,站起身照了照镜子,在满意地点头后顺手将1元零钱投入“微爱暖心箱”……
“每周我会轮流在枫丹园和清华园这两个纳凉点给大家理理发。天热大家都不想跑,能在纳凉的空档把他们的‘头等大事’解决了也不错!”22岁的蚌埠小伙、理发师刘虎用毛巾一边拍了拍身上的碎发,一边张罗着下一位居民。一旁的吴长富,此时正忙着给居民绞裤边。
“我们清枫居委会所辖的两个小区都不大,居民们纳凉休闲场所一直是个难题。”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清枫网格党总支委员胡志坤表示。
他告诉记者,今年5月,网格党总支将小区物业仓库和“枫尚调解室”微改造为纳凉点。更引入了小区能人资源,提供理发、缝补、磨刀等低偿服务,既满足刚需,又将公益收入反哺困难群体。
清凉是底色,这里更是社区能量的“小枢纽”,微小服务链接着邻里温情,传递着“暖暖的”贴心。
地铁站,不仅可以用来等车也可以纳凉
不仅在小区,在合肥的街头巷尾也藏着一个个用心准备的纳凉地。
4日下午3时许,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东五里井站站厅内的纳凉区,家住站点附近的陈桂香正带着小孙子在此纳凉,看到孙子玩累了,她来到饮水桶旁接了一杯矿泉水。
“慢点喝,别呛着!”看到孙子咕噜咕噜地喝着,陈桂香脸上荡漾着一丝幸福。
“咱们五里井附近稍微大点的超市还在东七里站宝业那边,夏天出来纳凉真不方便,自从地铁站开通了纳凉点,我们这边的居民只要天热都有了乘凉的好去处。”谈起眼前的纳凉点,58岁的陈桂芬感慨不已。其实她只是众多市民在地铁纳凉区享受清凉的一个缩影。
“我们除了划定纳凉区域,还为乘客准备了‘夏日清凉包’、免费饮水以及免费测量血压等特色服务。”东五里井站自然站站长胡权表示,纳凉区均设置在远离主要客流通道、不影响乘客正常通行的区域,并配有清晰醒目的“纳凉区”标识引导。
“与以往相比,今年的纳凉点不仅在数量上增多,从去年87个增至今年的131个,开放时间与轨道交通运营时间同步。”合肥轨道交通集团运营公司相关人士介绍。
此外,合肥轨道部分站点还结合自身特色,推出丰富多样的活动:渡江纪念馆站设共享“书”适区;大东门站、合肥南站等党群服务驿站增加“纳凉属性”,提供常温水、充电、急救箱、行李寄存等便民服务。
从社区角落到交通枢纽,从应急药箱里的创可贴、共享充电宝的电量、理发椅旁的零钱箱,皆在细微处诠释“城市之暖”。
如今的合肥,当高温下的清凉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这些方寸之地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最佳视角”,让每位奔波的身影,都能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间,找到一方有温度的栖息之地。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王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