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

首页>地方频道>嘉兴>社会

58岁的嘉兴保安车祸走了 留下双肾延续两个人的生命

 QQ截图20170106111118.jpg

  浙江在线1月6日讯 1月5日上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58岁的嘉兴市民周百海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在万分悲痛的同时,周百海的家人们作出了一个善良的决定:将周百海完好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延续生命!

  2016年12月30日清晨6点多,周百海在下班回家路上不幸遭遇交通事故,送到医院之后伤情严重,经医生诊断为脑死亡,无法挽救其生命。

  尽管内心悲痛无比,家属最终还是作出了捐献器官的决定,周百海的儿子周财明说:“捐献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善良的老爸走的时候还能做件好事,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也给家人们留个念想。”

  下班途中突发交通意外

  周百海是秀洲区新塍镇大通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在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做保安的他,每天骑电动车上下班,一趟要半个多小时。2016年12月29日,周百海上的是夜班,他像往常一样从家里出发,老婆褚凤英怎么也没有想到丈夫这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30日清晨6点多,下班回家的周百海在中山西路发生了交通意外。“当时我觉得交警一定是弄错了,他们是通过电动车查到我的手机号码的,我感觉可能是弄错了。”接到电话的周财明和家人一时间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伤势严重的周百海被送到了医院,经过一系列抢救,其状况仍旧十分糟糕。“医疗上能尽力的都已经尽力了,病人瞳孔散大,脑子的反应非常差了,基本上接近脑死亡了。”当天晚上,医生就告诉家属病人生命垂危。

  第二天,按照程序,医生询问了家属是否愿意进行器官捐献。和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一样,周百海的家属一口否决了。“以前在媒体上看过一些报道,其实,我们对器官捐献也没有什么概念,医生一提出来的时候我们是极力反对的。”周财明说。

  “我老公已经很不幸了,出了车祸,还要把他的身体打开来,把器官拿出来,我肯定是不高兴的。”褚凤英伤心地说。

  换一种方式继续“生存”

  “辛辛苦苦了一辈子,马上就可以享福了,你却先走了,留下我一个人怎么办?”想想,褚凤英又忍不住抹眼泪。她说,再过两年周百海就可以退休了,两个人在家里可以过清闲日子,“去年9月份才去那里上班的,现在人就没了!”

  最亲的人救不回来了,这个事实难以接受,于是她对于捐献的提议很快予以了否决。但在仔细了解了器官捐献一事后,周财明和褚凤英很快又想通了。

  “他们说,要是我老公的器官转移到别人身上,他们活下去,就像我老公也活着一样。”让丈夫换一种方式继续“生存”下去,褚凤英同意了捐献器官一事。

  作为家中独子,周财明也改变了最初的想法。“爸爸一辈子过得苦,又是家中长子,很多事情都是他在承担,是很能吃苦的一个人,早年在家里做农活,这两年农活少了,就自己出来打工。他心地善良,如果知道是帮助别人,肯定会愿意的。让爸爸‘活’在别人身上好了,我们也有个念想。”

  最后,是否捐献是大家庭成员一起商量的,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为传统的思想观念,有些人还无法接受捐献器官一事,尤其是周百海76岁的老母亲。于是,家人们开始做老母亲的工作,抹了一个多小时的眼泪,老太太终于点头了,含泪按下了手印。

  双肾让2位患者“重获新生”

  虽然家人们都同意了捐献,但因为周百海病情危重,情况非常不稳定,心跳和血压监控常常“亮红灯”。2016年12月31日晚上8点多,在省里专家的陪同下,他被转到了杭州,进行维护。

  记者了解到,一开始,家属最想要捐献的器官是眼角膜,但因为一个指标偏高,不符合捐献要求。当被告知,其他完好的器官也能帮助更多的人时,他们立马同意了把能捐的器官全部无偿捐献,“既然是好事,我们就做到底。”周财明说。

  1月5日上午10点59分,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生正式宣布周百海死亡。经过专家评估,最终周百海的双肾达到捐献要求,可以进行无偿捐献。记者了解到,肾移植手术昨天晚上进行,2位患者“重获新生”。

  “爸爸走了,但器官捐献让他的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在延续。”周财明感叹,这是做好事,积功德,“虽然现在有些亲朋不理解,但我相信不要几年更多人会接受。”

  ■新闻延伸

  嘉兴成功实现捐献29例

  当意外降临,医生、家庭都倾尽全力仍无法挽回病人的生命,家属还能为病人做什么?捐献器官,延续病人的生命!这或许是对病人、家属和他人最大的恩赐。

  1月5日,记者从省红十字会了解到,自2010年8月浙江省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以来,截至2016年年底,嘉兴成功实现捐献28例。仅2016年,嘉兴全市完成器官捐献一共有8例。

  “周百海是嘉兴2017年第一例器官捐献者,也是嘉兴市本级第一例本地捐献者。”浙江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雍涵告诉记者,这两年媒体对器官捐献报道得越来越多,捐献器官的人也多了一些。

  “可以说,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度越来越高,虽然有些时候从感情上来说还无法接受,但很多人对这件事表示了理解。”在与捐献者家属的接触过程中,雍涵有很大的感触,她说,以后随着大家观念的改变,接受度也会越来越高。

  医生准备将周百海推入手术室,实施器官捐献手术。

 

  周百海的儿子周财明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字。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925
收藏
分享