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要闻

去年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0.92%,位居全国前列

日前,年过花甲的魏阿姨在家附近的郑和公园散步时,正好碰上健康咨询活动。平时无病无痛、一直觉得身体倍儿棒的她,却在现场测量血压时发现高压已飙至200mmHg。医护人员现场进行应急处理后,辖区的中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刻主动跟进。近日,魏阿姨在老伴陪同下前往社区医院建档,开始专业监测下的慢病管理。

守护市民健康联合互动的这一幕,发生在刚刚结束的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在宁主办的2024年世界卫生日活动上。近十年来,该活动离开北京的首站就选择了南京,彰显对我市推进健康促进工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认可。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提升社会健康治理水平,南京这些年何以走在前列?

从治到防,候诊区成为健康教育前沿阵地

年过半百的赵洁常年受心血管疾病困扰,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前往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复诊。每次复诊之前,家住广州路附近的赵洁总会早早来到医院,并非家离医院远,而是开诊前半小时的科普讲座吸引着她。

心血管疾病的日常防护、居家护理、随访复查时间及用药注意事项……在候诊区,心内科的医护团队专门针对患者就诊过程中咨询最多的问题开展面对面科普。“几次课听下来,搞明白了很多过去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问题,也逐渐能辨别朋友圈里的‘科普知识’到底能不能相信。”赵洁告诉记者,讲座加互动,专家和患者近距离交流就像是在拉家常,灵活又有针对性的科普让无聊的候诊时间变得有意思了。

让患者在零碎的候诊时间中学到疾病、健康相关知识,不仅使就诊时流程更顺畅,更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诊疗效果。南京鼓楼医院的内分泌科、市口腔医院的牙周病科、南医大逸夫医院的肾内科……让候诊区成为健康教育前沿阵地的,在南京不仅是一家医院。在南京鼓楼医院,这场科普甚至一对一地搬到线上,照护团队在患者离院后继续与其保持联系,制定综合的个体化管理方案,随时解答糖尿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帮助、引导、监督患者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形成院内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补充的糖尿病患者全病程闭环式管理模式。

医护人员的暖心小举动,推动着健康促进医院的建设。“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在推动健康促进工作过程中,医疗卫生机构无疑是主力军,而健康促进医院则是其中重要的载体。多年来,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推动将健康促进融入医院建设管理和服务全过程中,优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形式,创造有益于医患身心健康的环境,逐步提升患者及家属、社区居民、医务人员等各类人群的健康知识和技能,现已指导全市175家医疗机构建成市级健康促进医院、68家建成省级健康促进医院。各级健康促进医院以其丰富的健康文化、贴心的服务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成为“健康南京”重要的品牌阵地。

从定到动,数智化慢病管理惠及角角落落

“您的血糖偏高了,要控制饮食,下周这个时间,可以空腹来测血糖。”在栖霞区的大街小巷,常能看见一辆辆“智慧5G移动医疗服务车”停在人来人往的路边,将健康诊疗、慢病管理送到“家门口”。买菜的路上,周边居民就顺道把病看了。

家住迈皋桥附近的徐老爷子,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需求,打开手机进入“超能家医”小程序,“一键式”对话就可以联系上家庭医生,并获得关于高血压的饮食、运动、用药、复诊、随访等指导和提醒,快速又方便。

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患者意愿和“超能家医”智能分级,将慢病人群分为红、绿两色。红色人群,多种因素导致疾病控制困难或有个体管理需求,转入慢性病一体化门诊,由专业慢病管理团队实施个性化管理;绿色人群,病情稳定,实施常规管理,由普通家庭团队定期随访,结合“超能家医”实施在线数字化慢病管理服务。

慢病管理专业人才短缺、群众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一直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的痛点与难点,如今南京在数智赋能下,“智慧5G移动医疗服务车”将流动的“社区医院”送到角角落落;AI技术支持下的数字化医防融合,将健康服务惠及“最后一米”,为基层的慢性病健康管理能力带来蝶变,居民的看病获得感逐步提升。

赋能增效,提质扩量,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高。2023年各省基层卫生健康主要发展指标评价中,江苏位居前列,而南京的各项指标又在全省名列前茅。

