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首页>地方频道>黄山>要闻

老方有了新期待

徜徉在徽州区灵山村,一座古韵悠长的宅院中,庭院两旁堆放着刚刚砍下的竹子和剖好的竹篾,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端坐房屋正中,巧手编织着一顶竹制斗笠:他先将篾条整齐地摊铺在地上,然后在形似斗笠的木制模具上,随手拿起篾条,压、挑、穿、插……不一会儿,一顶精美又实用的竹编斗笠就在这位71岁的方家苟老人手中完成了。

“做竹编可不容易,先要砍竹、剖竹。竹子选三到四年的为佳,太嫩了没有韧性容易坏,太老则材质偏硬,难以弯曲……”说起竹编的技巧,方家苟如数家珍。

灵山村产竹,自古就有竹编传统,编织出的竹篮、斗笠、簸箕、筐子等精美竹器不仅受到本地人的喜爱,还销往宁国、泾县等地,被称为“灵山一绝”,也为灵山赢得了“竹编之乡”的美誉。方家苟小学毕业后,就拜师学习竹编手艺,先是跟着师傅学习,后来自己摸索技巧,竹编手艺愈发纯熟,编出的竹器既精致又耐用,受到当地人与游客的交口称赞。

“现在有了伞之后,竹编斗笠本地人都不常买了,但有的外地游客很喜欢精巧的工艺,专门买来作装饰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灵山竹编产业也在适应时代的变化,将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结合在一起。竹器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生活用品,更是展现乡土之美、生态之美、徽州之美、中国之美的艺术品。大灵山旅游度假区计划推出“灵山之学”主题产品,邀请方家苟老人向来灵山村研学的学生们展示竹编技艺,介绍竹编文化,这让他有了新期待。

近年来,灵山村依托万亩竹海工程,科学护竹养竹,为竹编提供了优良的原材料,同时组织竹编手艺人成立竹编工艺协会,打造30余个竹器品种打开国内市场销路,提升竹器附加值,带动村民增收。

竹篮背篓与簸箕,凉席竹扇和斗笠……一竿竿青翠的竹子在手艺人的匠心巧手中,成为了一件件令人赞叹的精美竹器,成为了当地乡民增收的源泉,成为了“大灵山”的一张靓丽名片。对灵山村的未来,方家苟老人充满信心。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4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