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

首页>地方频道>丽水>文化

丽水古茶树和畲寨的“千年之约”

  原标题:古茶树和畲寨的“千年之约”

  在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街道敕木山村,有这样两棵古茶树:一棵“惠明茶王”从不为人知到备受茶迷追捧,茶叶拍出高价;一棵“白茶祖”老茶树,经过六十多年繁育,其“子孙后代”让无数畲乡茶农走上了小康路。2000年,敕木山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3600元,2019年这一数值已经增加到17600元,敕木山村成为景宁“以茶富农”实现茶产业跨越发展的鲜活样本。

  如今,这两棵老茶树安然生长在敕木山村的绿水青山间,吸吮阳光雨露,抽芽、结籽,吐露芳华。它们繁衍出一片片绿意葱茏的茶园,成为敕木山村乃至景宁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攻坚“白茶祖”60多年

  在位于敕木山村惠明寺自然村的惠明寺院后,有一棵千年白茶树,历尽沧桑依然生机勃勃。相传在公元661年前后,云游至此的惠明禅师亲手种下了这棵茶树,他用茶叶为村民治病,并向村民传授种茶、制茶技艺。老茶树并不高,只有1.5米左右,但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从爬满青苔的根茎处,能看出它已上了年纪,景宁人尊称它为“白茶祖”。

  这棵老茶树,属于惠明茶中的白茶,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较高,滋味鲜爽,但它的繁育难度极大,多年来一直未能成功扦插或移栽。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县里就开始研究白茶繁育技术,早期试过扦插、压条等方法,但成活率低,繁育速度慢,即使在实验棚成功存活的茶苗,移植到山上、茶园里,还是难以生存。”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包佐淼告诉记者,千年白茶树之所以繁育难,是因为它只开花不结果,无法进行有性繁殖,加上老茶树对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要求较高,进一步增加了产业化繁育的难度。

  直到21世纪初,针对“白茶祖”老茶树的嫁接繁育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94年,我们公司承包了‘白茶祖’所在的茶园,在加强保护管理的同时,也请有关专家指导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繁育试验。我们发现,成活率难以提高的关键障碍是苗不发根,生长发育能力很弱。2002年,得知浙大教授骆跃平在茶叶嫁接技术上取得突破后,我们专门邀请他为老茶树繁育作技术指导。”浙江奇尔茶业公司负责人叶有奇说,在骆跃平的帮助下,公司以嫁接法取代有性繁殖、扦插等传统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劈接罩袋增湿法”嫁接快速繁育技术,使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彻底攻克了产业化繁育的技术难题。

  “县里委托浙大对老茶树繁育出的白茶进行全面鉴定,无论是叶色、口感还是营养成分,繁育茶都与老茶树基本一致,没有退化。”叶有奇说,千年白茶树的成功嫁接,是景宁惠明茶产业的里程碑事件,“对提升景宁茶叶附加值、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011-2013年间,景宁畲族自治县经济作物总站建立白茶品种选育区域试验园,并开展EST-SSR分子标记、白化表现、生化学、生态学基础研究及无性繁殖育苗,在不同海拔、土壤、肥培条件下开展栽培试验,对比茶青亩产量、研究加工适制性。2015年,千年白茶树繁育出的白茶品种通过省级茶树新品种审定,定名为“景白1号”,成为景宁白茶中的优良品种。

  千年茶香“惠明茶王”

  在敕木山村“景宁环敕木山茶旅慢游观光带”的“茶王吐翠”景点处,一棵“惠明茶王”虽历经千年风雨,但仍郁郁葱葱。“惠明茶王”树高6米多,树干分枝多达121支,冠幅11米,占地122平方米。时至今日,每年仍可采收春茶茶青约25公斤,是惠明茶群体品种中单丛树幅和占地面积最大的自然生长茶树。

  “听曾祖父说,这棵茶树一直生长得又壮又高,村里人都叫它‘千年茶王’。记得小时候,每年春季,奶奶总是让我爬上茶树摘茶叶。后来,为了更好地保护这棵老茶树,我们家把茶厂搬迁到了离老茶树十几米远的地方。”“惠明茶王”原拥有者蓝华庆告诉记者,过去,这棵“惠明茶王”每年清明后都会采摘一次,四五名采茶工忙碌一天,能采25多公斤茶青。