从选到培,健康素养融入生活、家风

“我的年轻秘诀,就是重视健康,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71岁的周兴奎作为南京市“健康家庭”代表,在今年的世界卫生日活动上,通过视频、直播等形式,向全国观众、网友分享了他的健康感悟。

“运动是保持健康的最好方式,也是治愈一切的良药。通过运动,把糟糕的情绪都排解出去,能够缓解焦虑,化解烦恼,增强记忆力,提升精气神!”周兴奎说,想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诉大家,要让科学运动变成一种习惯,像喝水吃饭一样简单,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快乐。尽管已过古稀之年,他每天早上仍坚持练习太极拳,还带领全家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志愿活动,“从到长江边义务捡垃圾、劝阻不文明行为,到争当志愿者,再到加入社区扫雪小分队……不仅服务了大家,也锻炼了身体,还交到了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

周兴奎一家是南京万千“健康家庭”的缩影。市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翟国庆表示,南京市“健康家庭”“健康市民”评选活动自2017年启动以来,通过选树健康典型,影响带动群众培养健康生活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有效增强了市民以及家庭的健康意识和素养水平。

“马步要扎稳,膝盖与脚尖方向一致,握拳不能太紧,动作要缓慢、有力……”鼓楼区下关街道家庭健康服务中心八段锦教学现场,市计生协志愿者正指导居民朋友们仔细揣摩每个动作,大家反复练习,学习热情高涨。聚焦群众健康需求,链接多元健康资源,市计生协积极统筹计生协“会员之家”、社区活动中心、文体中心等阵地资源,通过新建、改造、融入等方式推进建设家庭健康服务中心,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共建共享,既为常态化举办健康讲座、健康咨询和运动指导等活动提供了依托,也为群众开展自助体检、健康学习等提供了必要的设备和场地。

近年来,我市“健康家庭”从评选升级为培育,通过建设群众“家门口”的家庭健康服务中心、组建家庭健康指导员队伍、分级分层举办健康科普系列讲座等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市民参与健康活动、获取健康服务、追求健康生活的热情,将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与培育优良的家庭文化相结合,让健康成为新时代家风。

2023年,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0.92%,位居全国前列。

从细胞到城市,扎实推进“健康南京”建设

健康的细胞构成了健康的人,而健康的城市、乡村也需要健康细胞来支撑。社区、单位、学校、家庭等每一个社会构成细胞保持健康,健康细胞越丰满越有活力,覆盖面越广,社会整体才能实现健康。这些年,我市大力推进健康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等,培养一个个“健康细胞”。

溧水区孔镇小学的孩子们,最爱的就是溧水区中医院的哥哥姐姐给他们带来的中医课。聆听三国时期神医董奉治病救人用种植杏树代替诊金的传说,了解溧水最早名医、最早记载道地中药的故事,通过看、触、闻、听学习常用中药小知识,将穴位按摩知识融入眼保健操……“此外,溧水区中医院连续两届开展‘小小溧郎中’研学活动,截至目前,已有近70名来自各小学的融媒体小记者参加。”溧水区中医院院长助理冷恩荣介绍,通过活动,孩子们近距离了解、感受了中医药文化,将中医的养生保健理念融入平时的活动锻炼习惯中,他们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认同和自信也进一步提升。

作为区域内两家最大区级医院之一,溧水区中医院立足于自身中医医院功能定位,在做好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加强中医药文化服务,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校园、单位、养老院等处,持续将中医药文化送到百姓身边,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近年来,我市健康城市建设硕果累累,省级健康区申报率100%,10个区已建成省级健康区,建成率83.3%;累计建成34个省级健康街道、305个省级健康社区(村)。在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与市民的积极参与下,在健康环境、健康保障、健康服务、健康文化等领域硕果累累,健康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去年被遴选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试点城市;在《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参评的296个城市中,南京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北京。

曾经,五老村街道从当年卫生环境恶劣的“苦恼村”,改造成环境整洁、居民健康的“幸福村”,成为我国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工作的先进典型,如今,“健康南京”,未来更可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6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