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熙熙(左一)和队友日常训练。受访者供图
台传媒记者罗家辉
千岛湖的晨雾尚未散尽,一艘赛艇已如利剑般划破水面。船尾位置,王熙熙紧握双桨,风掠过她束起的长发。在完全黑暗的世界里,她凭借肌肉记忆,精准把控着每一次划桨节奏。
这位在2023年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斩获双金、三次征战残奥赛场的“水上飞鱼”,是一名一级视障者。从恐惧落水的小女孩到乘风破浪的运动健将,15年间,她在至暗世界里划出了一道璀璨的生命航迹。
黑暗中破浪而行
王熙熙1993年出生于椒江。她的人生轨迹,在小学二年级时被一次突如其来的高烧彻底改变。高烧退去后,她并未感受到其他异样。但在一个寻常课后,从课间嬉闹返回教室时,她突然发现原本清晰的板书变得模糊。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年幼的王熙熙由奶奶带着,奶奶并未及时察觉到她的视力急剧下降。直到回家探亲的母亲发现,她写作业时几乎把鼻尖贴在纸面,这才带她前往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可能是高烧引起的双眼视神经萎缩及黄斑性病变。
之后,王熙熙成为教室讲台旁的“特等座”常客。她用模糊的视线,艰难拼凑起一个普通学生的学习生活。
就在命运似乎为她关上一扇门之时,另一道曙光悄然亮起。
2011年,浙江省要承办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省残联领导和教练开始在各地选拔运动员。身体条件出色的王熙熙,被赛艇教练王慧清一眼相中。2010年4月,王熙熙通过选拔,成为了浙江省专业赛艇队的一名运动员。
然而,训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不会游泳甚至怕水的王熙熙,每次上艇都如临大敌,甚至多次萌生放弃的念头。在教练的悉心教导和自己骨子里的倔强支撑下,她开始逐步克服对水的恐惧,从基本的游泳学起,一点一滴打下基础。队友之间的相互鼓励、教练的严格要求,以及反复训练中磨砺出的坚强意志,最终将她打磨成一名真正的赛艇运动员。
用桨声丈量人生
2011年,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赛艇项目上,王熙熙首次代表浙江出战,便勇夺混合四人单桨有舵手2000米和女子双人单桨无舵手2000米两项冠军,成功叩开国家队大门。
仅一年后,她便随队出征伦敦残奥会。在赛艇混合四人单桨有舵手1000米比赛中,他们最终以0.21秒的微弱劣势遗憾痛失奖牌。但这次挫败没有让她退缩,反而点燃了她更强烈的斗志。
此后10多年间,她在浪尖书写传奇:2016年,里约残奥会第六名;2021年,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奥会赛艇PR3级女子2000米双人单桨无舵手金牌、赛艇PR3级混合2000米四人单桨有舵手金牌;2023年,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赛艇PR3级混合双人双桨和混合四人单桨有舵手双冠军;2024年,巴黎残奥会第七名。
这些荣耀背后,是无数日夜的苦练和坚持。她说,体育锻炼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训练,更是意志的历练。从前遇到困难就想放弃,如今学会了告诉自己“先坚持一下,说不定下一秒就能克服”。
训练之外,王熙熙也没有放弃学习。她通过自考,进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学习,先后获得新生入学一等奖学金、浙江康恩贝自强奖学金和学院二等奖学金。
多年来,她辗转于赛场与校园之间,在密集的训练和学业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如今,她正全力以赴,备战2025年第十二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她计划在本届比赛后暂别赛场,步入婚姻生活,开启人生的新航程。
当被问及“如果可以选择,是选择光明还是赛艇?”她沉思片刻,坚定地回答:“我还是想看清这个世界,或许看清世界之后,我依然会选择赛艇这条路。”
站在千岛湖训练码头边,她的赛艇正划向新的航线。这个用桨声丈量人生的姑娘,正以不息的信念和永不降下的风帆,驶向更辽阔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