  “一棵普通的茶树,要采摘好几次,才能收获约半斤茶青,但这棵老茶树一次就能采下50多斤茶青,炒制的茶叶也比普通茶更香浓。”62岁的蓝华庆种了20多亩茶树,每年春茶采摘季,他都忙着炒制成品茶,发给杭州、上海、北京等地的客商。“曾有福建的客人听说这棵老茶王还在产茶,每年都会提前支付一万元定金预定。”

  “惠明茶王”茶色清绿,香气四溢,一直被业界人士津津乐道,在去年5月2日举办的千年惠明茶茶王树2019开采节上,更是一“拍”成名。

  “这是我这辈子炒到最好的一锅茶。”开采节上,从事制茶工作多年的景宁惠明茶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蓝香平在现场炒制茶青,对“惠明茶王”的茶叶品质赞不绝口。

  “虽然价格比市场上的白茶高得多,但惠明茶王古树只有这一棵,我希望把这些茶叶带到上海,办一个分享会。”活动中,主办方对以“惠明茶王”的茶青制作的三款绿茶、红茶、白茶进行了拍卖,上海游客陈开以4200元的价格,拍下100克白茶,创下了历史新高。

  古茶树孵化出“大产业”

  早在1915年,景宁敕木山村出产的惠明茶就扬名国外,曾与国酒茅台同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喜获金奖。但敕木山村虽然拥有惠明茶这一“国宝级”资源,但在1982年前,村民却连饭也吃不饱,即使在1982年承包到户后,也只解决了温饱问题。

  “2000年后,茶叶市场欣欣向荣,村民们看到了发展茶产业的希望,几乎全村村民都转行做起了‘茶农’。”敕木山村党支部书记徐卫和告诉记者,10多年前,村里的茶叶种植面积只有几百亩,现在已经超过5000亩,其中白茶1000多亩。“行情好的年份,一公斤白茶茶青能卖600多元,一公斤成品茶能卖4000多元。很多村民‘带人带枝条’去松阳、安吉、泰顺、杭州等地做技术顾问,名扬海外的惠明茶成了村民的致富茶。”

  “对白茶祖的保护、嫁接及规模化种植,让白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选育‘景白1号’的同时,在鹤溪街道张村茶场发现的另一个白茶品种的扦插繁殖也获得了成功,‘景白2号’与‘景白1号’不同,对产业化繁殖要求较低,更利于茶农大规模种植。”包佐淼告诉记者,两个白茶品种都是景宁所独有,“有了‘景白1号’的成功,才有‘景白2号’的跟进,进而实现了景宁白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景宁茶叶种植技术人员已研究培育出多个白茶品种,白茶在当地的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约占全县茶叶种植总面积的1/7,年产值1.2亿元,约占全县茶业总产值的1/4。

  有趣的是,老茶树繁衍出的千亩茶园,也成为游客欣赏美景的好去处。

  今年7月,在“惠明茶王”附近,一家名为“茶王居”的家庭农场正式营业。“我们选择在古茶树旁为人们提供一个品茶、看风景的地方,是想把茶王的资源价值最大化,既宣传惠明茶的悠久历史文化,也把畲乡的好山好水展现在人们眼前。”负责人姬志国告诉记者,除了“茶王居”,农场还承包了惠明寺旁的茶舍,“希望‘茶王居’和惠明寺茶舍成为农旅融合的成功探索。”

  近年来,在惠明寺举行的惠明茶祭茶、斗茶大赛等,已成为一年一度的畲乡“三月三”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固定节目。不仅如此,景宁和上海静安寺佛教百寺基金合作建设的“惠明禅茶文化产业园”项目,也正在敕木山村紧锣密鼓地实施中。

  在敕木山村,一袭惠明茶香,飘溢的是千年韵味,是悠久文化,更是畲乡人民守护绿水青山奔小康的生动成果。(记者 沈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72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