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中国网络版权大会“网络版权技术与产业融合创新”分论坛在合肥举行

7月31日,由中宣部版权局、中国版权协会指导,安徽省版权保护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网络版权技术与产业融合创新”分论坛在合肥施柏阁大观酒店举行。来自政府机构、学术界、司法界及产业界的10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生成物版权保护、区块链存证、空间计算技术应用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构建“技术-产业-法律”三位一体的版权治理体系提供新思路。

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在开幕致辞中强调,数智时代版权保护面临重构,需建立适配技术迭代的法律规则与产业标准。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方晓利指出,安徽正加速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将通过牢牢抓住创新驱动牛鼻子,探索版权保护与产业升级的融合范式。

在主题演讲环节,六位专家直击产业核心挑战。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马国仓从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研究和宣传的角度,阐述了助力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和发展的创新思路。中国科大知识产权研究院执行院长宋伟教授,通过解析数字技术应用背景下的版权保护与文化产业创新,为大家呈现了数智时代版权产业发展的创新图景。中文在线集团常务副总裁谢广才提出要“构建IP全链条价值评估”等产业生态体系。华东政法大学丛立先院长提出“动态独创性标准”,主张根据AI工具的人类干预程度分层认定作品属性。上海天聿格律师事务所胡敏律师通过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法律合规路径。安徽东超科技董事长韩东成展示的“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实现了版权作品的可视化确权与防伪追踪,为物理空间数字版权保护提供新路径。

在焦点研讨环节,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版权保护评价与存证标准达成了“合肥共识”,AI版权治理需构建三方协同机制。在司法实践层面,全国律协知识产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韦国指出“当前区块链存证仍面临法院采信率差异”,建议建立有公信力的存证平台。高维数据创始人田辉通过对“AI内容溯源技术”介绍,提出了人工智能生成物内容存在需要建立技术标准。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董慧娟教授和合肥市政协王智源博士分别从法律规制和政策引导等角度对人工智能生成物内容的产业应用给出了建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黄玉烨院长在研讨总结中提出,在版权保护评价方面,首先要明确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律属性,其次需建立统一的存证标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同时,技术手段如区块链的应用也非常关键,它能有效防止数据篡改,提升存证的可靠性。

本次论坛体现了我国版权治理从被动保护向“技术驱动、产业协同、标准引领”的新阶段跨越,为全球数智时代版权保护探索适配性的解决方案。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庄文倩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8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